能源日讯[4038期]2025-11-14
-
前10个月我国区域外贸平稳增长韧性显现
今年前10个月,我国长三角、粤港澳大湾区、京津冀等区域外贸呈现向新向优的升级趋势,展现出强劲韧性。据海关统计,今年前10个月,长三角地区进出口14万亿元,同比增长6%。粤港澳大湾区内地9市进出口7.52万亿元人民币,同比增长4%,创历史同期新高。前10个月,京津冀区域进出口3.91万亿元,其中出口再创新高,连续7个月保持增长。
-
吉电股份:拟投资建设白城二期2×66万千瓦保供煤电项目
吉电股份公告称,2025年11月13日,公司召开第十届董事会第三次会议,审议通过了《关于投资建设白城二期2×66万千瓦保供煤电项目的议案》。据悉,该项目拟建设2×66万千瓦级超超临界、一次再热、凝汽式湿冷燃褐煤发电机组,机组具备供热(蒸汽)能力,配套烟气脱硫、脱硝和高效除尘设施,预留CCUS装置和液氨掺烧建设条件。项目计划总投资56.98亿元,建设工期预计26个月。
-
全国统一电力市场初步建成
历经10年深化改革与市场建设,全国统一电力市场初步建成。11月12日,国家电网经营区23个省份在电力现货市场买卖,成交电量7700万千瓦时。目前,在这个全球最大的“电力卖场”,已有97万家市场经营主体在其中交易。
-
印尼能矿部拟将2026年煤炭产量目标削减至低于7亿吨
据“彭博技术”(Bloomberg Technoz)11月11日发布的消息,印度尼西亚能源和矿产资源部(ESDM)在讨论2026年工作计划和财务预算(RKAB)时发出信号,拟将煤炭产量目标削减至低于7亿吨,低于2025年的目标7.35亿吨。能矿部煤炭和矿产总局(Dirjen Minerba)局长Tri Winarno表示,该部仍正在评估煤炭公司提交的2026年的年度煤炭生产和预算计划(RKAB),并评估今年以来的煤炭生产和出口业绩。
-
港口止涨!产地外购迎月内首降!
进入11月以来,在供给、需求、库存和资本等多重因素共同作用下,港口煤价屡刷年内新高。由于煤价涨幅过快,下游抵触心理、中间贸易商恐高心理增强。进入本周后,市场明显降温,产地率先出现降价,在此带动下,港口也于今日止涨。
-
国际油价延续跌势 因美国库存增加且OPEC预测转向
油价周四略微下跌,延续上一交易日的跌势,因一份报告显示美国原油库存上升,加剧了市场对全球供应过剩的担忧。布兰特原油期货持平报每桶62.71美元,上日跌3.8%。美国西德克萨斯中质油跌3美分或0.1%,报每桶58.46美元,周三跌4.2%。
-
凯雷集团据悉正探讨收购俄石油巨头卢克的海外资产
三位知情人士透露,美国私募巨头凯雷集团正探讨收购俄罗斯石油巨头卢克石油海外资产的相关方案。卢克石油在国内外的石油产量约占全球总产量的2%。该公司表示,正为其国际资产寻找买家。根据2024年提交的文件,这些资产的石油产量占全球0.5%以上,估值约为220亿美元。其中一位消息人士称,凯雷集团目前处于收购该资产的初步探索阶段。
-
国家能源局印发《指导意见》——打造新能源发展升级版
12日,由国家能源局印发的《关于促进新能源集成融合发展的指导意见》公布。《指导意见》旨在提升新能源发展自主性,增强新能源市场竞争力,打造新能源发展升级版。《指导意见》明确,到2030年,集成融合发展成为新能源发展的重要方式,新能源可靠替代水平明显增强,市场竞争力显著提升,有力支撑经济社会发展全面绿色转型,为加快中国式现代化建设提供更加安全可靠的绿色能源保障。
-
中国生态环境部部长:中国碳减排难度与幅度世所罕见
日前,中国生态环境部部长黄润秋在联合国气候变化框架公约第30次缔约方大会前接受采访时表示,中国2035年国家自主贡献目标历史性地覆盖全经济领域和所有温室气体,首次提出绝对量减排目标,计划到2035年较峰值降低7%到10%,并力争更高目标。作为尚未实现碳达峰的发展中国家,中国在制定碳减排目标时相当于将发达国家"两步走"的减排路径合并为"一步转型",这种减排难度和幅度在全球范围内都极为罕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