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我们 | English | 网站地图

  • 您现在的位置:
  • 首页
  • 电力
  • 水电
  • 密云水库从工程水利到资源水务的转变

密云水库从工程水利到资源水务的转变

2010-06-09 09:27:39 《北京水务》2009年第5期   作者: 刘勇  

50年前的今天,数10万建设者正奋战在潮白河滩修建密云水库,经过紧张的施工, 1959 年9 月胜利拦洪,1960 年9 月建成投入运行。水库的兴建结束了千百年来潮白河洪水泛滥、两岸人民深受灾难的历史,变害为利润泽一方。水库运行以来拦截大于1 000 m3/s洪峰流量23 次,累计减淹土地面积160 万hm2,在防洪、灌溉方面发挥了巨大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

伴随着经济社会的发展、自然生态环境和气候的变化,密云水库功能由最初的防洪、灌溉为主逐渐演变为城市生活供水为主。尤其是最近5 a,水库管理处工作重心基本上围绕着安全供水和水资源保护展开。

相应的,在水库的运行管理上,逐渐实现从工程水利向资源水务转变。这种转变主要表现在4 个方面。

1 管理对象内部发生了变化

密云水库大坝等建筑物的身份从单一的“工程设施”上升到了综合性的“储水设施”。全球气候变化所带来的极端天气事件和洪、旱灾害的增加,正在改变着10 多年来各界对大型储水设施建设的批评态度。人们逐渐认识到缺乏足够的储水设施将降低人类对各种变化的应对能力,多功能的储水设施在能源与水的综合利用上具有无法比拟的先天优势。

密云水库1982 年停止向河北、天津供水,主要担负北京城市生活用水及工业用水;20 世纪90 年代中期,又停止了工业供水,专供北京城市生活用水。密云水库发展历程表明,水库大坝等设施发挥的作用已不再局限于除洪涝之害、兴灌溉、发电、养殖之利。

目前作为首都最大的地表饮用水源地,直接决定着首都的供水安全。无论从基础性自然资源还是从战略性社会资源的角度看,密云水库皆堪称首都的“生命之水”。事实上,水库管理处近几年在加强工程安全的同时,对水资源保护、生态环境也给予了前所未有的重视,管水护水、按计划供水成了工作的重中之重。加大科技创新力度,增加资金投入,建立补偿机制,实施生态修复,全力确保水资源安全和供水安全。

2 管理方式积极走向协作

2.1 加强上下游的合作

密云水库横跨潮白河,水库主要靠河流来水,在水资源紧缺的情况下,密切同上下游的合作是必然的。2003 年至今,密云水库先后从上游流域调水25 次共计6.6 亿m3,上水下调本身表明市水务局和水库管理处同上游的协调沟通积极有效。在加强和上游沟通的同时,和下游也逐步建立了协调机制、防汛信息共享机制,定期交流,互相学习。

2.2 加强同当地政府部门的合作

水库管理处要保水护水,当地政府也要发展旅游、搞好经济,“保水富民”的矛盾实质上是经济发展与生态资源之间的矛盾。保水离不开当地政府的大力支持,旅游富民也离不开优美的生态自然环境。矛盾处理好了,各自的目标都能实现。处理不好,水不净、民不富。5 a来,水库管理处一直注重和当地政府的协调沟通,达成“共同保护好‘生命之水’”的共识,当地政府逐渐认识到“生态是第一资源,保水是第一责任”。2008 年圆满完成奥运安全防控任务即是水库管理处和当地政府密切合作的见证。在防控工作中,密云县委、县政府牵头,成立了密云水库安全防控领导小组和指挥部,划分各部门及水库周边各乡镇的职责,组织约1 000 人的民兵役和密云水库全体职工一起看守环库的256 个路口,及时调拨警力查证可疑人员和情况。经过共同努力,确保了奥运期间的工程安全、水资源安全及供水安全。

2.3 加强跨行业管理部门的合作

密云水库周边有7 个镇,3 万居民,铁矿资源丰富且品位高。水源保护工作涉及到环保、旅游、国土、水产等多方面,仅靠一个部门,或各部门分头执法难以收到良好的效果。

管理处早在2002 年成立了水政执法大队,但执法依据先天不足、执法力量单薄、执法难度较大。2003 年开始,密云水库管理处和密云县环保局、水产局、规划局、工商局、公安局等部门开展联合执法,共同查处违章建筑、违规餐饮、拉马载客、破坏水利工程设施等行为,严厉打击盗采矿产资源的不法分子。在总结经验的基础上,建立健全联合执法机制,不断加强联合执法,有效遏制了各种违法违规现象,巩固了多年的综合治理成果。

3 管理措施由治到防,真正做到了未雨绸缪

1999 年至今,密云水库经历了连续10 a的干旱,也是密云水库保护水资源的关键时期,管理工作大体上可分为2 个阶段。

3.1 1999—2003 年突出治理

(1)水体富营养化。密云水库网箱养鱼存在多年,网箱养鱼在丰水期对水体的影响不明显,但在枯水期对水质影响较为明显,随着蓄水逐步减少,影响逐渐增大。2003 年,原市水利局牵头、密云县政府配合,迅速有效地取消了密云水库3.5 hm2 网箱养鱼,结束了水库网箱养鱼的历史,减轻了水体负担。在水库蓄水较低时期又相继开展机械除藻、深层水交换、放养水葫芦等试验。

(2)水库周边环境。2003 年以前,库区及周边存在大量餐饮服务和违章建筑,污水排放和接近水体的垃圾都对水源形成了污染。治标治本,2003 年密云水库管理处联合县政府有关部门拆除了周边1.1 万m2 违章建筑,禁止在库区进行餐饮娱乐服务,延续2003 年防治“非典”的模式,封库管理至今。

3.2 2004—2008 年突出预防

(1)防水量再临警戒线。干旱是天意,保水还靠人努力。2003 年到现在,水库从上游白河堡水库、遥桥峪水库、半城子水库共调水6.6 亿m3。迎汛工作确立“保安全、多蓄水”的目标,汛期拦蓄全部洪水。开源的同时做好节流,逐年减少水库周边用水,严格查处擅自取水用水行为。2005 年8 月,水库蓄水突破10 亿m3;2006 年11 月,水库蓄水突破11 亿m3。

(2)防蓝藻暴发。针对夏季持续高温少雨,吸取太湖蓝藻暴发的教训,加强水面巡测,严密监测水质。加密水质监测频次,将水质监测点增加到41 个,监测周期由1 次/月改为1 次/周,详细监测蓝藻群种数,积累经验数据,开展在水质稳定方面的探索研究。

(3)防水污染突发事件。密云水库上游河道有200 多km,河道狭窄,区间汇流难于控制,分流储存场所缺乏,一旦发生污染,治理难度较大,直接威胁水库水质安全。2005 年发生在北京境内八达岭高速路电石翻车事故及2006 年初发生在白河上游北京境内的煤焦油翻车泄漏事故,虽未影响水质,但为我们敲响了警钟。总结近年来各地发生水污染事故的经验教训,水库管理处采取了系列措施,积极预防和应对发生在库区及上游河道的水污染事故。制订、研究切实可行的应急抢险预案和处置方案,成立30人的专职应急抢险大队,建立联动机制,聘请专家顾问组,加强技术保障,开展演练,不断提高预警能力和应急处置能力。

4 管理主体引入社会群众参与机制

密云水库作为首都的“生命之水”,备受市民关注。近些年,水库管理处不断加大保水护水的宣传,在水库周边设置告示宣传牌、通过《北京日报》夹页宣传节水护水知识、深入群众中间宣传水法律法规、向市民发送水源保护温馨提示。多年的宣传增进了群众对管水护水措施的理解和支持,提高了社会群众节水护水保水的自觉性。2005 年,为调动群众保水护水的积极性,共同保护好“生命之水”,管理处开通了水务监督应急热线, 24 h 值班。热线开通以来,不断收到社会各界群众的举报、建议等。对于这些意见和建议,管理处及时调查,认真回复,虚心采纳。群众的参与既利于及时查处制止水事违法违规行为,又利于规范管理工作人员的言行举止,为水源保护工作发挥了重大作用。

5 结束语

2004 年5 月,北京市水务局成立,实现了“一龙治水”,逐步确立了“循环水务”思路,全局各项工作取得了巨大的成绩。密云水库从工程水利向资源水务的转变既是循环水务的生动实践,更是北京水利向北京水务转变的一个缩影。

作者简介:刘勇(1980—),男,助理工程师。
 




责任编辑: 江晓蓓

标签:密云水库 水务 水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