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有消息称中俄很可能于5月普京访华时就俄罗斯对华供应天然气一事签订协议。类似的期待已经不是第一次。因为就价格问题存在重大分歧,中俄天然气谈判迟迟不能达成一致。在中俄马拉松式的谈判有希望画上句号之际,媒体又报道俄罗斯可能会修建一条途径朝鲜的通往韩国的天然气管道。如果中俄已经就价格问题达成一致,那么这一信息可能没有必要做出过分解读,毕竟俄罗斯从自身利益出发不会将鸡蛋放在一个篮子里,它修建多条管道也有充分的理由。但如果中俄尚未就价格问题达成一致,俄罗斯向外界释放的这一信号是不是在施压中国?本文将对这一事件进行解读。
俄罗斯核销朝鲜90%债务 为建设天然气管道?
4月19日有媒体报道,俄罗斯议会已同意核销朝鲜在苏联时期的一笔交易中所欠下的约100亿美元债务。该交易内容为建设一条穿过朝鲜通往韩国的天然气管道。
国家杜马下院批准的是2012年达成的旨在核销朝鲜债务的协议。协议中称,截至2012年9月17日,债务总额为109.6亿美元。
剩余10.9亿美元的债务,将在未来20年内被赎回,以等额支付的形式每半年支付一次。朝鲜所欠的未偿还债务将由俄罗斯国家发展银行--俄罗斯外经银行进行管理。
俄罗斯财政部副部长Sergei Storchak告诉俄罗斯媒体,这笔钱可以用于两国在朝鲜的共同项目,包括拟议的一条天然气管道项目和一条通往韩国的铁路项目。
俄罗斯最大的国有天然气企业俄气,长期以来一直计划建造途经朝鲜前往韩国的天然气管道,以便每年向韩国出售100亿立方米天然气。
从报道中可以看出,所谓的天然气管道依然在"拟议"中,只是俄罗斯可以选择的众多选项之一,未来能否真正得到落实目前还不得而知。
俄罗斯酝酿已久 或为施压中国
事实上,俄罗斯和朝鲜关于债务问题的谈判持续了20多年,双方举行过多轮对话。而且俄罗斯杜马下院通过的核销朝鲜债务的协议是在2012年9月17日达成的,外界对于协议的内容早已有所了解。而在更早的2011年,俄罗斯《消息报》就曾报道,俄方将取消朝鲜所欠债务的90%,作为回报,俄可以在朝鲜能源、健康和教育领域投资。
另外,2011年8月有媒体报道称,俄罗斯总统梅德韦杰夫与当时依然在世的朝鲜领导人金正日举行会谈时,就修建一条穿越朝鲜国境向韩国出口天然气的管道项目达成了一致。俄罗斯答应向朝鲜支付天然气管道过境费,而朝鲜则承诺将保证天然气管道的安全。
根据规划,这条管道全长1100公里,在朝鲜境内的长度约700公里,预计造价高达30亿美元。建成后俄罗斯每年可将产自萨哈林项目和东西伯利亚气田的大约100亿立方米天然气出口到韩国。
俄罗斯远东官员当时曾表示,虽然这条管道的具体建设方案还没有出炉,但是起点基本上已经定在萨哈林岛的德卡斯特里油港,这样产自东西伯利亚的天然气也可以向韩国出口。萨哈林-3号项目将成为主要供气源。
虽然2011年俄罗斯和朝鲜双方领导人就此管道达成一致,但是这种一致应该属于一种没有约束效力或约束效力较弱的一致,随时有可能出现变数。有分析人士指出俄罗斯提议修建这样一条天然气管道很可能只是一种商业策略,目的是向中国施加压力。俄罗斯可以通过这条管道向韩国和日本出口天然气,这样中国在进口俄罗斯天然气问题上就会面临更多竞争。俄韩天然气管道项目敲定可能会对中俄天然气谈判产生微妙影响。
俄罗斯同时在考虑过境中国的输韩天然气管道?
关于俄罗斯向韩国出口天然气的管道,目前存在多个选项。俄罗斯媒体今年2月曾有报道,俄罗斯正在考虑建设途径中国的天然气管道。
俄罗斯能源部长亚历山大·诺瓦克在接受俄塔社采访时表示,俄方正在考虑通过中国境内管道向韩国提供天然气的方案。但他同时指出,优先考虑方案是出口"俄气"公司(符拉迪沃斯托克)和俄罗斯石油公司(萨哈林)旗下工厂的液化天然气。韩国专家却认为,管道供气成本平均要比海路运输液化天然气低30%。
诺瓦克介绍说:"曾经提出过两个项目方案。第一个是沿黄海海底铺设途经中国通往韩国的管道。第二个是从符拉迪沃斯托克沿太平洋海底铺设直通韩国的管道。"由于海底地形复杂、深度大及供货量小(只有100亿立方米),"俄气"公司否决了第二个方案。鉴于这些因素,该方案非常不划算,因此据诺瓦克介绍,目前这一方案不在考虑范围之内。但第一个方案因涉及到过境中国的问题尚处于讨论阶段。另外,此前还考虑过铺设途经朝鲜的陆路管道,但"俄气"公司因存在政治风险而否定了该方案。
俄罗斯能源部长2月的这番表态向外界时放出了混乱的信号,途径朝鲜的方案甚至已经被否定。不管真相如何,这至少说明俄罗斯内部目前对出口韩国的天然气管道建设方案存在着较大分歧。
"俄气"公司完全没有考虑韩国管道项目?
"俄气"公司拒绝对诺瓦克的发言发表评论。据业内消息人士提供的资料,"俄气"本身目前完全没有考虑任何通过管道向韩国提供天然气的项目,而是专注于液化天然气的出口。"对韩国来说,液化天然气确实是优先选择的方案,韩国是世界第二大液化天然气消费国(仅次于日本),采购量约达4000万吨(或560亿立方米),而且还拥有发达的液化天然气接收基础设施"。
俄罗斯油气工业家协会首席专家鲁斯塔姆?坦卡耶夫指出,"韩国对管道项目并不感兴趣,况且管道要途经中国"。他说,铺设途经中国的管道项目早在2000年就曾考虑过,而且这一想法当时就已不算新鲜。然而,专家对重蹈途经乌克兰境内俄罗斯天然气管道事件覆辙的风险极大这一观点表示认同,认为有朝一日中国也会像乌克兰一样提出自己的过境条件。
根据坦卡耶夫的观点,韩国对途径中国的管道心存忧虑,因此对途经中国的管道不感兴趣。然而,如果韩国对中国都不放心,那么它对朝鲜能放心么?按照同样的逻辑,韩国对途经朝鲜的管道应该更不感兴趣。因此,即使俄罗斯有意愿修建一条途经朝鲜的管道,韩国也未必能够支持。
从以上信息和分析中可以看出,俄罗斯修建一条途经朝鲜通往韩国的天然气管道目前仍处于设想阶段,而且由于这一方案存在着较大的政治风险,俄罗斯内部、韩国也存在不同意见,因此俄罗斯表态有可能将朝鲜偿还的部分债务用于修建天然气管道,可能具有明显的政治、经济双重意图。此举可能是向中国施压,希望中国能够软化谈判立场,也有可能是向美国宣示俄罗斯可以通过转向亚洲而抵消美欧制裁的负面影响,从而达到一箭双雕甚至多雕的效果。不过,如果中俄已经达成协议,只等5月普京访华签字的话,俄罗斯的此番表态也不宜过分解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