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我们 | English | 网站地图

  • 您现在的位置:
  • 首页
  • 煤炭
  • 综合
  • 山煤集团左云长春兴煤业有限公司:用手机管控煤矿

山煤集团左云长春兴煤业有限公司:用手机管控煤矿

————山煤集团左云长春兴煤业有限公司“云控矿山”建设纪实



2018-11-09 10:01:52 中国煤炭报   作者: 谢吉东 刘维久  

走进第三届“一带一路”城市绿色经济发展大会,成为山西省大同市能源革命重点示范项目;投产两年收回建设投资14.7亿元;原设计年产能240万吨,2017年核增到年产能450万吨,这个年轻的煤矿给了大家太多的惊喜。它就是山西煤炭进出口集团左云长春兴煤业有限公司。

近日,记者走进左云长春兴煤业,为你讲述“云控矿山”的故事。

“左零点”心里更踏实了

左云长春兴煤业的矿长叫左凌云,以前在东北一个大矿就是矿长。那时,他有个外号叫“左零点”。

“主要是因为在过去,我都是零点下井,零点班是煤矿最容易出问题的时候。”左凌云说,“现在得益于‘云控矿山’,不管在何时何地,只需要拿出手机,轻轻一点,便能全面即时精准地掌握全矿井上井下信息,实时对井上井下进行管理,不仅管理效率提高了,而且实现了全时空全天候、移动远程智能管控井下。安全得到有效保障,每次带班下井也更加安心。”

他告诉记者,矿长的权限可以远程关停各种设备,员工们也根据岗位拥有不同的权限,“以前是‘左零点’不放心地守着夜班,现在是全体员工都在守着安全”。

通过左凌云的演示,记者看到,安全生产信息、现场监测监控、实时视频监控、隐患排查处理、远程指挥控制、网上技能培训、设备动态监控集控、材料设备跟踪管理、考勤工资管理、班组建设、MOA办公、文化宣传等全部集成在一个手机APP上。井下作业人员分布、主要设备运转情况、井下监控地点气体浓度、局扇启停、风门开闭状态以及综采面支架初撑力、工作面顶板压力状况、采空区自燃标志性气体情况一目了然。

当谈到建立“云控矿山”时,左凌云笑着说:“这其实是被迫的。2015年,为了提高员工素质,以赛促学,并要在山煤集团技能大赛中取得好成绩,我们首先必须做好理论知识培训。但由于我们定员少,抽调理论培训老师成为一个大难题,即使满负荷培训,22个工种需要10多个培训老师和多个培训教室,对人力物力都是一种考验。我们就想,考驾照都可以网上培训,我们是不是也可以做一套自己的网络培训系统?”

接下来,左凌云便带着他的技术团队开始了网络培训系统的研发工作。说是一个团队,准确地说,加上左凌云总共三个人。时间紧,任务重。就是在这样的条件下,三个人加班加点,经过十多天的努力,系统终于被设计出来,并且在上机模拟验证中,取得成功。员工可以利用“移动互联网+网络智能培训”系统,自主完成培训考试,弥补了传统的“教室+老师”培训模式的不足。在山煤集团煤矿员工岗位技能竞赛中,该矿不仅连续三届获得团体第一名,而且包揽了大部分工种第一名。

“这让我们备受鼓舞。我们又完善了自主培训系统,并把考勤也纳入其中。两次成功的实践彻底激发了研发热情,我们继续增加‘移动互联网+’的内容,并开发了‘煤矿云’平台,即云储存云计算和大数据中心。通过研发的‘移动互联网+煤矿云’平台,我们打造了煤矿第一座‘云控矿山’。”左凌云说,“如今的‘云控矿山’已开发八大类,46个模块,涵盖了煤矿日常管理80%的内容,实现‘一机在手,漫游全球,矿井管理,尽在掌中’。”

迄今为止,该矿自主研发并全面应用的“移动互联网+煤矿”系统和“煤矿云”平台,主要是利用移动互联网、物联网、云储存、云计算、大数据等对矿井进行移动智能化管理,将矿井的各种安全生产监测监控、设备运行数据和各类信息,实时动态集中采集,经“煤矿云”平台和手机APP系统的融合和处理,在移动终端(智能手机)上实时显示和无线连接,使井下作业现场与井上井下人员直接实时动态对接。

人人都是手机控

走进左云长春兴煤业矿区,你会发现这里的员工个个都是手机控,每个人都抱着一部手机。左凌云说:“其实这就是我们想要的效果,只有这样我们的‘云控矿山’才能得到推广。”

据了解,在系统推广初期,有很多人不能理解,认为搞煤矿的不好好挖煤,做这些有什么用。尤其在管理层,这种呼声更强烈,一些矿领导并不能很熟练地操作手机上的新系统,甚至有人只会用手机打电话发短信。

为了说服管理层,左凌云只好慢慢开导、教育。左凌云还告诉记者一个小故事。为了推广新系统,当时统一为管理层配备了手机。一些人拿到手机后说,你现在给我换手机,以前的卡怎么办。只能解释,这是双卡双待的手机,原来的卡不会作废,不用换号。现在,管理层已习惯了在手机上办公,都对这套系统竖起了大拇指。

为了让员工接受这套系统,左云长春兴煤业打造了自己的支付系统,并且在员工食堂正式投入使用。员工在食堂选好饭菜以后,只需要手机扫码便能够完成支付。该矿还通过系统每月发给员工1000元的虚拟电子货币,员工不仅可以用来吃饭,还可以在旁边的员工超市消费。超市接受“私人订制”,当超市里的物品不能满足自己的需要时,可以提前预约,由超市统一采购。

“以前打饭的时候要排好长的队,现在采用线上支付,只要一扫,账就付完了,速度很快,基本不用排队。这里离县城比较远,想采购东西的时候,得休一天班,现在只需要跟超市预约一下,过几天来拿就可以了。看,这就是我通过预约买到的。”一个正在超市取商品的员工告诉记者。

现在不仅员工支持使用这套手机系统,员工家属也十分喜欢。因为该矿有超过一半的员工是外地人,很久才能回一趟家。现在员工家属可以通过这套系统了解员工的动态,也可以通过视频看到员工在井下作业的实况。

“其实作为家属,并不太了解他平时都在干些什么,以前只是简单地听他说说,并没有切身感受。通过这套系统,我第一次看到他在井下工作的样子,真的很心疼,但也很踏实。”一个员工家属说。

“家属和我们一起来督促工人工作,让工人注意安全,这就相当于拓宽了安全教育通道。家属一句叮嘱,比我们天天开会喊口号更有效果。”左凌云说。

打造全新的管理模式

走在矿区里,并没有见到以往煤矿的“热闹”,反而显得有些“冷清”。据了解,按照初步设计,该矿投产后,员工人数应配置1066人。该矿积极推进体制机制改革,重新设置组织机构,定岗定编定员,最终将全矿干部员工及组织机构设定为“四区、三部、一中心”,实际拥有268人,比原设计减少将近3/4,人均年产煤近2万吨。记者看到,有一座宿舍楼、一座生产楼,大门紧闭,处于闲置状态。据介绍,这两座楼就是根据当初的设计建造的。因为人员精减,这两座楼便被废弃了。保守估计,这两座楼每年的管理成本最少节省60万元。同时,每天每班入井作业人少了,人为产生的不安全隐患概率就大幅度降低。

“四年来,我们矿实际原煤产量比原设计能力翻了一番。国家将矿井的设计年产能由240万吨核增为450万吨,实际全员工效比原设计提高7倍,实际原煤完全成本比计划降低一半,‘云控矿山’功不可没,而且我们的系统全部符合国家安全标准,严格按照国家的相关规定运行,被评定为国家一级安全生产标准化矿井和国家特级安全高效矿井。”左凌云说。

现在,该矿的员工都配备了“移动互联网+煤矿管理”的手机显示终端。全矿员工都可以通过手机终端随时随地掌握矿井所有设备停开、电压、电流、轴温等主要参数和运行情况,并对设备运行历史曲线、操作运行记录等内容进行大数据智能存储、统计、分析和反馈,具备了主要设备“有人巡视、无人值守”和远程集中控制功能。

“我们主井配备一台26度大倾角皮带机,人员不能在运转中进入,如果皮带出现问题,那必然会造成全矿停产。我们与科研院所共同研发并应用了矿井AI机器人,可以不间断地监控主井皮带运行情况,及时发现皮带的问题,确保皮带的运行安全。”左凌云说。

该系统设置了人员、车辆定位功能,通过系统可随时掌握入井人员分布动态及车辆运行情况;建立了材料管理模块,将材料领用、消耗等动态信息及时上传到互联网系统中,除具备传统的材料仓库管理功能外,做到了信息共享与互通,结合原煤生产情况、成本控制指标,对材料消耗进行综合管理,极大方便了管理人员对库存、材料消耗的有效监控,降低了库存成本。

“过去煤矿存在一种普遍现象,叫做‘跑冒滴漏’,说的就是由于仓库存储量大,物品种类多,无法实现精细化管理,甚至有的人就把物资从仓库领出来,然后转手以低廉的价格出售,而煤矿不会发现这种情况。现在,小到锚杆的个数都有备案,出借领料记录清晰明了,倒卖煤矿物资的问题根本不会发生。”仓库一位保管员说道。

在人员培训考核方面,这套系统也有着它的独到之处。

班前必答十道题。员工在下井前,需要完成十道题的测试,系统会直接打分,分数自动与工分挂钩,如果分数不及格,就自动扣罚工分;如果不答题,便没有办法下井,将进行一天的安全学习。这种以测促学的方法取得了明显的效果,员工纷纷主动学习,练好理论基本功。同时,该矿将员工考勤、工分实时上传,方便员工随时随地查询,实现了薪酬管理合理化、公开化、透明化。

记者还注意到,该APP还具有“三违”曝光、隐患排查治理模块,将“三违”处罚情况、隐患排查治理情况及时在井口房、联建楼工业视频以及手机终端进行通报公示,对于已整改隐患由责任部门通过信息平台提出验收申请,经验收合格后给予销号,减少了环节,提高了效率,实现了隐患跟踪到位、整改到位。

“我们正在使用的APP全部由我们自主设计研发,包括我们数据库也是由我们自己建立的。目前,我们正在完善和提升‘云控矿山’,将升级到‘物联网+AI机器人’时代。我们研发的第一批‘全息电子矿工’和‘矿井AI智能机器人’已经入井上岗,并取得成功。同时,我们将进一步实现矿工电子化、管理全员化、操控移动化、运行智能化、特岗机器人化,实现煤矿传统管理向智慧管理根本性改变。”左凌云说。

当记者问及这套系统的投入与产出比时,左凌云有点不好回答。“我们在这上面总投入不超过400万元,去年总赢利是10亿元。这套系统的贡献率是多少,还真不好计算。保守地说,也应该在上亿元吧!”

记者手记

喜看矿区新变化

●本报记者 谢吉东

在山西煤炭进出口集团左云长春兴煤业有限公司的这几天,记者最大的感受是,煤矿真的变了。听父辈讲,以前拉煤都是用驴车,想看一个煤矿的产量,只需要看在门口拴着多少头驴就可以了。现在的产煤量,驴车可拉不动。煤炭正通过铁路、公路、水路等方式运送到全国各地及千家万户。

煤矿早期做下井人数统计的时候,都是将名字写在纸上,而且不能是白纸黑字,一定要用红纸,为了吉利。这从侧面反映出大家对煤矿安全不放心,对下井有一种恐惧。现在,智慧矿山建设加速,人的生命安全始终是第一位的。同时,智能化、机器人正在将人从井下解放出来,煤矿人在井下感到踏实。

煤矿工人的思想也在转变,以前压根就不敢想的事情现在已经实现了。记者印象最深的就是长春兴煤业矿长左凌云,头脑灵活,敢想敢干。在他的带领之下,创新在矿区蔚然成风。

“你要不断去想,要从源头创新。”这是左凌云常挂在嘴边的一句话。听员工介绍,在矿上有很多发明都是左凌云想出来的,他时时刻刻不忘的就是鼓励员工创新。

煤矿正发生着翻天覆地的变化。开车进井下、危险区域机器人巡检、手机掌控煤矿……慢慢地都将不再是新鲜事,“煤亮子”将越发闪亮。




责任编辑: 张磊

标签:山煤集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