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我们 | English | 网站地图

江苏建立大气环境管理的法规 脱掉污染帽子

2010-07-13 10:46:24 中国环境报

江苏省长罗志军近日主持省政府常务会议,审议通过了《关于实施蓝天工程改善大气环境的意见》,到2015年,建立大气污染联防联控机制,形成区域大气环境管理的法规、标准和政策体系,主要大气污染物排放总量显著下降,重点企业全面达标排放,区域空气质量大幅改善。

作为我国唯一一个既有“二氧化硫控制区”、又有“酸雨控制区”的省份,江苏省从创新区域环保督政与督察机制入手,有效破解了区域大气污染防控的难题。本次“意见”的出台,将加快江苏脱掉两顶污染帽子的步伐。

区域督察:伸长执法监管的“触角”

江苏省借助“省直接管理县”体制改革的契机,从建立区域环保督察机制入手,分别成立了苏南、苏中、苏北3个环保督查中心,代表省环保厅,行使环保执法监管和督促检查职能,从而把环保执法监督的“触角”直接伸展到全省52个县(市)。一年多来,3个区域环保督查中心积极开展了3000多次现场督察。

围绕全省环保重点工作,3个环保督查中心积极协调区域联动。针对近年来秸秆焚烧带来的环境问题,苏中环保督查中心开展事前、事中督政。2009年,他们主动约见区域内22个县(市、区)的政府领导面谈,把秸秆禁烧工作及时落实到了“田间地头”。苏北环保督查中心结合苏北5市的实际情况,采取全面督察和以点带面督察相结合的方式,强化现场巡查工作。近日,江苏省政府决定,将依法划定禁止露天焚烧秸秆的区域范围,对高速公路、机场及其他重点敏感区域加大实时监测和执法力度,到2012年底实行全行政区域禁止露天焚烧秸秆。

为确保上海世博会期间的大气污染防控,今年3月,江苏省环保厅统一部署,专门制定区域联防行动计划。3个环保督查中心联合,同步对76家燃煤电厂、钢铁厂等高架源污染控制、137处施工扬尘污染和13个省辖市及52个县(市)机动车尾气监管等进行专项行动。先后对42个(处)超标大气污染源采取了限产、关停、限期治理等果断措施,确保环保设施充分发挥作用。

区域监控:防止脱硫装置“偷懒”,启动氮氧化物防治

由于燃煤电厂脱硫设施建设成本和运行费用较高,加上传统的环境监管手段落后,导致有些燃煤电厂脱硫设施时常与执法监管打起“游击战”,甚至一些脱硫设施成了摆设。

面对执法监管新课题,江苏省环保部门与电力部门联手,推出了区域大气污染源在线监控系统。这一区域监控平台承担了全省37家大型燃煤电厂126台脱硫机组全天候实时监控的重任。

区域监控迅速显现出效益。在区域监控的第一个月,在全省脱硫机组发电量增加19.6%的情况下,126台脱硫机组的二氧化硫平均排放浓度却下降了71.59%,而脱硫设施投运率上升了25.78%。综合统计显示,大型燃煤电厂的二氧化硫排放总量共下降了35.92%。

前不久,为扩大区域监控的范围,江苏省又确定,对全省20吨以上燃煤锅炉实施统一的区域自动监控。目前,全省147家热电厂的在线监控省级联网正在抓紧推进,有望于今年9月1日全部完成。

这次新出台的“意见”又提出,加强脱硫设施运行在线监管,严格控制新建燃煤电厂。从2011年起全面启动火电厂氮氧化物污染防治,“十二五”期间新、改、扩建火电机组必须配套建设烟气脱硝设施,现役火电机组在采取低氮燃烧技术的基础上逐步配套建设烟气脱硝设施。加强钢铁、石化、建材、纺织等重点行业达标整治。

区域联动:实行五个统一,提升区域防治水平

江苏省的“意见”还提出要联防联控,齐抓共管。坚持统一规划、统一监测、统一监管、统一评估、统一协调,建立全省大气污染联防联控机制,形成各地各部门联动配合、齐抓共管的工作格局,提升区域大气污染防治整体水平。

近年来,江苏省在联防联控机动车尾气污染方面取得了明显成效。2009年以来,江苏省环保厅统一机动车排气检测方法,制定出台了机动车废气排放地方标准,用“简易稳态工况法”对汽车尾气进行检测,目前基本实现全省13个省辖市排气检测的“全覆盖”。对机动车实行环保标志管理,在苏州、南京等一些重点区域,还实施了“黄标车”限行措施。为进一步加强汽车尾气污染防治,江苏省将建设机动车排气监管信息网络体系,建立省、市、县三级机动车排气污染监管中心,对机动车排气污染防治工作实施统一监管,2011年全省实现环保检测全覆盖。

今后,江苏省要在火电、钢铁、有色、石化、建材、化工、纺织等重大行业进一步采取综合治理措施防控区域大气污染,采取有效措施,重点解决酸雨、灰霾和光化学烟雾污染等问题。

要制定完善法律法规标准,建立灰霾监测指标体系,制定出台江苏省环境空气质量地方标准。改善经济政策,各级财政部门要统筹安排现有环保专项资金,支持区域大气污染防治规划编制、重点项目治理、重要功能区生态修复、空气质量监测能力建设。

2010年起,江苏省将开展灰霾污染监测,在二氧化硫、二氧化氮、可吸入颗粒物(P M10)等3项常规指标基础上,增加细颗粒物(P M2.5)、臭氧、挥发性有机物、黑炭等指标。构建包含农村、乡镇和主要城市的区域环境空气质量监测网络。组织开展大气复合污染成因及综合防治技术重大专项研究,成立省级决策咨询专家委员会。

建立协调机制。编制重点区域大气污染联防联控规划,逐年确定具体工作目标和任务,狠抓责任落实,严格监督考核。建立省大气污染防治联席会议制度,建立区域大气污染联防联控协作机制,加强对“蓝天工程”年度目标实施情况的监督检查。

 




责任编辑: 中国能源网

标签:江苏 环境管理 环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