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能源网首页 | 查看往期 | 订阅中心
能源日讯[1311期]2014-11-18
行业头条

2020年我国碳强度下降45%

根据我国近日公布的《国家应对气候变化规划(2014-2020年)》,到2020年,我国单位国内生产总值二氧化碳排放比2005年下降40%到45%,非化石能源占一次能源消费的比重将达到15%左右。2005年以来,我国约四分之一的能源消耗和排放是为了生产满足其他国家消费产品而导致的,近年来这一比例下降到18%左右。 [详细内容]

澳洲焦煤重获中国零关税优惠

距离中国恢复征收煤炭进口关税大约一个月的时间,中澳自由贸易协定意向终达成,这将使此前受关税加征政策冲击严重的澳洲焦煤重获零关税优惠。媒体报道称,中澳双方签署的数十亿美元的自贸协定中,针对之前出台的进口煤关税,中澳双方达成的意见是炼焦煤的关税将取消,动力煤关税先从6%降到4%,并在两年时间内逐步取消。[详细内容]

全国煤炭交易会本月底召开

中国煤炭工业协会和陕西省人民政府联合召开的新闻发布会透露,2015年全国煤炭交易会定于11月28日至29日在陕西西安召开,由中国煤炭工业协会和陕西省人民政府共同主办。今年会议的主题是“新常态下煤炭交易体系的构建与创新”。[详细内容]

山西风电出力再创新高

2014年11月12日,随着冬季强冷空气南下,山西电网风电发电出力达到305.4万千瓦,刷新了11月1日的288万千瓦,再创今年历史新高,占全网当时用电负荷的15.6%,全日风电发电量达到6364万千瓦时,占山西电网当天总发电量的11.3%。随着风电并网装机容量不断增大,风电在山西电网用电比重越来越大。山西电力提前安排计划,严密监视相关断面,保证大功率风电全额消纳。[详细内容]

核电未来6年投资达年均800亿

根据“核电中长期发展规划”,到2020年我国运行的核电装机要达到5800万千瓦,在建达到3000万千瓦。这意味着未来6年,我国核电项目年均新开工将达到6台-7台,按设备投资占总体投资50%计算,未来我国核电设备市场将年均新增700亿元-800亿元。 [详细内容]

发改委促进抽水蓄能电站发展

为保障电力系统安全稳定经济运行,适应新能源发展需要,促进抽水蓄能电站持续健康有序发展,发改委提出相关意见,并明确今后十年抽水蓄能电站发展的主要目标。今后十年电站建设步伐适度加快、管理体制机制逐步健全、科技装备水平明显提升。到2025年,全国抽水蓄能电站总装机容量达到约1亿千瓦,占全国电力总装机的比重达到4%左右。 [详细内容]

中国将定期发布石油库存数据

日前,在澳大利亚举行的二十国集团领导人第九次峰会上,中国宣布将定期发布石油库存数据。分析认为,中国公布石油库存数据,会给期货市场交易商一个很重要的交易指引,因为石油库存数据应该涵盖了国家的原油战略储备以及商业储备等相关数据,同时,成品油、燃料油等分门别类的库存数据也都会涵盖。[详细内容]

美国原油出口或因国际社会施压而解禁

关于美国原油出口的问题,相关专家们早已达成共识,但目前最大的阻碍是美国国会至今仍未达成一致意见。国会议员认为原油出口将导致国内汽油价格上涨。目前,出于国家石油安全和防止石油短缺的考虑,除加拿大外,美国对自由贸易协定的伙伴国仍执行原油出口禁令。欧盟、墨西哥和韩国希望从美国进口更多的原油,美国面临的国际社会压力越来越大。[详细内容]

能源财经

发改委:建立碳排放能源消费总量双控制度

发改委副主任解振华在“节能减排低碳发展”高层论坛上提出,要研究建立碳排放总量和能源消费总量控制制度,实行总量和强度双控;探索建立和完善领导干部任期内生态文明建设责任制、问责制和终身追究制度。解振华表示,气候变化,环境污染,生态退化是当今人类社会面临的共同挑战,转变发展方式,推进绿色低碳已成为国际潮流,也成为加快我国转型升级实现可持续发展的必然选择。[详细内容]

世界能源展望:新兴市场成未来能源需求增长极

近日国际能源署公布《世界能源展望2014》指出,2040年全球能源需求增长37%,欧洲、日本、韩国和北美地区的能源消费水平基本不变,消费需求的增加主要集中在亚洲的其他地区(约占全球新增量的60%)、非洲、中东和拉丁美洲。2030年中国将超过美国成为全球最大的石油消费国,印度、东南亚、中东和非洲撒哈拉以南地区将成为全球能源需求增长的引擎。[详细内容]

日本经济数据疲软 国际油价17日小幅下跌

日本三季度经济数据疲软,国际油价17日收盘小幅下跌。有分析师指出,目前全球原油供应充裕,欧佩克减产的市场空缺很快就会被北美和俄罗斯的产量补上来。因此,除非欧佩克大幅减产,否则对油价影响有限。截至当日收盘,纽约原油期货价格下跌0.18美元,收于每桶75.64美元;伦敦布伦特原油期货价格下跌0.1美元,收于每桶79.31美元。[详细内容]

专家观点
陈卫东:煤炭清洁利用是最大挑...

中国海洋石油总公司能源经济研究院首席研究员陈卫东认为,我国的能源消费现在已经不仅仅是个量的问题,还有一个质的问题,我国面...

李河君:太阳能规模将影响成本

汉能控股集团董事局主席兼首席执行官李河君认为,太阳能行业的成本下降,来自于技术进步和规模效应。光伏规模每扩大一倍,成本能...

罗佐县:油价底线或是页岩油成...

中石化石油勘探开发研究院战略研究室高级经济师罗佐县认为,页岩油产业能够在美国发展起来,高油价是很重要的一个驱动因素,高油...

5e发布

张磊:中澳自贸协定利好航运业
中国是制造大国,澳大利亚对中国的商品需求量较大;与此同时,澳大利亚拥有的煤炭、铁矿石等原材料也是中国急需的资源。中澳双方未来签订自贸协议对双方皆能起到互补的作用,不但会大大增加中澳两国的贸易量,还会因此促进航运业的发展。

李颖:电动车是未来新能源车发...
尽管目前电动车被戏称是“既不环保,也不节能”,但从中国能源长期的发展战略来看,电动车将是未来中国新能源汽车发展的重点,特别是在我国电动汽车发展的过程中,恰与汽车的智能化转型相遇,两者的结合给了市场更大的思考空间。

[能源思考]摘要
丹尼尔耶金:油价下行和“阴谋论”无...

获益于油价下跌的国家之一是美国。没错,进口占石油消费的比例已从60%下降至30%,非常规油气革命已成为美国经济复苏的一个关键因素,支撑了200万多人的就业。尽管如此,油价在6月曾高于110美元/吨。如果油价降至80美元/吨并维持一年,美国驾车者的口袋里将多出1600亿美元——相当于规模可观的减税,而且甚至不必征得国会同意。

5e百科

碳强度(carbon intensity)是指单位GDP的二氧化碳排放量。碳强度高低不表明效率高低。一般情况下,碳强度指标是随着技术进步和经济增长而下降的。碳排放强度取决于:化石能源的碳排放系数;化石能源的结构;化石能源在能源消费总量中的比例;能源强度。强度还取决于技术进步、经济增长、产业结构变化、农业工业化和城市化进程与规模。

能源新知

日本滋贺县东北部工业技术中心日前宣布,他们以芦苇制成的活性炭作电容器的电极材料,成功制成了纽扣电容电池,比现有使用椰子壳活性炭的电容电池蓄电性能更高。这种电池实际上是一个电容器,容量却比通常的电容器大得多。研究人员将煤气喷到芦苇上,进行高热处理,获得拥有细小孔洞的活性炭,然后将其薄薄涂在铜箔上,制成圆盘状的电极,最终成功制造出纽扣电容电池。

政企学三界高端交流的智库平台

政界领袖、商界精英、学界行家汇聚一堂,秉承独立、理性、公正的原则,以大能源、大战略、大思维的独特视角,专业、客观、深度关注能源经济现象,深度透视能源产业发展动向,开放探讨能源领域,分析独到精辟,观点锐意创新,为能源管理部门、研究机构、能源企业之间搭建一个沟通顺畅的桥梁。【查看详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