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我们 | English | 网站地图

解读5月份经济数据:继续推高CPI的条件不充分

2010-06-12 13:35:53 中国网

数据和走势越来越相关,中国经济每月每季的经济数据,也就成了人们关心自己生活受到宏观经济环境变化影响多大的窗口,尤其是CPI的变化和普通百姓生活关联度最明显,必然关心的人也更多。从舆论对CPI数据分析看,绝大多数声音主要在议论当CPI上升到3%之后,政府是否会有更积极主动的宏观政策出台,由此通胀会不会更加恶化,是不是该加息了等等,自然成了注意的焦点。

  国家统计局的数据一如外界议论的一样,5月份CPI达到了3.1%,的确超过了之前媒体不断述说的那个3%的“临界点”。按道理只要物价指数超过3%之后,有可能经济会出现新的变化,更多的宏观和微观数据也将随之生变,继续推高是有可能的。这是一般的经验。

  不过,笔者以为目前的情况用一般的经验来判断CPI的走势有可能错判。原因有两个:一是目前的全球市场复苏速度有限,尽管几天前海关发布了5月份的外贸进出口数据,出口增幅高达48.5%,令人意外。有学者判断这说明中国对外贸易还不那么悲观。但是,值得注意的是另外一种声音,相当一部分学者和企业人士则认为中国外贸5月数据很乐观,也很难持续下去。原因当然是欧美等国经济复苏的前景并不明朗,海外市场活跃程度依然有限。

  二是中国经济从未经历过大范围全球性金融危机的考验,这次尽管没有深陷进去,但是受到的影响也不可小视。起码就经济结构调整来说,没有危机我们还有更多时间和机会,不至于市场常常陷于被逼和被动的状态。从前年开始宏观政策在提振内需上下了不少功夫,效果明显,但是培育以期持续稳定发展的消费市场,还需要更多方方面的改革和努力,其中包括收入分派改革,这是确保稳住内需非常重要的环节,目前这些带有实质性的改革动作都还没有真正实施。

  其实就其国家统计局公布的数据来看,也很值得考量。在国家统计局公布的数据中,5月份CPI同比增长了3.1%,但是环比增幅却下降了0.1%。就市场最担忧的农副产品价格,商务部监测报告也显示,从5月31日至6月6日,全国36个大中城市重点监测的食用农产品市场价格比前一周下降0.6%;生产资料市场价格下降0.4%。有迹象表明,工业增速也在放缓。这说明连续今年几个月的CPI上涨已经遇到一定的阻力。

  就目前经济的环境来看,管理好通胀预期依然还是政策主要的着力点,不应该仅仅只看CPI的高低,还需注意相关数据和市场的变化,尤其是大宗商品因为全球经济复苏态势未稳而涨跌不一,起伏不定。如果仅仅把CPI的变化作为判断是否加息,是否出手更加紧缩的政策,有可能适得其反。

  几天前,有一条消息很需要注意。美国有媒体报道美国的消费主体——女性消费者危机之后热衷于购买打折商品,因此引发美国商业连锁经销商开始调整自己的货架商品,以期增加更多廉价商品吸引消费者。这对于复苏的经济称得上不是太好的消息,全球经济都期望欧美国家的消费能够迅速回暖,可如果回暖中的变化太大,同样将会直接影响全球经济复苏速度。

  把很多外围因素和中国经济的相关性进行分析,可见中国经济不管内外需都要既防止经济局部过热,同时也要防止局部和外部继续走冷。综上所述,就目前的情况看CPI持续走高的条件并不充分。
 




责任编辑: 中国能源网

标签:月份 条件 数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