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能源网首页 | 查看往期 | 订阅中心
卷首语

保障能源经济安全的三要素:改革、合作和投资

      本期能源思考,关注改革、国际合作与投资发展清洁能源,包括煤炭清洁利用,以破解中国面临的能源安全、粮食安全与环境安全困局,保障中国经济可持续发展。

封面文章

西风劲乘风向西从头越

      最近,习近平总书记提出:全方位加强国际合作,实现开放条件下能源安全。另提出了发展“丝绸之路经济带”和“21世纪海上丝绸之路”的对外开放新格局。向西,成为再次成为中国国家发展的新的战略方向。

高端论坛

从“点式改革”到“链式改革”

      在充分肯定市场化改革取得成就的同时,我们也不无忧虑地看到,一些政府部门和地方以改革名义出台的政策措施并不符合市场化方向。他们对市场的管控越来越多,甚至试图“驾驭”市场;各种干预市场的行政权力在中央和地方之间不断上收、下放,在部门之间横向转移,却没有真正给企业松绑;有些已经推出的改革陷于停滞或倒退,价格管控、压制竞争、新设投资壁垒等问题不断出现;不同地区不同领域的市场化进程明显失衡。这些现象都与尚未打破的条块分割体制密切相关。

本期关注

石油将不再是能源元帅

      石油在经济中的地位下降已经持续多年, 也将继续下去。石油的黄金时代过去了,就像“钢铁元帅”不再威风一样,不管你喜不喜欢,新的时代总会来临,就像日升日落一样自然。石油在经济中的地位下降已经持续多年,石油的黄金时代过去了,就像“钢铁元帅”不再威风一样。

隐藏在煤炭价格身后的“真实成本”

      11月4日,“中国煤控项目”最新研究成果——《2012煤炭真实成本》在京发布。项目结果显示,按目前中国煤炭生产、运输和消费的技术及末端治理情况估计,吨煤产生的环境和健康影响为260元;其中,吨煤生产、运输和消费产生温室气体的社会成本低限为160.8元/吨煤。

专题讨论

站在能源风陵渡口的煤炭

      “若干年内超英国,赶美国”,无论这则由毛泽东1958年前后提出的类似乌托邦式的许诺口号如今如何令人唏嘘,自改革开放以来中国的经济取得了令世人瞩目的成绩,2005年我国GDP完成了承诺的“超英”,随后2010年超过日本跃居第二大经济体,正式踏上了“赶美”道路。作为世界煤炭生产和消费第一大国,可以说,以煤炭为主的能源结构为中国经济的飞速发展立下了不世之功。然而近些年来越来越多的人开始关注煤炭对环境和生态系统造成的严重破坏,尤其是2012年以来反复出现的全国性大面积重度雾霾,严重威胁了公众的身体健康。据北京大学医学部的潘小川介绍,2012年煤源型pm2.5造成的超额死亡人数高达67万人(包括COPD,肺癌,脑卒中,缺血性心脏病),相应的经济损失高达5352亿元人民币,市民面对黑烟滚滚的煤电厂却只能无奈地摇摇头戴上口罩。可以说,上至高居庙堂的专家学者,下至处江湖的贩夫走卒,说起雾霾的成因都会将煤炭列为重要因素。

当前煤炭企业脱困攻坚对策建议

      当前,煤炭行业正处于艰难时期,全国煤炭企业亏损面仍在70%以上,有8个省区煤炭全行业亏损。如何攻坚克难、扭亏脱困?建议企业从以下六个方面着手。信心来自宏观经济发展的良好态势,来自政府对煤炭行业的高度重视和关怀,来自对煤炭主体地位的认识,来自对煤炭发展前景的认识。

煤炭消费控制目标值得商榷

      国家能源局近日提出,“未来一段时期,煤炭在我国能源消费总量中所占的比重将进一步下降。2020年这一比重将降至62%以内,一次性能源消费总量将控制在48亿吨标准煤左右,煤炭消费总量控制在42亿吨左右。”国家能源局显然对煤炭行业的发展规划和煤炭替代方案已经做了大量、全面的工作,但笔者认为,煤炭消费42亿吨这一总量目标和占能源消费62%这一比重目标,恐怕难以很好地切合。

煤炭需求如何被三大因素制约

      近日,中国煤炭工业协会发布了前三季度煤炭行业运行情况,数据显示,今年1-9月份,全国原煤产量完成28.5亿吨,同比减少3690万吨,下降1.28%。另据中国海关数据显示,今年1-9月份,我国累计进口各类煤炭22285万吨,同比减少1590万吨下降,下降6.7%,累计完成各类煤炭出口437万吨,同比减少154万吨。根据以上数据测算,今年1-9月份我国煤炭表观消费量约为30.7亿吨,同比减少约5100万吨,下降1.6%。

特约专栏

解谜国际油价

      国际油价向来扑朔迷离。供需关系、地缘政治、金融投机,到底是什么因素驱动石油价格?在中东与伊朗局势充满变数、欧债危机、中国与全球经济放缓的大环境中,国际油价呈何走势?

特别报道

气体清洁能源——为了可持续发展的未来

      卡尔.马克思曾经说过问题是时代的声音。与此同时,时代所暴露的问题从某种程度上来讲也是推动文明进步的动力。未来中国、乃至世界的可持续发展正呼唤着人类由工业文明向生态文明转变,旨在创造一个高效、洁净、低碳、安全的新型能源体系。在此新能源革命的大背景下,天然气(含非常规天然气)将成为一个低碳能源支柱和重要的过渡性替代能源。

人物

王宜林:中海油的掌舵者

      王宜林,1956年生,1982年华东石油学院勘探系石油地质勘探专业大学毕业,2002年石油大学(北京)地球科学系矿产普查与勘探专业在职博士研究生毕业。2003年12月任中国石油天然气集团公司副总经理、党组成员,2011年4月任中国海洋石油总公司董事长、党组书记。

戚颖敏:不落的煤炭科技界巨星

      戚颖敏,原名戚务贵,1929年11月4日出生于山东省威海市一个普通职员家庭; 1953年,他被派入波兰克拉科夫矿业学院深造,1959年毕业取得硕士学位;1956年在波兰加入中国共产党;1960年回到祖国,历任技术员、工程师、高级工程师、教授级高级工程师和研究室主任、研究所所长、分院高级顾问、总工程师;1995年被选为中国工程院院士;1999年9月28日病逝。40余年间坚持在科研第一线,从事矿井通风防灭火科研与工程技术项目应用推广工作。是本行业优秀的、有突出贡献的、国内外知名专家学者。

分析点评

伊朗:“后制裁时代”的影响分析

      尽管受到多重制裁,伊朗仍然是中东和北非地区的第二大经济体,仅在沙特阿拉伯之后。同时伊朗的能源产业潜力巨大。

全球海洋油气投资趋势和启示(2013)

      全球海洋油气资源丰富,储量巨大,未来将在很大程度上影响世界能源供需格局。据IHS统计,2008-2012年,除北美地区外,全球探明油气可采储量为200亿吨油当量,其中海洋探明油气可采储量为145亿吨,是同期陆上的2.6倍。

推进天然气价格改革需要协调和平衡五个基本关系

      现行的天然气价格政策初步建立了反映市场供求关系和资源稀缺程度的价格动态调整机制,为理顺天然气与可替代能源比价关系、最终形成由市场决定的天然气价格形成机制打下了基础。然而,全面推进我国天然气价格改革仍需要协调好供给与需求、价格与成本、价格与承受力、价格与交叉补贴、天然气与油、煤价的比价五个关系,做好五个平衡,尽量避免天然气供应过剩、能源逆替代等现象发生。

美国独立石油商页岩气开发策略分析

      20世纪80年代到90年代,尽管受到石油工程技术的制约,但一些石油公司——如米歇尔(Mitchell)能源公司——仍然坚持在渗透率极低的细粒储层(文中主要是指页岩,但实际上包括细粒硅质碎屑岩和碳酸盐岩)中进

新概念

能源互联网是未来的经济模式吗?

      人类进入信息时代,跟互联网沾边的东西就热闹起来,能源互联网就是其中一例。能源互联网成为最近热门的话题,号称"新经济模式改变世界"。

书讯

21世纪资本论

      托马斯•皮凯蒂最近因《21世纪资本论》中文版和英文版出版发行并成为畅销书而名扬天下。诺贝尔经济学奖获得者保罗•克鲁格曼在《纽约时报》连续发表评论称,这本书是“最近十年来最重要的著作”。英文版在美国上市一个月就销售一空,并荣登亚马逊畅销书销售榜榜首,7月已售出45万册。中文版荣登北参书榜经济类第二名。英国《金融时报》11月12日把《21世纪资本论》选为2014年“年度最佳商业图书”。而他此时正在中国上海复旦大学演讲,随后又在北京清华大学、北京京城大厦、万达索菲特酒店演讲并与中国专家交流和接受记者采访。《21世纪资本论》中文版已由中信出版社出版发行。

论文平台

油气体制改革的关键和途径

      中国油气体制改革是能源和经济体制改革中一个重要的组成部分,但与某些部门相比,其改革有相对滞后之势。这令业内人士颇为焦虑。人们议论纷纷:卡在哪里了?突破口在何处?怎样走上一条较顺畅的改革之路。笔者愿以己见参与讨论,以求互相启发,促进改革的发展。

2014年11月刊
总第95期
发布时间:2014-11-30
主办 中国能源研究中心
   
顾问委员会  
主任 王武龙 
副主任 冯丽雯
   
顾问委员 陈清泰 吴敬琏 汪恕诚
  熊光楷 姜云宝 王维城
  蒋承崧 徐锭明 周大地
  陆延昌 李定凡 陆佑楣
  周孝信 徐建中 胡文瑞
  石定寰 倪维斗
   
专家委员 吴钟瑚 庄来佑 王海运
  韩晓平 周小谦 郭云涛
  孙家康 薛  静 吕伟业
  王振铭 甘世宣 张大伟
  曾兴球 张金川 张  抗
  陈卫东 阎三忠 唐振华
  陈新华 孙伟善 白荣春
  周凤起 徐晓东 马重芳
  李景明 华  贲 王金南
  冯江华 唐廷川
秘书长 狄小平
   
出版 《中国能源网》编辑部
主编 冯丽雯
首席撰稿 韩晓平
执行主编 秦京午
编辑部主任 陈明灼
编辑 张磊 江晓蓓 曹吉生
  取汉 赵云峰 吴   迪
  李颖
美术编辑 白翠霞
发行 张祖敏
编辑部地址 北京市海淀区北蜂窝8号中雅大厦A座14层
电话 010-51915030
传真 010-51915237/97
电子邮件 ER@china5e.com
投稿联系人 陈明灼
  chenmingzhuo@china5e.com
  1314133685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