中国能源网首页 | 查看往期 | 订阅中心
卷首语

重新定位内蒙古

      多年来,内蒙古能源工业对国家和自治区的经济发展都做出了重大的贡献,由于内蒙古的能源生产主要以煤炭和火电为主,大量能源企业的进入,其结果将使内蒙古在近期内取代山西成为中国最大的煤炭供应基地。如果内蒙古的经济发展模式是以建设全国第一大重化工基地为目标而确立的,就必须认真地探讨生态环境原本脆弱的内蒙古是否能够承受起由于资源的过度开采利用、水源枯竭,草原退化,及生态恶化和环境污染所造成的沉重代价。

封面文章

坚持改革开放应对能源价格上涨

      国家发展改革委2008年6月19日晚相继宣布对国内油价、电价进行调整,其中油价的调整幅度是前所未有的,出厂价格每吨均提高1000元。中国此次大幅度上调油价引起全世界的高度关注,国际社会一直对中国施加压力,要求中国政府提高油价,减少对能源产品的补贴,以遏制对石油和其他能源资源产品消费的快速增长。

高端论坛

蒙古未来发展需与中国密切合作

      蒙古的地理位置对于全球政治以及全球经济政策有至关重要的影响,蒙古对外政策重要的考虑因素就是参与地区的多边合作机制,为了能够进一步参与地区合作,我们需要来寻找可持续发展的机会,并且和其他国家特别是中国分享我们的机遇,在这种情况下,我们做了大量的工作来调整,来使蒙古国转型成为市场经济。

关于内蒙古要积极融入环渤海经济圈的战略思考

      当今世界,经济全球化、市场一体化步伐不断加快,区域经济协作如火如荼,加强经济协作,实现优势互补,促进共同繁荣,已成为各个国家和地区的普遍共识,各种类型的区域经济合作组织在促进区域及世界经济发展方面发挥这越来越重要的作用。

专题讨论

发挥地缘优势,积极参与蒙古能源与资源合作开发

      资源丰富、潜力巨大的蒙古国与我国的内蒙古山水相连,无论是历史渊源,还是民族习俗,都与中国有着不解之缘。建立包括蒙古在内的中亚与东北亚的经济合作共同体,对于实现该地区的和平崛起,有着很重要的促进作用。我国的企业与金融机构应力争积极参与蒙古国资源开发和经济合作,并进一步恢复对蒙传统影响,这对中国地缘政治利益,还是战略经济利益都至关重要。

中蒙经贸关系现状

      中蒙两国自1989年关系正常化以来,双方高层经常互访。2003年,胡锦涛主席访蒙,双方宣布建立和发展睦邻互信伙伴关系。近年中蒙经贸亦发展迅速。

中俄资源开发合作潜力对策

      从类别看,俄罗斯各种资源储量几乎都位于世界第一,特别是在其他国家非常短缺的矿物、森林、土地、水等资源方面,俄罗斯的优势非常大。俄罗斯远东和西伯利亚是当今世界仅有的一个尚未充分开发的自然资源宝库,其自然资源储量不仅极其丰富,而且品种繁多,潜力巨大。俄罗斯远东和西伯利亚蕴藏着俄罗斯80%以上已探明的各种矿物资源。

浅析内蒙古煤炭产业的优势和发展

      本文针对内蒙古煤炭资源的地位和特点、内蒙古煤炭产业的发展状况及发展过程中存在的问题,对内蒙古煤炭产业发展的必然选择做出分析。

内蒙古煤炭资源开发现状、问题与对策分析

      内蒙古地区煤炭资源丰富,战略地位重要,潜在价值巨大。然而,煤炭资源的开发利用在观念和体制上尚未完全摆脱传统发展模式。开采不合理,利用效率低,忽视生态环境的倾向比较严重。因此,在大力推进工业化的进程中,使资源优势转变为经济优势和竞争优势,使煤炭资源的开发利用与环境保护、生态建设相协调,为本地区的经济社会发展提供可靠的能源保障以及为中东部地区提供能源供应,从而推进经济社会的可持续发展,应该是研究内蒙古能源问题的意义所在。

特别报道

节能减排政策和行动

      我国经济快速增长,各项建设取得巨大成就,但付出了巨大的资源和环境代价 ,经济发展与资源环境的矛盾日趋尖锐,群众对环境污染问题反应强烈。这种状况与经济结构不合理、增长方式粗放直接相关。不加快调整经济结构、转变增长方式, 资源支撑不住,环境容纳不下,社会承受不起,经济发展难以为继。

对能源消耗与减排的一点思考

      一个时期以来,随着我国经济的持续高速发展,西方一些不太友好的政客,眼睛总是盯着中国经济发展找茬发难。首先他们把原油涨价归结为中国进口原油所致,说中国人把石油价格买了上去。他们2亿人消耗了8亿吨原油不说什么,我们13亿人用了不到4亿吨他们倒说三道四了。

高油价下中国如何突围?

      中国自1993年成为石油净进口国以来,石油消费量不断上升,从1993年的1.47亿吨上升至2006年的3.49亿吨,年均增长6.9%,远高于全球同期1.6%的增长水平,占全球消费份额也从5.0%上升至9.0%。同期,中国石油对外依存度从7.5%上升至48.2%,接近一半的石油消费依赖进口。

人物
分析点评
新概念
书讯

《关注节能减排技术 走绿色发展道路》

      能源的利用推动了现代文明的进程并深刻地影响着一个国家的社会与经济发展,但随着各种能源的不断枯竭和生态环境的日益恶化,高能耗和污染对保持社会经济健康和可持续发展的掣肘不断凸显,更是给以能源消耗大闻名的制造业带来巨大的冲击。面对能源短缺与环境污染的双重压力,节能减排不仅是一项长远的战略方针,也是一项现实的紧迫任务,制造业企业走节能减排之路亦成为大势所趋。

论文平台

能源消费何时做到以电力为主

      世界石油市场从2003年开始又出现了新一轮的涨价风潮,2004年全球石油市场价格为每桶41美元,2005年上升到每桶57美元,2006年石油每桶为66美元,比1970年每桶平均1.9美元上升了30多倍。今年上半年石油价格已突破140美元/桶的历史大关,有人预计从2010年石油可能涨到200美元/桶,也有人说油价上涨到1000美元/桶也不是不可能的。这是否意味着高价能源时代已经全面来到?是什么样的供求关系和因素造成目前的高油价?中长期内这一形式是否将继续下去?中国作为经济增长的新兴市场经济体,面对自美国油价的现实,该如何走向未来的能源之路?

2008年07月刊
总第19期
发布时间:2008-07-25
主办 中国能源研究中心
   
顾问委员会  
主任 王武龙 
副主任 冯丽雯
   
顾问委员 陈清泰 吴敬琏 汪恕诚
  熊光楷 姜云宝 王维城
  蒋承崧 徐锭明 周大地
  陆延昌 李定凡 陆佑楣
  周孝信 徐建中 胡文瑞
  石定寰 倪维斗
   
专家委员 吴钟瑚 庄来佑 王海运
  韩晓平 周小谦 郭云涛
  孙家康 薛  静 吕伟业
  王振铭 甘世宣 张大伟
  曾兴球 张金川 张  抗
  陈卫东 阎三忠 唐振华
  陈新华 孙伟善 白荣春
  周凤起 徐晓东 马重芳
  李景明 华  贲 王金南
  冯江华
秘书长 狄小平
   
出版 《中国能源网》编辑部
主编 冯丽雯
首席撰稿 韩晓平
执行主编 秦京午
编辑部主任 陈明灼
编辑 张磊 江晓蓓 曹吉生
  李自琴 刘婷一 吴迪
  冉泽
美术编辑 白翠霞
发行 张祖敏
编辑部地址 北京市海淀区北蜂窝8号中雅大厦A座14层
电话 010-51915030
传真 010-51915237/97
电子邮件 ER@china5e.com
投稿联系人 陈明灼
  chenmingzhuo@china5e.com
  1314133685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