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我们 | English | 网站地图

  • 您现在的位置:
  • 首页
  • 双碳产业
  • 综合
  • 周勇:确保能源达峰时间晚于碳达峰时间5~10年,是中国实现现代化目标的客观要求

周勇:确保能源达峰时间晚于碳达峰时间5~10年,是中国实现现代化目标的客观要求

2021-12-17 14:25:55 《科学与管理》杂志   作者: 周勇  

《科学与管理》杂志于2021年11月26日通过网络首发形式,发表齐鲁工业大学(山东省科学院)二级研究员,山东省生态文明研究中心主任周勇的研究成果——协同实现碳达峰目标和2035年现代化目标的策略研究。该研究通过国际比较发现,确保能源达峰时间晚于碳达峰时间5~10年,是中国实现现代化目标的客观要求。

我国化石能源基数大,核能和可再生能源发电在2030年前难有大的突破。而在低碳能源技术没有取得根本性突破的情况下,如果碳排放在2025年达峰,或者能源消费在2030年前实现达峰,能源消费量将对我国的经济增长形成紧约束。能源达峰应该是在人均收入水平、人口增长率、城市化率、第三产业的比重等指标都达到相对较高的水平时自然实现的。过早能源达峰,比如提前5年或10年,必然会限制经济社会的正常发展,制约工业化和城市化进程,违背基本经济规律[12],这是需要极力避免的。

另外,能源总量控制措施,应该区分使用的是化石能源,还是非化石能源。把可再生能源和原料用途的煤炭纳入能源消费总量控制,缺乏科学性和合理性,需要及时调整。

任何导致能源达峰提前在2035年实现的政策,都需要检讨。而用能源消费不断下降的控制政策,作为实现碳达峰目标的主要手段的做法,都会严重损害正常的经济增长。这也是检验现在的能源环境政策正确与否的试金石。

参考文献:

[1]周勇.协同实现碳达峰目标和2035年现代化目标的策略研究[J/OL].科学与管理:1-11[2021-11-29].

http://kns.cnki.net/kcms/detail/37.1020.G3.20211125.1314.002.html

系列相关文章:

1. 周勇:协同实现碳达峰目标和2035年现代化目标的策略研究(摘要)

2. 周勇:碳达峰锁定经济增速上限,越早达峰经济增速越早进入相对低速阶段

3. 周勇:能耗强度下降幅度越来越小,需要持续降低能源碳密度,来保证碳达峰时经济增长上限不会太小

4. 周勇:危机重创经济使发达国家碳达峰是普遍规律,但我国不能靠重创经济实现碳达峰

5. 周勇:经济增长缓慢是发达国家能源达峰或碳达峰后的基本规律

6. 周勇:发达国家碳达峰和能源达峰大多同步,但非化石能源的大发展导致部分国家实现错峰

7. 周勇:过早碳达峰或能源达峰对我国经济增速有“强抑制效应” 将导致2035年现代化目标无法实现

8. 周勇:确保能源达峰时间晚于碳达峰时间5~10年,是中国实现现代化目标的客观要求

9. 周勇:2029年是我国实现碳达峰的合理选择 过早提前碳达峰将造成重大经济损失

10. 周勇:2030年实施透明可控的“碳达峰风暴”, 事先即可确保2029年为碳达峰年,也不会增加碳中和的难度

11. 周勇:延续或加码过去累积起来的多重能源环境约束性指标,将导致事实上的提前碳达峰,甚至是能源达峰

12. 周勇:改进多年累积的能源环境约束性指标确保有一定速度的高质量增长

13. 周勇:重点省份和行业应与全国同步在2029年碳达峰 而非都超前

14. 周勇:有些省市已经实现碳达峰,但并非学习的榜样,各省市需协同合作确保2029年全国实现碳达峰




【中国能源网独家稿件声明】 凡注明 “中国能源网”来源之作品(文字、图片、图表), 未经中国能源网授权,任何媒体和个人不得全部或者部分转载

责任编辑: 张磊

标签:能源达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