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我们 | English | 网站地图

外卖污染治理应纳入“限塑令”整体计划

2017-09-26 08:33:08 检察日报

日前,北京市第四中级法院正式受理重庆市绿色志愿者联合会起诉百度外卖、美团、饿了么三家外卖平台环境污染责任纠纷一案。环保组织请求判令被告改变浪费资源、危害生态环境的经营模式,要求企业修复已造成的生态损害;企业则回应,现有证据不能证明污染完全由外卖平台造成的(9月24日《新京报》)。

近日,一篇题为《外卖,正在毁灭我们下一代》的文章在微信朋友圈刷屏,引起不少关注和讨论。而法院正式受理这起环保组织对外卖平台提起的诉讼,意味着人们担心和质疑之事或已事关公共利益。这也说明外卖行业带来的白色污染问题必须引起重视。

近年来,外卖行业高速发展,成为人们重要的饮食方式。但外卖一般会附加塑料袋、一次性餐具、餐盒、牙签等等,加之这些是消费者无需额外确认且费用已计入外卖总价中,所以这种配送称得上“强制消费带来强制污染”。有数据显示,仅美团每天筷子配送量就高达1950万双,若计算所有外卖附加的塑料制品和一次性筷子数量,结果可能更加触目惊心。

外卖行业带来污染,但眼下这种诉讼也面临现实难题:目前并没有确切数据证明外卖造成环境污染的程度,对社会公共利益带来的损害也很难量化。事实上,我们生活中充斥着各种各样的“白色污染”,快递、家居用品、物品包装等等,其制造的塑料垃圾并不比外卖行业少,外卖行业还称不上“元凶”。

所以,仅对一个行业施压对解决庞大而复杂的塑料污染问题无济于事。白色污染治理是系统工程,是全社会的共同问题。当我们将视角转向白色污染治理上,会发现外卖污染问题仅是冰山一角,它映射出近十年“限塑令”效果乏力的困境。

2007年底国务院办公厅发布《关于限制生产销售使用塑料购物袋的通知》,开始限制塑料制品生产和使用。“限塑令”最初成效良好,但如今执行力度和效果却大不如前,而随着快递、外卖等新兴行业的发展,反弹得更加厉害。

究其原因,一是“限”而不“禁”,限制的力度和尺度就有了可商量的余地,缺少明确标准;二是执法和监管困难,所以违法容易而执法成本高昂,很少地区能形成长期、定期的监管制度,数额不大的惩罚无法形成震慑;第三,“限塑令”由九部门联合监管,弊端逐渐显露,生产、流通、监管环节没有形成一体化管控,导致塑料袋依旧有价有市。久而久之,“限塑令”形同虚设。

大众对外卖污染的关注,正是对“限塑令”升级改造的好时机。惩罚和修复已是事后挽救之举,并非遏制污染的根本良方。由此,笔者认为,环保部门有责任对现在外卖的规模和污染情况开展调研,将外卖污染治理纳入“限塑令”,以解决“限塑令”实施过程中的顽疾为核心,将外卖污染的新问题新对策一并纳入,完善相关法律法规,加强部门监管协作,形成治理“白色污染”的一体化机制。




责任编辑: 江晓蓓

标签:污染治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