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我们 | English | 网站地图

煤价虽涨,脱困之路仍漫长

2017-09-18 09:28:06 中国煤炭网   作者: 左前明  

如今,煤炭价格在历经四年大幅下跌后触底回升,一些朋友认为价格涨高了,行业脱困了,煤炭又火了。如何理解当前形势,又该如何面对,确实是值得思考的问题。

先看现实情况,煤价涨了行业就恢复元气了吗?当前,煤价自2016年初的370元/吨历经一年反弹至580元/吨,短短一年左右时间涨幅56.8%,不得不说煤价涨得有些快。

但必须理性看到,相对于行业长达四年的下行期而言,当前的煤炭价格持续不到一年,煤炭行业在长期下行期欠发的社保、工资,减少的开拓与准备,超期使用的设备,不断积累的高息负债都需要时间慢慢消化。而且,当前行业利润虽大幅提升,但账面利润的改善不等于现金流的改善,在负债率高企、融资成本上升、银根收紧的金融环境下,企业的资金周转仍然捉襟见肘,应对偿债高峰依然力不从心。今年6月份,在我们调研一些大型煤炭企业时,发现其现金流仍然非常紧张,主要原因在于负债高、成本升,偿还本息的压力依然很大,这才是煤炭行业最真实的一面。

因此,社会各界尤其是煤炭产业人士应理性一些,煤炭行业的暴利时代已然成为历史,如果只看到账面利润大幅提升的表象,而不知所以然,好了伤疤忘了疼,不免会再次跌落谷底。

再看行业下行期,有哪些经验教训值得反思?笔者认为主要有四点。

一是煤炭需求高速增长期已宣告结束,不应再抱有幻想。伴随宏观经济进入新常态、能源结构调整,煤炭消费量增速高企的阶段也宣告结束,小幅提高再过渡到稳中趋降将是中长期趋势。

二是煤炭企业以量补价绝不可行,这种行为只会使价格越跌越低,全行业加速亏损。

三是降低煤炭价格不能启动市场。煤炭消费是刚性需求,其消费量相对价格弹性很小。靠打价格战,丧失底线的降价对于需求而言毫无意义。

四是投资冲动的后果非常严重。在“十二五”初期,煤炭行业已呈现见顶之势的情况下,部分煤炭企业仍然热衷于扩张性投资,使企业背上了沉重的包袱,也是当前高企负债和紧张的现金流原因所在。

那么行业该如何面对当前形势?

不难看出,煤价反弹时间不长,行业恢复元气言之尚早,健康发展更待时日,没有任何可以放松警惕的理由。所以,切不可回到黄金十年时期的狂热状态,盲目投资,继续增加产能,而是要坚定国家去产能的目标不动摇,从意识上和战术上做出根本性调整。

一是意识上切实由数量速度型向质量效益型转变。规模不等于效益。2016年全国煤炭产量34亿吨左右,同比降幅9%,却使得煤炭企业利润增速达到了200%以上,很好地说明了这一点。与其扩张规模,不如内部挖潜。产能控制了,安全保障了,环境友好了,价格提高了,效益回升了,企业做强了,何乐而不为?

二是严格按照核定能力组织生产。以往习以为常的超能力生产虽然保障了供应,但也严重冲击了市场,扰乱了相关规划,同时给安全生产和环境承载带来了压力。法治社会建设过程中,绝不容许再有超能力生产的现象存在,这是原则和底线,谁突破了底线,必将受到公众的谴责和法律的严惩。

三是借助行业周期性复苏期降杠杆。当前全国煤炭企业的整体负债率仍然保持在70%以上,部分大型煤炭企业高达80%以上。如此高的负债率是黄金十年时期极度扩张造成的,也是极不健康的,且伴随关闭退出落后产能,核销资产,有进一步上行的风险。煤炭行业是典型的周期性行业,有当前的周期性向好,就有今后的周期性下行。只有借此机会,利用煤价回升带来的现金流改善,降低资产负债率,方能应对今后的周期性下行,才是可持续发展的根本出路。

四是尽快调整产业结构。一方面是煤基产业结构调整。借助当前政策红利,尽早彻底退出落后产能,集中精力做优先进产能。另一方面是拓展能源相关产业,以煤为基,发展风、光等可再生能源。

再回到开篇疑问,煤价涨了,行业真的脱困走向健康了吗?答案无疑是否定的。更重要的是,即便价格持续复苏,企业基本面貌彻底改善,恢复到正常水平,也未必是行业真的好转了。煤炭产业必须从意识上彻底摒弃数量速度型发展模式,严格按核定能力依法控制产量,认真调整自身资产负债结构,理性对待煤炭市场,才是真正的向好,才能实现煤炭行业的健康可持续发展。




责任编辑: 张磊

标签:煤价,煤炭行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