编者按:从全国对口援疆工作会议到中央政治局会议研究新疆跨越式发展,再到新疆换帅,还有刚刚闭幕的中央新疆工作座谈会和临产的新疆区域经济规划,新疆的每一天都充满着火热期待。5月19日,为期3天的中央新疆工作座谈会在北京圆满结束。国务院总理温家宝在本次会议上特别强调,“要举全国之力,把新疆这块伟大祖国的宝地建设得更加美好”。可以预见,随着新疆区域振兴规划的破茧而出以及巨额投资的逐步落实,新疆地区的经济将获得腾飞。新疆区域振兴规划即将由国务院审核发布,新疆区域振兴规划预计能带动2万亿投资。一些示范项目正在陆续启动,其中大部分项目集中于交通、煤炭、电力等基础设施方面。一个以交通为基础、以能源为重点的新疆大开发终于启幕。
战略价值巨大
新中国建立以来的首次中央新疆工作座谈会召开。“十二五”期间新疆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规模将比“十一五”制,期间翻一番多。由于新疆能源丰富,这里面的相当一部分将涉及到能源化工领域。另外,国家还将适当放宽在新疆具备资源优势、在本地区和周边地区有市场需求行业的准入限制,并逐步放宽天然气利用政策,增加当地利用天然气规模。放眼世界版图,新疆正处在欧亚大陆的正中心,东半球的几何中心。不少业内人士预测,这一广袤的地区凭借占中国40%以上煤炭预测总储量和作为中国原油第二大、天然气第一大产区的实力,将成为下一片能源化工热土。随着资源税改革将在新疆试点,以及新疆区域振兴规划的即将出台,煤炭、交通等重点投资领域抢滩新疆的大戏将鸣锣上演。
自2007年国务院定位新疆为“能源资源战略基地”以来,作为中国能源及矿产资源战略接替区,新疆正吸引着国家财政及海内外数百家大企业的数千亿元资金,投入到矿产资源的勘探开发热潮中。新疆是我国的能源大省,从已探明储量看,石油、天然气、煤炭等能源资源占全国储量的30%以上,孕育着得天独厚的土地、水能、风力、光热、矿产、生物等各种资源,特别是煤炭资源预测储量达2.2万亿吨,占中国煤炭资源预测储量的40%以上。
出台优惠政策推动新疆地区的经济发展,并不仅仅是经济层面的问题,更具有重大的政治意义和战略意义。因为中亚地区拥有丰富的油气资源,并打通新欧亚大陆桥,极富战略价值,而新疆正是我国中亚战略的最核心因素。除自身能源资源储量丰富外,新疆拥有漫长的国境线,向北和向西分别与俄罗斯、中亚地区接壤,向南则与西亚地区的伊朗、阿富汗、巴基斯坦、印度等地毗邻。俄罗斯是我国的五大石油进口国之一(其余四国分别是沙特阿拉伯、安哥拉、伊朗和阿曼).2009年,我国从上述五国的原油进口量超过11380万吨,约占我国原油进口总量的63.9%。
因此,“发展新疆”不同于其他一般性的区域性振兴规划,只有上升到国家“中亚战略”、地缘政治层面,才能深刻地去理解和把握“发展新疆”的长期战略意义。从地图的显示看:东半球的亚欧非三洲紧密结合,成一整块大陆,面积达8500多万平方公里之巨,约占世界陆地总面积的57%,堪称“世界大陆”。而这个“世界大陆”却像一个不规则的菱形,自白令海峡经北冰洋至挪威南端作一直线与自挪威南端至好望角作一直线为菱形之相邻两边,又自好望角至我国珠江口与自珠江口至白令海峡再作两直线,为菱形之另外两边。白令海峡、挪威南端、好望角、珠江口恰是菱形的四顶点,自四顶点引菱形的对角线,则对角线恰好交于新疆。全世界距离海洋最远的新疆乌鲁木齐市正好地处亚欧(非)大陆的腹心位置。新疆维吾尔自治区位于祖国西北边陲,东北、西北与蒙古和俄罗斯接壤,西南与阿富汗、巴基斯坦、印度为邻,边界线长红5400公里,是中国国界线最长的省区,东部、南部则与甘肃、青海、西藏毗邻。
据国家发改委披露,新疆将加快铁路客运专线、区际干线和煤运通道建设;同时推进口岸铁路建设。此外,在管网运输方面,新疆要加大推动油气管网、电网等能源基础设施建设。目前新疆在建铁路11条,并有多条铁路干线即将开建。如投资1400多亿元的兰新铁路第二双线已经开工建设,将终结新疆没有高速铁路的历史。到2020年,新疆路网结构将形成向东4条出疆通道,即兰新线、哈临线、青新线、新藏线;向西4条出境通道,即兰新线西段、精伊霍铁路、中吉铁路、中巴铁路;区内4个环线,即环塔里木盆地、准噶尔盆地、天山北坡、吐鲁番盆地的新疆铁路主要干线网。
新疆国际能源城项目建设也已提上议事日程。初步核算,国际能源城将对新疆贡献600亿到1000亿左右的GDP。最新开通的项目是新疆广汇集团煤炭综合开发利用项目开工建设,总投资预计251亿元。根据总体建设规划,新疆国际能源城将建设成为集生产、装配、服务等为一体的综合性能源基地,并最终形成六大支柱产业和五大中心平台。
六大支柱产业包括:能源资源开发生产产业,能源深度加工增值产业,能源管道运输产业,能源安全生产的机械装备产业,能源钻采装备,炼化设备,新能源设备等制造业,能源战略储备产业。五大中心包括:现代能源装备制造业中心,能源储备及能源产品深加工中心,具备物流、科技、信息、金融等功能的现代服务业中心,新疆北面亚欧大陆桥沿线将形成以乌鲁木齐市为核心城市向西经石河子、奎屯、独山子、阿拉山口形成城市带以及与俄罗斯、中亚五国建立经济合作区,新疆南面将以库尔勒市为核心城市向西经阿克苏、塔里木、喀什形成城市带并同西亚阿富汗、伊朗、巴基斯坦建立经济合作区。
根据我国《综合交通网中长期发展规划》,到2020年,新疆路网结构将从目前的单一点线状况,形成向东4条出疆通道(兰新线、哈临线、青新线、新藏线),向西4条出境通道(兰新线西段、精伊霍铁路、中吉铁路、中巴铁路),区内4个环线(环塔里木盆地、准格尔盆地、天山北坡、吐鲁番盆地)的新疆铁路主要干线网。按照现有的铁路规划,新疆新建铁路8700公里,到2015年将有可能达到12000公里,占到全国路网的1/10。
新疆能源产业发展起来,如果仅仅是远距离向内地输送,就失去了在新疆发展能源产业的意义。应该有一些高能耗产业的布局来就地消化部分能源供给。
但是同时,产业布局中要充分考虑环境友好、劳动力密集两个因素。因为新疆基本是绿洲经济。大片的翰海和戈壁没有人烟,只有河流沿岸和绿洲才有社会经济。因此新疆的绿洲经济对环境高度敏感。一旦重大污染项目进入,破坏了周边环境,也就等于破坏了人类的生存环境。
其次,全国?口援助新疆,主要目的就是促进新疆发展,帮助维族、汉族、哈族、克族以及塔吉克,回族等各族贫困人口的就业和脱贫。因此不考虑一些劳动力密集产业,难以达到就业和脱贫的最终目标。
第三,沿海产业迫于成本压力在向中西部转移。中部不少地方都注重承接来自东部的产业迁移。新疆一下子有那么多省份的?口支援,其中的东部省份,可以通过这个渠道将一些需要调整的产业迁移到新疆。
令人遐想的新“鄂尔多斯奇迹”
新疆是中国面积最大的省区,相当于英国、法国、意大利、西班牙和瑞士5国面积之和。新疆的地理位置也十分优越,拥有漫长的国境线,向北和向西分别与俄罗斯、中亚地区接壤,向南则与西亚地区的伊朗、阿富汗、巴基斯坦、印度等地毗邻。而这些毗邻地区,都是资源十分丰富的国家。
而新疆的资源丰富程度不差于中亚五国。坐拥中国六分之一陆地面积的新疆,拥有丰富的能源及矿产资源。从已探明储量看,新疆的石油、天然气、煤炭等资源都能占到全国储量的30%甚至更多。
统计数据显示,新疆仅煤炭储量就高达2.19万亿吨,占中国煤炭总预测储量的四成;作为全国油气资源的重要产区,2009年由新疆生产或传输的油气总量达到5445万吨,占全国能源供应总量的1/4左右;仅塔里木油田天然气产量就占全国总产量的1/4左右,成为我国天然气供应的有力支撑点。截至2009年末,新疆地质勘查探明新增石油储量3.19亿吨、天然气2919亿立方米,为我国第二大原油产区,第一大天然气产区。截至2008年,新疆已发现的矿产有138种,其中9种储量居全国首位,32种居西北地区首位。
煤化工是被众多专家和证券分析师认为在新疆最具有发展机遇的行业之一。中国煤炭运销协会市场观察员李朝林表示:“中国以煤为主的能源结构至少在30年间不可能改变,新疆的煤炭资源占全国的40%。煤化工由于其附加值比较高,能够更好地推动当地的经济发展和解决就业问题。”目前,神华集团、新汶集团、山东鲁能等几十家国内有实力的大企业相继进疆,国内煤炭行业有名的企业基本也都已参与新疆煤炭企业的改制重组、资源勘查和规模化开发,在煤炭及煤化工产业方面规划投入的资金达数千亿元。
天然气也是被广泛看好的产业。在资源和政策的双重背景下,在新疆发展能源化工产业大有可为。新疆的天然气资源丰富,特别是部分边远气田和零散气田由于修建管道不经济,存在大量天然气空排现象,但同时又受到天然气使用政策限制而无法充分利用。因此发展液化天然气或者天然气化工产业是比较可行的。这对于节能减排以及刺激新疆的发展具有十分重大的意义。
业内强势企业早已扎根创业其实,投资新疆早已是业内强势企业的选项之一。截至2009年底,进驻新疆开发矿产资源的大企业已近200家,投资额达数千亿元。比如,全国最大的化肥生产企业之一湖北宜化集团近日就在新疆进行了大手笔投资。上月,宜化集团与新疆轮台县人民政府签订了投资合作协议,计划在轮台县分两期实施发展规划,一期投资9.8亿元,24个月内在轮台建设年产30万吨合成氨、48万吨尿素项目;二期计划在5~10年内,投资60亿元建设乙炔、烧碱、聚氯乙烯等项目。今年1月,重庆国际实业投资股份有限公司宣布与新兴铸管集团有限公司等企业共同签署重组协议。协议约定各方对新疆国际煤焦化有限公司进行重组,实现各方在新疆地区的资源及业务整合。中石油集团最近也确立目标,决定未来10年把新疆建成全国最大的油气生产基地、炼油化工基地及石油储备基地。这些企业对新疆的投资,大多是看中当地丰富的资源。比如,宜化集团在新疆的投资就获得了地方政府在资源上的支持。轮台县承诺,对宜化集团在当地的项目落实5亿立方米天然气、5亿~6亿吨煤炭等配套资源;并以1.19亿元的优惠价格向宜化集团提供一套30万吨合成氨、52万吨尿素装置。
去年“7?5”事件后,30多家大企业、大集团的40多个重大投资项目相继在新疆奠基开工,投资总额超过1000亿元。新疆本地企业也不甘落后。经过两次重组,新疆百花村股份有限公司已经拥有原煤开采、煤焦化、煤气综合利用、余热发电一条完整的产业链,主营业务向能源及煤化工转型;新疆伊力特实业股份有限公司4亿元大手笔增资煤化工公司也显示出其进军煤化工的决心;新疆中泰化学股份有限公司规划建设上下游产业链紧密结合的煤、电、煤制气、煤化工产业集群。
据了解,目前石化下游和新型煤化工项目对新疆经济的拉动已开始显现。西气东输二线工程、天利高新7万吨/年己二酸项目、蓝山屯河6万吨/年聚对苯二甲酸丁二醇酯(PBT)等一批已建成的项目产能得到释放和提高,将推动行业产值和效益大幅增长。2010年计划建成的乌石化100万吨/年对二甲苯(PX)项目、塔河油田550万吨重油改质工程、中泰化学36万吨聚氯乙烯和30万吨烧碱改造工程、鸿基焦化焦炉煤气综合利用项目等一批重点项目,也将进一步壮大行业经济。按照新疆石油化工行业规划,2010年,当地规模以上企业将实现工业增加值同比增长12%,实现利润410亿元,同比增长17.1%。
“卖资源”模式被彻底否定然而,作为一个资源如此丰富、地理位置如此优越的地区,新疆的经济总量却一直并不算高。在西部大开发的10年间,新疆的经济增长较快,但横向比较来看,其固定资产投资及经济增长较全国平均水平低,也低于西北部其他省份。业内人士分析,这其中最根本的原因就是新疆丰富的资源没得到充分利用,仅仅停留在初级加工的“卖资源”阶段,没有往下游发展。长期以来,新疆只是中国能源资源的输出地,因当地加工能力有限,新疆的大部分油气和煤炭等资源通过铁路、公路和管网输往内地加工,新疆当地却未能形成完整的资源利用产业链,也无法大幅度带动当地经济快速发展。
对此,一些专家对新疆今后发展能源化工提出了自己的建议。
目前新疆农业和能源是支柱产业,其他产业都很薄弱,产业结构单一化使其发展受到限制,能源化工的产业结构应该向优质化和高科技方向发展。目前很多进疆企业在大力发展煤化工,但是煤化工项目都投资较大,只有大企业才有这种实力。“这其中最为重要的问题是,煤化工产品种类繁多,如何选择有竞争力的产品进行产业化?”杨春学认为,究竟选取哪条产业链,选择哪种产品,属于企业决策的范围。但是,政府管理部门也应对此有所了解,才能促进和引导企业的项目选择走向合理化。
分析认为,资源转化类公司因为能创造大量的就业岗位,很容易从当地政府手中拿到上游资源和获得资金政策支持,再通过产业链的延伸,赚取整个产业链的利润;获利后又继续拿资源拿项目,持续发展壮大。因此,化工企业如果要在新疆得到发展,应该注重向下游延深。
目前在新疆煤炭资源开发领域,“圈而不开”的问题值得重视。据了解,2008年7月,杨春学所在的专家调研组一行数十人曾在新疆自治区政府的邀请下前往考察,考察的重点领域是新疆煤化工的可持续发展问题。据介绍,进入新疆的大企业几乎都以煤化工作为获得资源开发权的最重要理由。但通过实地调研他们发现,很多煤化工项目几乎都处于所谓的“论证阶段”,没有实质性的启动。他认为,之所以出现这种现象,确实有一些客观的市场和技术因素,煤化工项目投资大、技术复杂、建设周期较长,需要细致的工作。但问题的关键是某些企业有“以煤化工项目之名,行圈占煤资源之实”的嫌疑。这也让新疆煤化工基地的筹建者们头疼不已。一位不愿透露姓名的当地县政府负责人说:“这几年,大企业、大集团来得很多,质量好、容易开采的资源,基本上被他们‘瓜分’完毕。现在的问题在于,一些企业不认真履行当初与自治区签订的协议,‘圈而不开’或者‘圈而缓开’,拖拖拉拉。后来真正想参与煤炭资源开发的企业,反而没有资源了。”
这次中央新疆工作座谈会还决定,在新疆率先进行资源税费改革,将原油、天然气资源税由从量计征改为从价计征。对此,厦门大学能源经济研究中心主任林伯强介绍,“从价计征”指的是以资源销售价格征税,新疆很有可能成为资源税改革的试点省份。改革后,资源消耗大户的税负将大大增加。能耗高的能源化工企业应该对此引起重视。
掘金煤炭提速东进之路天山南北的煤炭资源,宛如一块块黑色的磁石,构筑成了新疆吸引投资的第一“磁场”。新疆煤炭远景储量为2.19万亿吨,占中国煤炭总预测储量的四成。由于储量丰富,并具有热值高、开采方便等特点,新疆煤炭极易实现发电低成本、供电低价位目标。
长期以来,由于距离内地煤炭需求市场遥远,新疆煤企仅以满足本地需求而产,年煤炭生产量一直在3000万到4000万吨之间徘徊。近年来,随着国内市场对煤炭等能源需求不断上升,新疆煤炭优势资源在中国的战略地位逐步显现。
如今,新疆自治区政府已把煤炭资源转换作为新疆优势资源转换战略的重头戏,提出把新疆建成继我国“西气东输”生产基地之后重要的“西煤东运”、“西电东送”基地和煤化工产业基地。
在新疆地矿局看到这样一组数据:到2020年,新疆煤炭总产量要达到10亿吨,占全国总产量的两成以上,其中至少5亿吨将进入全国市场,东进之路已经明确。但事实上,目前东疆铁路货运能力还不足7000万吨,运输瓶颈亟需解决。
2009年,总投资1450亿元的兰新铁路第二双线工程开工建设,工程竣工后,现有兰新铁路线将改为货运专线。
在2013年“西煤东运”铁路专线建成运行前,哈密当地煤炭产能规划总规模将达到每年1.97亿吨,2020年将实现每年5亿吨。煤炭运输大通道逐步形成,将使新疆煤炭在全国煤炭供需平衡中发挥作用,同时通过征收相关税费,拉动新疆经济的快速发展。如果按照预期,每年5亿吨煤从东疆运输出来,按平均每吨100元计算,仅西煤东运就将拉动新疆GDP增长10%左右。
目前,新疆已经建设起准东、伊犁、吐哈、库拜四大煤炭产业基地:东疆吐哈煤田6000亿吨煤炭主要用于“西煤东运”,其预测资源储量可供开发百年以上;准东煤炭基地以煤电煤化工为主,煤发电后输送到东部,如果这些电能进入全国电网,作用不可小觑;伊犁煤盆地主要是以煤化工为主的产业基地,使煤化工产品成为石油化工产品的有效补充;库车、拜城地区重点发展煤焦化产业,煤炭开采、煤电、煤化工、煤制气项目如今都已有企业正在实施,新疆煤炭大开发的景象指日可待。
目前,中国神华、新汶集团、山东鲁能等几十家国内有实力的大企业大集团相继进疆,国内煤炭行业有名的企业基本都已参与新疆煤炭企业的改制重组、资源勘查和规模化开发,在煤炭产业方面规划投入的资金达数千亿元。
除了吸引国内大企业、大集团来疆投资发展,新疆自治区政府也加大煤炭企业整合力度,疆内的煤炭企业从2002年的1870家降到2009年底的259家,煤炭产量从不足2000万吨达到近9000万吨,煤炭企业的回采率从35%提高到65%以上。
在新疆煤炭行业的新一轮洗牌中,新疆本地上市公司也不甘落后,纷纷通过并购重组、资产置换等多种方式掘金煤炭产业:经过两次重组,百花村已经拥有原煤开采、煤焦化、煤气综合利用、余热发电一条完整的产业链,公司主营业务向能源及煤化工行业转型;伊力特4亿元大手笔增资煤化工公司也显示出其进军煤化工的决心;中泰化学规划建设以煤化工为主体、上下游产业链紧密结合的煤、电、煤制气、煤化工产业集群;新农开发以涉农资产置换榆树岭煤矿,新赛股份增资双陆矿业,国际实业与新兴铸管集团重组煤焦化公司,无疑都是看中煤炭产业为公司带来利润增长空间。
石化“升级”造血新疆经济石油石化作为新疆最大的支柱产业,目前在工业增加值中占到60%以上,它的成长和发展在推进新疆新型工业化进程中起到举足轻重的作用。截至2009年末,新疆地质勘查探明新增石油储量3.19亿吨、天然气2919亿立方米,为我国第二大原油产区,天然气产量居全国第一位。
按照新疆政府最新规划,“要切实做大做强石油石化产业,抓好独山子1000万吨炼油100万吨乙烯、乌石化100万吨芳烃等重点项目建设。加快编制奎独园区石油石化下游产业发展规划,下大力气延伸产业链,做精做深石油石化下游产业。”此前,国内最大规模的炼化一体化装置——独山子千万吨炼油、百万吨乙烯项目顺利投产,除了能让新疆拥有世界级产能和高技术水平的合成树脂、合成橡胶、有机原料装置,并可带动下游纺织、建材、塑料加工等相关产业之外,建成国家最大的石油天然气生产基地、国家能源陆上安全大通道才是更有政治意义和军事意义的战略布局。
2009年底,举世瞩目的中亚天然气管道建成投产,这使我国引进境外天然气的“能源大动脉”蓝图成为现实,也为利用境内外天然气资源实施“气化新疆”工程的加速推进创造了条件。广汇股份开发利用哈萨克斯坦斋桑地区的油气资源在吉木乃建设LNG公司,为新疆借助境外资源发展区内石化工业提供了新的思路和途径,也成为首家进入国际油气上下游一体化开发的民营企业。可以预见,随着公司120万吨甲醇/80万吨二甲醚项目、哈萨克斯坦油气田项目于2011年前后相继建设投产,公司未来成长空间巨大。
在新疆自治区石油与化学行业办公室了解到,目前,石化下游和新型煤化工项目对行业经济的拉动已开始显现,西气东输二线工程、天利高新7万吨/年己二酸项目、蓝山屯河6万吨/年PBT等一批已建成的石化、化工项目产能得到释放和提高,将推动行业产值和效益大幅增长。
2010年计划建成的乌石化100万吨/年PX项目、塔河油田550万吨重油改质工程、中泰化学36万吨PVC、30万吨烧碱改造工程、鸿基焦化焦炉煤气综合利用项目等一批重点项目,也将进一步壮大行业经济,优化行业结构、提升行业运行质量。此外,年内将开工建设的西气东输三线西段,也将成为新疆能源大通道中又一条主干管道。
2010年,新疆自治区在油气勘探开发和化工行业的总投入将达到530亿元,同比增长15%。按照目前新疆石油化工行业规划,2010年,当地规模以上企业将完成工业增加值同比增长12%,实现利润410亿元,同比增长17.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