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陕西送变电工程有限公司获悉:由该公司负责施工的亚洲规模最大750千伏智能变电站——西安北750千伏变电站5月9日正式投运。这标志着陕北至关中750千伏第二输电通道输变电工程全部投入运行。由此,陕西750千伏电网由“一纵单环”变为“两纵双环”骨干网架,为陕北清洁新能源在全省范围内的消纳发挥了重要作用。[详细内容]
河北省首个百万千瓦发电机组项目、华润电力(唐山曹妃甸)有限公司二期项目#3机组近日顺利完成168小时满负荷试运行。曹妃甸二期项目投产,将有效缓解华北地区局部电力供应紧张问题,助力京津冀健康发展。”华润电力党委书记、总裁胡敏在项目投产移交签约仪式上表示,曹妃甸二期百万机组采用一系列国际先进的高效清洁燃煤发电技术,并完成多项核心技术创新突破,刷新行业数据。[详细内容]
中国光伏行业协会5月9日表示,根据中国光伏行业协会当日发布的《2019年一季度全国新能源电力消纳评估分析》报告显示,今年第一季度全社会风电装机平稳增长,光伏装机增速大幅下降,新能源累计装机3.68亿千瓦,全国光伏新增并网装机520万千瓦,同比下降46%。此外,当季光伏弃电率和利用小时数均同比下降,新能源消纳压力减缓;限电集中于新疆、甘肃与蒙西地区,弃电率控制目标进展良好。[详细内容]
近日,生态环境部、国家发改委、工信部、财政部、交通运输部联合发布了《关于推进实施钢铁行业超低排放的意见》,计划到2020年底前重点区域钢铁企业超低排放改造取得明显进展。山东作为中国钢铁产业结构调整唯一试点省份,有7市被纳入重点改造范围。该《意见》设定了主要目标,到2020年底前,重点区域钢铁企业超低排放改造取得明显进展;到2025年底前,重点区域钢铁企业超低排放改造基本完成。[详细内容]
国际原油本轮调价周期内油价的意外大跌,令成品油零售端调价预期由正转负。国内成品油本轮计价周期伊始,原油延续涨势,但多头获利离场后,价格遭遇重挫。受此影响,参考的原油变化率由正转负,且负值不断拉宽,因此多机构预测,5月13日国内油价将迎“2019年第一次下调”。预计下调约85元/吨,折合每升0.06元~0.07元。 [详细内容]
大秦铁路2019年5月8日发布的公告显示,2019年4月,公司核心经营资产大秦线完成货物运输量3284万吨,同比增长1.96%。较上月减少60.1万吨,下降15.47%。2019年1-4月,大秦线累计完成货物运输量14256万吨,同比减少2.46%。[详细内容]
山东省煤矿安全监察局5月13日发布的最新调度数据显示,4月份山东省煤矿生产原煤1108.7万吨(调度数),比上月的916.2万吨增加192.5万吨,增长21.01%;比同期的963.5万吨增加145.2万吨,增长15.07%。2019年1-4月份,山东全省煤矿生产原煤3942.6万吨(调度数),同比减少148.7万吨,下降3.63%。[详细内容]
2019年是长庆油田目标是年产油气当量达到6000万吨以上,长庆油田油气当量突破5000万吨,在此高点上连续实现六年油气稳产,对开发“三低”(低渗、低压、低丰度)油气田的长庆实属不易。发展困境中不断寻求突破,长庆人正在中国西部打造油气能源的新增长极。 [详细内容]
截至当天收盘,纽约商品交易所6月交货的轻质原油期货价格下跌0.04美元,收于每桶61.66美元,跌幅为0.06%。7月交货的伦敦布伦特原油期货价格上涨0.23美元,收于每桶70.62美元,涨幅为0.33%。 [详细内容]
2019年初至今,江苏、山东等地纷纷发声取缔关张若干化工园区及相关企业。在4月中旬召开的全球石油贸易大会上,多位专家指出炼油产能过剩严重,连下游化工相当比重的产品也存在产能过剩问题。种种迹象示警,石油化工行业必须告别“野蛮生长”,走到可持续发展的健康道路上。[详细内容]
湖北省能源集团将投资560亿元建设一批重大能源项目,着力解决湖北省煤炭和天然气能源供应瓶颈问题。在煤炭运输方面,该集团投资80亿元建设的荆州煤炭铁水联运储配基地将于今年底投产。在天然气资源方面,该集团规划投资380亿元,建设荆州江陵40亿立方米煤制气项目,可满足目前湖北省2/3以上的天然气资源需求。同时,投资100亿元的湖北段“气化长江”工程项目正稳步推进。[详细内容]
自然资源部油气资源战略研究中心潘继平表示,发展生物天然气仍面临许多问题,上游垄断过于集中,矿权高度集中。资源品质在下降,...
中国工程院院士谢和平指出,煤炭革命应该实现两个目标:一是煤炭本身变成清洁能源,开发是绿色的、利用是清洁的,实现高效智能和...
国家环境保护铅酸蓄电池生产和回收再生污染防治工程技术中心主任、超威集团副总裁陈中华日前表示,随着无镉内化成工艺在电池行业...
2019未来能源大会 未来能源大会(英文名称Future Energy Convention,缩写FEC),是一个致力于探索未来能源发展趋势的研究和交流平台。大会通过组织专业研究和会展活动,探讨"传统能源"向"未来能源"转型融合的趋势,促进能源行业协调、高效和可持续发展,推动建立智能化与开放共享的现代能源生态体系。“未来能源大会(FEC2019)暨第十五届中国能源战略投资论坛”将于2019年6月5 - 6日在北京召开。
陈学俊是中国热能工程学科的创始人之一、多相流热物理学科的先行者和奠基人。他于上世纪50年代初筹建了中国高校中第一个锅炉专业,开出了锅炉专业的全部课程;筹建了中国高校第一个工程热物理研究所;组建了中国第一个动力工程多相流国家重点实验室,是国内外享有盛誉的能源动力工程专家和教育家,为中国能源动力工程科学事业做出了杰出贡献。
国家发展改革委、工业和信息化部和国家能源局等部门日前联合印发《关于做好2019年重点领域化解过剩产能工作的通知》指出,2016年以来,我国各地区扎实推进重点领域化解过剩产能工作,累计压减粗钢产能1.5亿吨以上,退出煤炭落后产能8.1亿吨,淘汰关停落后煤电机组2000万千瓦以上,均提前两年完成“十三五”去产能目标任务。
近日,走进大庆油田勘探开发院实验中心的微生物采油技术实验室,只见一瓶瓶装着黑色液体的“油宝宝”整齐排列在匀速晃动的温暖“摇篮”里睡得好香甜。原来,这个实验室正开展利用微生物降解原油生成天然气技术研究。据了解,微生物采油技术就是要将三次和四次采油之后残留在地底下石头缝儿里、利用现有技术无法采出的30%左右的原油转化成天然气,把枯竭油田变成气田进行开发,达到充分利用石油资源的目的。
政界领袖、商界精英、学界行家汇聚一堂,秉承独立、理性、公正的原则,以大能源、大战略、大思维的独特视角,专业、客观、深度关注能源经济现象,深度透视能源产业发展动向,开放探讨能源领域,分析独到精辟,观点锐意创新,为能源管理部门、研究机构、能源企业之间搭建一个沟通顺畅的桥梁。【查看详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