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我们 | English | 网站地图

一根燃料棒引发的核电恐慌

2010-07-01 17:07:35 南方周末

在中国核电建设浪潮的背景下,“大亚湾燃料棒轻微损伤事件”所引发的恐慌情绪,不再是孤例。如何消除核恐慌,需要更多的核科普,需要真正意义上的公众参与,需要政府、企业和监管部门真正将核电站的信息公开透明。

■一个人去照一次X光片受到的辐射远远比你在核电站受到的辐射多

■培养一个核电站操作员的成本与歼七战斗机飞行员的成本相当

■信阳核电项目的立项报告在当地发改委的网站上挂了两天后,就消失了,而政府对于核电项目的宣传,除了一块“核电带动经济发展”的广告牌外,再无其他

一根燃料棒引发的恐慌

很难想象核电站一根燃料棒包壳出现微小裂纹就会引发舆论哗然,香港、内地民众恐慌。但这确实是事实。

两周前的6月14日,香港媒体报道深圳大亚湾核电站“发生历年来最严重的核泄漏事故,辐射泄漏已严重威胁附近居民的生命安全”。由于大亚湾核电站毗邻香港,离香港直线距离45公里,报道迅速点燃香港和内地民众的恐慌情绪。

大亚湾核电站是中国第一座大型商用核电站,1987年开工建设,1994年建成投入商业运行。每年所发电量主要供给香港和广东省。

6月15日凌晨,大亚湾核电站第二大股东香港中电发布紧急声明:由于此次燃料棒出现裂纹产生的放射性碘核素是被完全隔离的,因此大亚湾核电站事件不属于核事故,也无需即时通报。

一天后的端午节假期中,国家核安全局与中广核集团立即向媒体通报了这起事件:二号机组反应堆中的一根燃料棒包壳出现微小裂纹,但影响仅限于封闭的核反应堆一回路系统中,放射性物质未进入到环境,因此未对环境造成影响和损害。

“此次的大亚湾核泄漏是公众的误读,根本不是核泄漏。”上海核工程研究设计院科技发展与专家委员会副主任蔡剑平反复向记者解释。

“生产任何东西都会有一个缺陷率,缺陷率低于一定程度的话,这个产品可以认为是安全的。”厦门大学能源研究所所长李宁说,“所以4万个燃料棒里面出现一个微小裂口,是属于设计允许的范围内的,这个裂口释放出来的辐射量是非常小的,何况外面还有两层的壳,辐射没有进入到厂房,更没有进入到公众环境中。”

最终,此次核泄漏传言最终只是引发当地居民情绪不稳定,并没有像河南杞县钴泄漏传闻那样,造成大规模的居民逃离。

事实上,“大亚湾燃料棒轻微损伤事件”源于中广核的“自报家丑”。

5月23日大亚湾核电站二号机组实时监测发现一根燃料棒的包壳可能存在微小裂纹,随即在6月初的安全咨询委员会(简称安咨会)上向委员们进行了详细介绍,委员在会后把材料带回了香港,随即香港媒体当作突发事件报道出来。

成立于1988年的“安咨会”(全称是广东大亚湾核电站、岭澳核电站核安全咨询委员会),其初衷就是为了打消香港民众当年的核电恐慌。

中广核有关人士告诉南方周末记者,中广核对此次事故的处理程序已非常严格——尽管有关数据完全在安全界限内,没有达到事件报告等级,但仍然在5月25日(发现裂纹的第三天)口头向国家环境保护部广东核与辐射监督站进行了通报,5月27日,正式向国家环境保护部广东核与辐射监督站和国家核安全局报送书面报告,5月28日,一回路放射性水平已达到平衡状态并保持稳定。




责任编辑: 江晓蓓

标签:五成 煤电 比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