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我们 | English | 网站地图

大关中加快能源丝绸之路建设

2010-07-14 11:07:46

6月18日,陕西兴平西宝客运专线架梁施工现场,西保客运专线全线开始架梁。

  根据中央的规划,关中-天水经济区将成为引领大西北经济发展的“发动机”。然而,对于这个定位,大西北很多企业家、经济学家和地方政府官员都表示质疑。本报记者经过深入调查后认为,目前大关中能够撬起大西北的支点其实只有一个,即大关中应尽快成为大西北的能源码头,只有这样,大关中才有可能真正带动大西北的发展。

  大关中凭什么引领大西北?

  据记者调查,对于大关中能否引领大西北,目前西北有识之士的质疑主要集中在两个方面:一是“小马能否拉动大车”?

  关中-天水经济区是由陕西省主导的,在成立之初,陕西省就想把经济区建成继珠三角、长三角、环渤海经济圈之后的中国又一重要经济圈,成为大西北的经济“发动机”。然而与珠三角、长三角、环渤海经济圈相比,关中-天水经济区的经济总量规模过于偏小、竞争能力也太弱。

  以这些经济圈中心城市的高技术产业总值为例,2007年深圳高技术产业总值高达6306亿元,年平均增速30%;上海为5606亿元,年平均增速33%;北京3300亿元,年平均增速超过30%;西安仅为645亿元,年平均增速也只有不到20%。

  从大型企业和优势龙头企业的数量看,大关中就更处于劣势了,产业竞争力远远比不上珠三角、长三角、环渤海经济圈。2007年,陕西关中地区规模以上企业2211家,而长三角地区仅上海各种总部企业数量就超过3000家,规模以上企业多达15099家。大关中通过近几年来的自主创新虽然有一批拥有知识产权、掌握核心技术、竞争力也较强的企业,但是却缺乏参与全国统一市场和经济全球一体化竞争的“航空母舰”。目前集中在陕西关中地区的17家国家级名牌企业,户均收入只有13.4亿元,缺乏像海尔、红塔、长虹、宝钢那样高价值品牌的“航空母舰”。“小马能否拉动大车?”甘肃、青海、宁夏、新疆不少人都对此表示怀疑。

  而且,关中-天水经济区如果想当西北的“发动机”,自己还得有较快的发展速度。如同珠三角、长三角一样,它们之所以被全国瞩目,主要是由于它们的高成长性。然而,对于关中-天水经济区能否也会实现跨越式发展,很多人在接受记者采访时都对此表示怀疑。

  西北大学中西部经济发展规划研究院常务副院长刘新权对记者说,一个地区要实现跨越式发展,最直接、最有效的方法就是国家对这个地区加大投资,给一批大项目。但是现在全国都在争项目,关中-天水经济区与珠三角、长三角相比,由于地区影响力和地方政府游说能力不强,在这方面处于绝对的劣势。如民用大飞机项目,按理说关中集中了全国1/4强的航空工业力量,实力远远超过上海,但是东西部博弈的结果,最终这个项目大关中仍然没有争取到。

[page]

 此外,除了盯住国家项目外,大力吸引外来投资,也是一个区域经济迅速崛起的重要方式,但是关中-天水经济区在这方面也没有什么优势。陕西省发改委西部开发处处长朱立社坦率地对记者说,与东部沿海相比,现在陕西吸引外来投资,除了能提供比较便宜的土地外,其他优惠条件几乎没有,而且即使是土地,东部一些非中心城市的价格也非常低廉。

 这种对比,来关中投资的企业家们的感受就更强烈了。西安龙旗控股公司总部在上海,两年前才到西安。其总经理邢博对记者说,现在东部税收政策事实上非常优惠,除了中央给的政策外,有的地方还会给企业额外返还部分增值税,从整体来看,西安税收政策的优惠程度其实还比不上东部沿海地区。

  西北很多经济学家认为,现在关中-天水经济区搞自主创新虽然使自己的经济有了很大的起色,大关中重新崛起也有可能,但是光凭自己的努力,其高成长性毕竟无法与珠三角、长三角相比,对周边省份的带动作用自然也比不上珠三角、长三角。

  另一方面的质疑是来自对大关中和大西北完全不同的主体产业的质疑。目前关中-天水经济区的主体产业是装备制造业,关中地区集中了陕西省装备制造业的97%以上,天水装备制造业占全市工业的“半壁江山”。而在天水以西、关中以北的广大西北地区,主体产业却是以能源为代表的资源类产业。这意味着,即使关中-天水经济区发展起来了,至少在产业层面上也很难带动西北其他省(区)的发展。

  能源码头成为大关中撬起大西北的支点

  这些专家的提问很尖锐,也很有道理,大关中确实不可能凭借自己的主体产业制造业来带动大西北。对照大关中和大西北既有的经济状况来看,目前大关中要引领大西北实际上只有一条路可走,即把大关中建设成为大西北的能源码头。

  这个设想主要基于三个方面的的原因。一是由当前西北整体经济状况所决定的。目前能源产业对西北各省区的经济发展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在地方G D P和地方财政上有着巨大贡献。据记者了解,早在“十五”期间,西北五省(区)规模以上能源工业企业利税年均增长高达44%,已成为对地方财政贡献最大的特色产业。2005年,陕西、甘肃、宁夏、青海、新疆规模以上能源工业对地方财政的贡献率分别达到33%、19%、52%、80%和24%。同年,西北五省(区)能源工业总投资高达1083.96亿元。进入“十一五”后,西北能源工业更是得到了突飞猛进的发展,仅陕、甘、宁、青四省(区)“十一五”期间就规划了220个重大能源建设项目,建设资金高达8700多亿元。

  能源产业已成为西北名副其实的第一支柱产业,是西北五省(区)共有的产业特征。在这种情况下,大关中要对大西北起关键性的作用,只有在能源产业上有所作为,才有可能被大西北其他地区所认同。

  大关中需建成大西北能源码头的第二个原因是由西北能源产业自己发展的趋势决定的。进入“十一五”以来,西北能源产业发展的趋势主要有两个方面,一是总量上供给严重大于需求,二是新能源异军突起。

  在总量上,从2005年开始,西北电力电量出现明显富余。到2009年底,西北五省(区)电力总装机规模为6727.83万千瓦,而西北电网最大用电负荷仅为3159万千瓦,目前西北全年的富余电量已高达1000亿千瓦时。西北这些富余的电力如果窝在当地输不出去,就会给西北经济带来极大的消极影响。最直接、最大的消极影响就西北电力电量富余输不出去后,会刺激西北部分省(区)过度发展高耗能产业,危害生态平衡,不利于西北地区环境保护。目前青海、宁夏等省区已出现了高耗能产业大规模发展的势头。这两省近年高耗能产业用电的比重不断增长,青海2004、2005、2006年高耗能产业用电比重分别为76 .43%,77 .60%,78.66%;宁夏2004、2005、2006年高耗能产业用电比重也分别高达65 .47%,67 .29%,69.46%。这又导致这些省份G D P能耗、电耗奇高,如2006年宁夏G D P的单位能耗是全国平均水平的3-5倍。

  近年来西北能源发展的另一个趋势就是新能源的迅速崛起,风能、太阳能、生物质能全面开花,尤其是风能发展势头之猛前所未见。按照国家发改委已批复的规划,到2010年底,仅甘肃酒泉风电装机容量就将达到516万千瓦,到2015年酒泉风电装机容量更是要达到1271万千瓦,成为我国第一个风电“陆上三峡”。这么多电力甘肃省根本无法自我消化,这使得西北电力电量富余的状况更为严重了。

[page]

在这种状况下,西北电力外送已是大西北能源产业发展的必然要求,而要电力外送就需要有外送的通道。目前由西北输往外地的电力通道仅有两条,一是从关中渭南与河南灵宝相通,二是走关中宝鸡入四川。大关中在地理上紧紧地占据着西北电力外送的通道,这样把大关中建成大西北能源码头的设想就有了可能性。

想把大关中建成大西北能源码头的第三个原因是由国家能源整体规划的要求决定的。我国能源分布极为失衡,东部地区经济发达,能源消费量大,能源资源却十分匮乏;而煤炭、水能以及油气资源,大部分却集中在西部,如西北地区煤炭远景预测储量高达23893亿吨,约占全国一半,已探明储量3030亿吨,占全国探明储量的35%。西北水电资源理论蕴藏量也高达8400多万千瓦,占全国的12%以上。

  为了在全国范围内实现资源的优化配置,国家在本世纪初开始进行了“西电东送”工程,在我国拟形成三大电力通道:一是将贵州乌江、云南澜沧江和桂、滇、黔三省区交界处的南盘江、北盘江、红水河的水电资源,以及黔、滇两省坑口火电厂的电能开发出来送往广东,形成南部通道。二是将三峡和金沙江干支流水电送往华东地区,形成中部通道。三是将黄河上游水电和山西、内蒙古、宁夏、陕西、新疆等地火电送往京津唐地区,形成北部通道。这样,如果把大关中建设成为大西北的能源码头,就非常符合国家能源规划的要求,有利于“西电东送”北通道的建设。

  以大关中为支点加快能源丝绸之路建设

  把大关中建成大西北的能源码头,最早只是西北一些经济学家和政府官员纸上的规划,直到“十一五”后,这项规划才逐渐有可能变成现实。

  进入“十一五”后,大关中具备了以前没有的三个有利条件,一是使大关中成为大西北能源码头的基础设施国家开始大规模兴建,并逐渐形成了空中电网送电、地上公路和铁路运煤、地下管道输气输油的多层次立体式能源产品外送通道,初步确定了大关中在西北能源产业中的重要地位和作用。

  其中以电网建设最为突出,尤其是西北750千伏输变电项目(注:西北不同国内其他地区,750千伏是其电压等级最高的电网 , 作用等同于1000千伏特高压电网)和国内1000千伏特高压电网的开工建设,使得大西北能源的大量外送成为可能。在西北所有的能源中,煤炭占比最大,但是运输极为麻烦。自1993年以来,我国煤炭铁路运输满足率就呈持续下降趋势,2006年全国平均煤炭铁路运输满足率只有35%。遇到特殊天气,尤其是冬季冰雪天气,运输受到影响,煤炭运输就更加紧张,这往往导致中东部一些地区由于煤炭供应偏紧出现“电荒”现象。把煤变为电,通过电网输运就便捷多了。

[page]

但是在2005年以前,由于国内还没有特高压电网,西北电力外送非常有限。自2005年后,我国特高压电网技术开始走到世界前列,在输送同样电力的条件下,能够减少损耗、减少占地,实现远距离输电且节能环保、效能高。比如,500千伏超高压交流输电工程其经济输电距离一般为五六百公里,1000千伏特高压交流输电工程其经济输电距离能达到两千公里左右,并能保证电能质量。这就为把西北大量富余的电力外送到华中、华东、华北等地区提供了最重要的技术支持。

 2005年9月8日西北第一个750千伏输变电示范工程开始营运,2009年1月6日,国内第一个特高压交流输电项目晋东南-南阳-荆门特高压交流1000千伏试验示范工程试运行成功。此后,西北750千伏和国内特高压电网进入了快速建设时期。据国家电网西北电网有限公司负责人介绍,到2009年,750千伏电网已覆盖陕、甘、青、宁四省(区)。2010年,西北750千伏主网与新疆电网联网工程将于10月底建成投运。届时,我国将初步建成覆盖西北五省(区)的“电网高速公路”——750千伏统一电网,西北的能源将可以用电能的方式在大关中通过750千伏电网连接华中、华东、华北的1000千伏特高压电网进行远距离输送,大关中能源码头的作用将会得到充分的体现。

  “十一五”期间大关中成为大西北能源码头具备的第二个有利条件,是东部沿海地区由于经济发展迅速和能源资源短缺再次出现了电力供不应求的局面。以山东为例,根据山东经济发展的态势分析,2010年山东电网夏季高峰最大用电负荷为4350万千瓦,而山东电网实际可调机组容量仅为3942万千瓦,山东电力缺口很大。据估算,2010年,山东至少还需要引入外省电力200万千瓦,2012年需要引入1000万千瓦,2015年需要引入1600万千瓦,2020年需要引入3200万千瓦,这样才能保持全省电力供需基本平衡。

  与山东一样,我国东部沿海多个地区同样面临着电力供需矛盾日益紧张的难题。据预测,世博会期间,上海电网最高负荷将达到2600万千瓦,需要从外部引进电力近850万千瓦,占上海全市用电的1/3。

  综观全国,目前只有西北的能源过剩得最多,据悉,国家发改委现已初步决定将尽快把西北的能源以电能方式通过750千伏和特高压电网输往山东、江苏、上海等电力供应紧张的地区。在这一过程中,大关中能源码头的作用将会得到进一步加强。

  “十一五”期间大关中成为大西北能源码头的第三个有利条件是近年来中亚五国的石油经新疆输往中国内地的石油管道有一部分也走大关中通道。

  我国石油贮量极为有限,只有17.2亿吨。由于汽车工业的高速扩张,我国需要大量的液体燃料,以保障交通运输业的正常发展。据国际能源署分析,2010年中国石油(601857,股吧)需求将有一半依赖进口,2020年将有80%依赖进口。而中亚五国石化能源贮量超过300亿吨油当量,中亚五国输往中国内地的石油管道对我国确保能源安全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而由于中亚五国的石油经新疆输往中国内地的石油管道有一部分也走大关中,这就又进一步加强了大关中能源码头的地位。

  可以说,进入“十一五”以来,大关中由于难得的机遇和独特的地理位置在大西北能源产业中的地位越来越高,能源码头的设想已逐渐能变成现实。西北一些经济学家提出,中亚经新疆至大关中,在历史上原本是横贯欧亚大陆的古丝绸之路,现在这条路正在渐渐成为一条“能源丝绸之路”,大关中完全可以像汉唐时期一样成为“能源丝绸之路”的支点,成为沟通中亚和中国内地的“能源码头”。他们相信,随着以大关中为支点的“能源丝绸之路”日趋繁荣,大关中一定能够再次带动大西北进入一个极为辉煌的发展时期。

 




责任编辑: 中国能源网

标签:关中打 路建设 大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