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能源网首页 | 查看往期 | 订阅中心
卷首语

准备能源转型

      本期能源思考重点是能源改革与准备能源转型。董秀成《世界是否迎来能源充足时代?》提出迎来能源充足时代,其实在市场经济条件下就是能源过剩,今年中国长达1个月的多个省区市持续高温酷暑但电力并未出现紧张、煤炭价格仍在下跌,加上美国因页岩油气革命引发美国天然气价格下跌、煤炭增加出口等等,或许能源充足、乃至过剩的拐点已至,相关能源企业是否对此已有所准备?但另一方面中国今年1月持续多日、波及270万平方公里的严重雾霾天气和空气污染,警示中国高耗能、高污染、高耗资源的发展模式已明显不可持续,中国发展方式必须改革调整,能源充足和过剩表象下是清洁、可再生能源尚不能满足需求,中国和世界都面临着能源转型问题,而中国面临的问题更加严峻,中国严重的雾霾天气、土壤污染、水污染等等均是警示信号。

封面文章

新一轮电力改革迎来战略机遇期

      自1978年实行改革开放以来,中国的电力行业取得了长足发展。目前,中国已成为世界上最大的电力生产国,还并尝试建设新能源和可再生能源全面发展的能源供应体系,电力普遍服务水平大幅提升,居民生活用能条件极大改善。电力的发展为保持经济长期高速平稳发展提供了基本保障。

高端论坛

世界是否迎来能源充足时代?

      根据美国能源情报署报告,由于美国页岩油产量高涨和出口设施和渠道完善,美国正在成为大的原油出口国,出口数量在不断提高。以2013年2月为例,美国原油出口量创13年来最高水平,当月产量创21年新高,17年来首次超过净进口量,与加拿大石油贸易尤其是出口原油均创最高纪录,而从欧佩克国家包括委内瑞拉、尼日利亚和墨西哥的原油进口量均创新低。

本期关注

《煤炭法》修改后的新变化

      2013年6月29日,第十二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第三次会议决定,对《中华人民共和国煤炭法》作出修改。《煤炭法》修改后内容有哪些新的变化呢,为此,我们对比《煤炭法》的原文及修改后的内容,可以发现一些新的变化。

专题讨论

中缅管道的战略意义

      有关这条管线与中国的能源安全乃至与缅甸等邻国的外交关系的战略意义,在国内外媒体上出现了诸多的议论。其实,众多的议论局限于2011年缅甸改革之后的变化,并以此推测未来。如果我们从更广泛的视角看中缅天然气管道的来历,则有利于我们把握形势。

中缅天然气管道——能源安全链新尝试

      当前,树立“全球能源安全链”的理念,加强生产国、消费国、石油公司甚至产业链各环节的紧密合作十分重要。而基于“四国六方”的中缅天然气管道工程就是一个典型的旨在通过形成天然气产业链保障能源安全的新尝试。

国际天然气价格会独立定价吗

      7月28日,由中国、缅甸、韩国、印度四国六方投资建设的中缅天然气管道(缅甸段)开始向中国输送天然气。这标志着经过3年建设的中缅油气管道跨国项目取得重要成果。

各地非居民用天然气价格上调跟踪及影响分析

      7月10日开始,非居民用天然气价格开始上调。此次非居民用天然气价格调整,将天然气分为存量气和增量气。存量气门站价格每立方米提高幅度最高不超过0.4元,其中,化肥用气最高不超过0.25元。增量气,门站价格按可替代能源、液化气)价格的85%确定。调整后,全国平均门站价格由没立方米1.69元提高到每立方米1.95元。

北极油气资源开发—环境与地缘政治挑战

      北极地区是中国大陆面积的1.4倍。在北极的冰川下,蕴藏着多少油气资源?这些资源属于谁?围绕着它们有哪些地缘政治利害关系?北极资源开发与环境保护是全球性问题,国际社会该如何合作,有效地保护地球上这一片最后的净土?因北冰洋冰川融化开辟的海上新航线对于中国与欧洲来说具有哪些机遇与挑战?

为分布式能源发展披荆斩棘

      8月8-9日,由中国能源网联合中国电机工程学会、中国城市燃气协会、中国沼气学会、中国可再生能源学会、中国能源研究会分布式能源专业委员会共同主办的分布式能源领域权威会议——“2013(第九届)中国分布式能源国际研讨会暨展览会”在北京顺利举行。本届会议邀请了国家能源局、发改委和财政部等政府部门的官员,分布式产业链相关企业代表以及业内资深专家学者共同参与。

特别报道

国家发展改革委关于印发《分布式发电管理暂行办法》的通知

      为推动分布式发电应用,促进节能减排和可再生能源发展,我委组织制定了《分布式发电管理暂行办法》。

人物

周孝信:畅想未来电网

      在前不久落幕的2013(第九届)中国分布式能源国际研讨会暨展览会上,中国科学院院士、中国电科院名誉院长周孝信发表了题为《我国未来电网发展的愿景与展望》的演讲并接受了中国能源网的采访。演讲中,周孝信慷慨激昂的向在场所有能源人描绘了电力未来“新能源革命”与“第三代电网”的美好前景。

特高压技术的执着推动者——刘振亚

      刘振亚,男,汉族,1952年8月生,山东郯城人,山东工学院电力系电力系统及自动化专业毕业,山东大学电气工程学院电气工程及其自动化专业硕士研究生毕业,电气工程硕士,教授级高级工程师。现任国家电网公司董事长、党组书记。

分析点评

超高压区域网组合直流远距输电就是应对中国电力发展的优选

      前言:国家电网公司一直积极推广应用交流特高压输电技术,宣称是解决中国电力的创新技术。晋东南示范工程证明,作为远距输电不如直流输电,至少造价要高出一倍。提出要新建三华地区的统一特高压同步网,比采用直流远距输电的超高压区域电网要浪费4000亿元,而且因大停电的安全问题而被搁置。最近又提出在华东新建特高压受端电网,也不如超高压方案解决问题,多浪费七百多亿元建造资金。本文结合南方电网规划(2013—2020年)对比说明,采用超高压网组合直流输电可以更安全地应对中国经济发展,不必浪费巨资新建特高压同步网。今年6月26日在能源局主持下进行了专家咨询并获通过南网规划,电网部分有两个重点:优选直流输电,而不用交流特高压输电;可异步分割南网和对广东受端网进行组团分割,而不采用同步的统一超高压区域电网。远距输电和受端电网的选择是我国电网发展的重大问题,规划期间南网容量由2亿千瓦发展到3亿千瓦以上,发展规模与我国其他五个超高压区域电网相当,结论具有典型的推广和借鉴的重要意义。以下就四个方面进行分析说明:

中国页岩气未来利用方式的初步比较

      未来中国页岩气大规模开采出来后,如何进行市场应用的问题至今尚未明确。到底是集中进入天然气输送管网进行输配利用,还是就近开展分布式利用,抑或是就地转化为LNG、CNG输送和利用,甚至出口等,均无前期规划。

国内外地热能开发及利用现状介绍

      地热资源是在当前技术经济条件和地质条件下,能够从地壳内科学、合理地开发出来的岩石热能量、地热流体热能量及其伴生的有用组分。地热资源既属于矿产资源,也是可再生能源。目前可利用的地热资源主要包括:天然出露的温泉、通过热泵技术开采利用的浅层地温能、通过人工钻井直接开采利用的地热流体以及干热岩体中的地热资源。在全球各国积极应对气候变化,努力减少温室气体排放的背景下,近年来,全球地热能开发及利用取得较快发展,也越来越引起我国政府及企业的重视。

核电发展要先过公众这一关

      核反应与化学反应,同为分子间两种基本的相互作用,一个发生在外层电子,一个发生在原子核,是自然界两种最基本的反应。两种不同的反应都能给人类带来有害的影响,但我们利用核技术与化学技术也能让它们为人类服务。如今,化学技术早已应用到生产和生活的方方面面,为我们提供了大量形形色色的产品,核技术虽然也早已应用到国防、医疗、能源、工业、农业、科研等领域,然而却仍然发展缓慢,并且阻力重重,作为核技术能源发展的核电就是其中之一。

新概念

泛电动交通网

      2012年全球二氧化碳(CO2)排放量创历史新高。交通运输能耗约占全球能源供应的五分之一强,其碳排放则占到全球碳排放总量的三分之一强,高达100亿吨。低碳交通在全球低碳战略中举足轻重。 到2012年底,全球机动车总保有量达到12亿辆(中国机动车总量高达2.5亿辆),减排任务十分艰巨,交通运输业面临着巨大压力与挑战。

书讯

能源大转型

      中文版序言 习近平宣布要带领中国人民走向“中国梦”,这个梦想,我曾于1985年在四川待了3个月清晰地看到,邓小平主席的改革政策正在发生。当时我说,“钟摆已经开始摆向另一端,将带动中国在21世纪全面发展,充分发挥其潜力……中国崛起对我们的子孙后代来说,将比任何一件事都更有深远影响。”因为我自身就坚信“中国梦”,所以在1994年年初,我就曾告诉克林顿总统:“美国和中国将成为未来一个世纪最大的两个经济体。

论文平台

对天然气分布式能源系统能源利用评估指标的探讨

      摘要:本文通过分析燃气发电装置的特点和天然气冷热电联供系统 的余热利用最大化原则,说明冷热电联供系统的年平均综合利用率大于70%是可行的。说明《关于发展天然气分布式能源的指导意见》中的规定是科学的、合理的。本文通过热电比对区域式天然气冷热电联供系统节能的影响,说明热电比既是反映区域式联供系统的技术经济指标,也是区域式上网发电和扩大热用户的重要指标。本文通过分布式能源节能率的计算公式说明由发电设备、余热利用设备和调峰设备组成的联供系统中各部分的选型、规模和性能参数对联供系统节能率的影响,说明随着分布式能源系统的发展,楼宇式联供系统的节能率会不断的增加,节能效益会不断的提高。本文认为区域式既是能源企业,也是能耗大户,故节能减排是十分必要的。由于不同类型的建筑物的热电比不同,由于不同规模的燃机的热电比不同,故热电比也应该是评估楼宇式的重要节能指标之一。

2013年08月刊
总第80期
发布时间:2013-08-30
主办 中国能源研究中心
   
顾问委员会  
主任 王武龙 
副主任 冯丽雯
   
顾问委员 陈清泰 吴敬琏 汪恕诚
  熊光楷 姜云宝 王维城
  蒋承崧 徐锭明 周大地
  陆延昌 李定凡 陆佑楣
  周孝信 徐建中 胡文瑞
  石定寰 倪维斗
   
专家委员 吴钟瑚 庄来佑 王海运
  韩晓平 周小谦 郭云涛
  孙家康 薛  静 吕伟业
  王振铭 甘世宣 张大伟
  曾兴球 张金川 张  抗
  陈卫东 阎三忠 唐振华
  陈新华 孙伟善 白荣春
  周凤起 徐晓东 马重芳
  李景明 华  贲 王金南
  冯江华
秘书长 狄小平
   
出版 《中国能源网》编辑部
主编 冯丽雯
首席撰稿 韩晓平
执行主编 秦京午
编辑部主任 陈明灼
编辑 张磊 江晓蓓 曹吉生
  李自琴 刘婷一 吴迪
  冉泽
美术编辑 白翠霞
发行 张祖敏
编辑部地址 北京市海淀区北蜂窝8号中雅大厦A座14层
电话 010-51915030
传真 010-51915237/97
电子邮件 ER@china5e.com
投稿联系人 陈明灼
  chenmingzhuo@china5e.com
  1314133685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