京能集团钻井队在柯探1井钻探现场昼夜奋战。
近日,北京能源集团有限责任公司正在安排新疆阿克苏柯坪北区块的三维地震勘探工作,为进一步探明油气储量做准备。去年年底京能集团对柯探1井进行了油气测试,获得的数据让人振奋,“日产天然气114万立方米,无阻流量220万立方米/日”,这是近年来我国天然气探井中为数不多的高产气井。对此,石油地质学家、中国工程院院士康玉柱表示:“柯探1井的成功是塔里木边缘地表隆起油气勘探新区域、新层系的首次重大突破,具有里程碑意义,为我们展示了2万多平方千米的柯坪断隆带油气勘探的前景。”
作为一家电力和热力行业的主力军,京能集团从事油气勘探工作并非传统强项,取得这样的成绩难能可贵,他们是如何做到的?
跨界油气领域
众所周知,油气上游区块面临着一系列的挑战,是一块难啃的硬骨头。自然资源部于2015年首次组织新疆常规油气区块探矿权招标,给有志于进入油气资源开发的非传统油气企业提供了难得的机会。
京能集团以前并未涉足过油气勘探领域,但作为一家能源企业,他们深谙国家能源战略的重要性,特别是在高度依赖进口的油气领域,需要不断增储上产才能确保国家能源安全。京能集团谋深思远,决定在油气资源勘查上有所作为,为保障国家能源安全尽一份责任。
2015年10月,京能集团积极响应国家油气体制改革号召,参与国家首轮新疆石油天然气勘查区块探矿权出让项目招标,中标了塔里木盆地柯坪北地区油气勘查区块。2016年1月13日,京能集团获得了自然资源部颁发的探矿权证。
打破勘探禁区
柯坪北区块处于塔里木西北缘,属于塔里木盆地的地台隆起区,上世纪90年代至今,中石化、中石油曾经在周边区域勘查多年,打过20多口探井。但由于该区块构造运动期次多,地质条件十分复杂,加之施工难度大,勘探工作无果而终。
面对这样一个高难度的勘探禁区,作为初涉油气行业的新兵,京能集团面临的挑战不言而喻。在责任与压力面前,他们没有退缩,而是选择了勇于担当、迎难而上。
京能集团对项目进行了科学部署,邀请中石油、中石化、中国石油大学、中国地质大学等单位的勘探专家成立了顾问团队,同时招兵买马,集合了一批年轻有为的技术骨干,组建一支有战斗力的专业团队。
2016年,研究团队收集了400多份各类研究成果和资料,对区块周边20多口探井进行分类,认真研究周边的地质露头、重磁资料和已有地震成果,初步判断柯坪北区块盐下可能存在大型背斜圈闭,并制定了勘探方案。2017年,该公司完成野外二维地震采集及综合地质研究,发现了4个盐下隐伏背斜圈闭,其中东部1号盐下构背斜造圈闭面积193平方千米,预测油气资源当量1.4亿吨,天然气储量达500亿~1000亿立方米。2018年,在二维地震基础上,他们优选论证第一口预探井并开钻。2019年9月,柯探1井完井转入试油。
喜获重大进展
确定柯探1井进行试气层系是京能集团最终赢得这场战役的关键一战。4年的艰辛付出,数亿元的巨额投入,成败在此一举。
所有前期的工作都在严谨而有序地推进着。项目团队反复研读资料,解放思想,打破常规,提出新思路,认为早期气藏在多次构造运动的作用下会再次运移聚集,很有可能集聚于膏盐岩下覆地层顶部的吾松格尔组地层中。按照这一思路,他们瞄准了全烃气测值低于0.968%的层段。
2019年9月9日,现场施工人员完成了3686~3698米第三层射孔作业,十几米高的熊熊火焰从井口喷薄而出,照亮了戈壁荒漠深沉的夜空,现场所有的人激动兴奋不已。9月21日,由4位中国工程院院士和十几位石油天然气地质与勘探专家组成的专家对该成果进行了论证,一致认为:柯探1井在中下寒武统获得高产工业气流是塔里木盆地柯坪地区新区新层系的战略性重大突破,证实柯坪断隆带具有较好的油气资源勘探潜力和油气聚集成藏条件,为塔里木盆地开辟了新的油气勘探新区。
在塔里木地区工作30年、主持勘探开发了20多个油气田的康玉柱院士对京能集团这一成果赞赏有加。“过去我们一直是在盆里找油,这次是在盆地以外的边缘隆起地带,这里的地质构造比盆地复杂得多,勘探难度更大。柯探1井的突破在塔里木地区开辟了下寒武系新区域、新层系,给周边其他隆起地带的找油找气工作带来了新希望,对塔里木盆地边缘隆起地带油气资源的勘探具有重要的指导和引领作用。”康玉柱院士表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