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我们 | English | 网站地图

比亚迪惊现涨停,市值超8000亿

2021-08-04 07:52:48 妙投APP

8月2日,比亚迪开盘高开高走。下午2时,股价甚至突然放量封涨停。收盘价291元,成交量176.5亿,总市值达到8331亿。

在疫情肆虐的2020年,原本按计划将会终止的新能源汽车补贴政策获得延续,政府补贴政策明朗之后整个行业大放异彩,各个新能源汽车厂商包括新造车势力,甚至包括整个上中游产业链都经历了销量和股价的“双螺旋”式上涨。

单看股价,比亚迪2020年全年的累计涨幅为517%、特斯拉为770%、蔚来为1848%;其中下半年,三者就分别上涨了469%、405%、1369%。与之对应,2020全年三者的汽车销量分别只上涨了-11%、36%、113%。

简单做一下除法,三者股价上涨的幅度分别达到了销量的6.9、6.4、9.1倍。这显然已经完全跳出了汽车制造业传统的“销售收入扩大生产能力,换得更大市场份额,进而实现更多收入”的循环增长估值模型,而是一步跨入了“市梦率”。

但即便是在整体跨入市梦率的背景下,作为中国新能源汽车行业的重要势力,比亚迪2021年实际上即将面对一场“大考”——在一众“后来者”所环绕,愈发严峻的竞争态势下,比亚迪已经陷入了一个整体发展上的“隐形泥潭”。

想要摆脱这个“泥潭”,甚至将其转变为比亚迪发展的下一个向上的“拐点”,关键要看比亚迪能否再次凭借自身新能源车行业先驱的经验与积累,再次展现自己整体的成长能力。

但众所周知,比亚迪并非一家典型的“新能源汽车企业”,它自身业务在整车设计制造之外,还包含了多种类汽车零部件制造、汽车动力电池设计制造、消费电子代工等等。这种非常“罕见”的企业业务模型,源自于比亚迪的“根”(企业核心竞争力)与“魂”(企业发展指导思路)。

只有你明白了比亚迪的“根”与“魂”,你才算真正看懂了比亚迪,也才能由这种企业最深层次的“规则”,去准确预判企业未来的轨迹。

当然,最后我们还将会对比亚迪目前的所有业务做一个最后的价值盘点。

比亚迪的“根”和“魂”

回顾比亚迪的历史足迹,大致分为3个:

1995年-2002年,主要业务为单一的手机电池生产制造;

2002年-2009年,业务开始升级,手机电池扩展为“电池+代工”,同期还进军了燃油车市场;

2009年-至今,开始进军新能源车领域。

1993年,当时在有色金属研究院已经担任高级工程师、副教授的王传福,因为研究电池技术,被领导委以重任,出任深圳比格电池有限公司的总经理。上任没多久,王传福就发现了日本电池产业因为污染打算提前全产业升级背后的低端替代机会,最终决定“下海”成立比亚迪,进军手机电池市场。

后来因为中国移动通信行业的巨大机遇,跑顺了手机电池生产的比亚迪顺势将业务延伸到了手机代工生产,日后又顺势延伸到了其他品类的消费电子代工生产。在消费电子代工行业中,比亚迪最终成为了少数少数几家能够提供垂直整合一站式服务的企业,2020年的行业内全球排名中,比亚迪位列第八。

2003年看到国产汽车的美好前景后,王传福决心进军汽车产业。他当时甚至喊出了一句口号:“我下半辈子就干汽车了!”和其他国内自主车企一样,比亚迪最早期的策略也是“山寨”,结合比亚迪过往在制造成本控制上的优势与经验,在燃油车时代杀出了一片天。

当时的王传福可能是看好汽车新能源的趋势,也有可能是希望能够在汽车行业中同样发挥出自己电池技术和制造商的经验,在2003年刚做汽车的时候,就对记者表示:汽车动力电池项目将决定我们的未来。”

日内瓦车展上亮相的全球第一款批量生产的插电式混动轿车F3 DM(图:维基百科)

事实证明,这句话并不是说说而已。2008年,比亚迪在日内瓦车展展示了全球第一款批量生产的插电式混动轿车,次年比亚迪自身的磷酸铁锂动力电池取得了重要进展,一批新能源汽车产品陆续发布,最终形成了比亚迪“代工+燃油汽车+电池+新能源汽车”的四大核心业务体系。

倒回来看,无论是手机电池,还是代工生产,抑或是后面的燃油车和新能源车,在分类上虽然不同,大体上都归属于制造业。能够横跨多个细分制造业和产品品类,跑通技术到生产制造,最终获取一定的市场份额。这已经超出了一般制造业公司、公司管理者的能力范围,完全可以称之为“综合制造能力”。

究其根本,比亚迪的“与众不同”还是来自于王传福,其高级工程师的起点,让他对于技术有着更深入的了解;他也不“循规蹈矩”,不会盲目采用行业中现有的技术体系和生产方式,在企业中推行“买不如造”、微创新等举措,同时还对技术未来发展有足够的见解和预判。

所以,“综合制造能力”就是比亚迪持续发展成长的“根”,而王传福本人就是比亚迪安身立命的“魂”。




责任编辑: 李颖

标签:比亚迪,新能源汽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