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我们 | English | 网站地图

  • 您现在的位置:
  • 首页
  • 电力
  • 综合
  • 新型电力系统省级示范区为何花落浙江?

新型电力系统省级示范区为何花落浙江?

2022-03-21 14:23:07 浙电e家   作者: 融媒体中心  

2020年9月22日,中国提出“30·60双碳”目标。

2021年3月15日,中央财经委第九次会议进一步明确实现“双碳”目标的基本思路和主要举措,提出构建新型电力系统。

2021年中,国家电网公司发布《构建新型电力系统行动方案》,选取三省三区“推进新型电力系统示范区建设”,要求浙江在送受端大电网与分布式、微电网融合发展方面走在前作示范。

随后,国网浙江电力相继出台《国网浙江省电力有限公司构建以新能源为主体的新型电力系统省级示范区实施方案》和《国网浙江省电力有限公司“碳达峰、碳中和”实施方案》,对建设新型电力系统和实现“双碳”目标做出系统谋划。

国家电网公司下辖27个网省公司,最终选择浙江、青海和福建建设新型电力系统省级示范区。

作为清洁能源大省和沿海核电、海上风电大省,青海、福建的入选并不意外,选择浙江作示范,国家电网有几多考量?浙江建设新型电力系统,有什么必要性,又面临哪些难题?未来,国网浙江电力如何推进示范区建设,并助力“双碳”目标实现?

今天,小e用《新型电力系统省级示范区为何花落浙江?》解答疑问,并以此开篇,推出「e“碳”究竟」系列栏目,邀请相关专家对方案进行解读“双碳”相关内容。

新型电力系统省级示范区为何花落浙江?

2021年中,国家电网公司召开“新型电力系统建设研讨会”,发布《构建新型电力系统行动方案》,确定浙江在建设新型电力系统上先行先试。对此,国网浙江经研院专家孙轶恺表示,新型电力系统省级示范区花落浙江,并不意外,浙江具备在新型电力系统建设上先行先试条件。

首先是浙江的经济社会条件。

浙江是革命红船启航地、“两山理论”发源地、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重要萌发地、新时代全面展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优越性的重要窗口、国家共同富裕示范区,经济条件、行政效率、社会治理、市场化程度和信息技术水平都居国内领先,具备建设新型电力系统省级示范区的经济社会基础。

其次是浙江电网有特点。

浙江是典型大受端电网,对外来电的依赖性较强,同时浙江位于沿海地区,各类条件均有具备,作为示范单位,能够做出更多具有推广意义的示范场景。

最后是浙江电网有基础。

近年来,国网浙江电力创新开展能源互联网形态下多元融合高弹性电网建设,以电网弹性提升带动源网荷储四侧发力,唤醒海量沉睡资源,推动源网荷储协调互动,促进安全效率协同提升,其先进理念、首创成果和领先实践与建设新型电力系统一脉相承,为构建新型电力系统积累了条件。

当前,建设新型电力系统是传统电力系统跨越升级、电力行业实现“双碳”目标的关键路径,这在能源电力行业已形成广泛共识。

对浙江而言,建设新型电力系统省级示范区,不仅在于本身具备的优势和基础,更在于其对建设新型电力系统有着内在的需求。

换而言之,建设新型电力系统,对浙江来说是必然的,是实现电力保供“去依附”的必由之路,是推动“能耗双控”转向“碳排双控”的关键之举,是发挥电网效能带动共同富裕的核心之策。

浙江新型电力系统与福建青海有何不同?

从国家电网公司对浙江的寄望就可以看出,浙江的示范任务最为复杂。在“三省三区”示范单位中,青海是清洁送端,新能源基础较好,外送任务主线比较单一。福建是自平衡系统,核电、海上风电储备丰富,且储能产业规模庞大,具备长期保持自平衡的条件。浙江负荷过亿体量较大,电力保供形势严峻,保供、能耗双控的任务艰巨,“三元矛盾”最为突出,需要源网荷储四侧发力、政策机制多方突破,任务最为复杂。

具体来说,浙江面临着“四大难题”。

一是电从哪儿来,电网怎么接,怎么消纳?

近年来,浙江用电负荷屡创新高。2021年最高用电负荷突破1亿千瓦。此外,新能源迎来大发展,2021年新增新能源装机容量555万千瓦,占新增装机容量的77.6%,外来电占全社会用电量三分之一,需要电网提升承载能力,适应大规模新能源主体化新格局,同时承接大规模外来电。

二是资源怎么唤醒,如何调用,成本怎么疏导?

怎么利用海量用户侧资源、储能资源?需要电网提升互动能力,形成政府、企业、用户多元主体融合发展新生态,以电网的弹性提升应对外来电和新能源发展的不确定性。

三是极端灾害、严重故障、新型风险如何应对?

浙江电网位于东部沿海,夏季易受台风、暴雨天气影响,冬天易受雨雪冰冻影响。2021年,浙江先后遭遇台风“烟花”“灿都”影响,造成部分地区内涝严重,电力供应中断,有效应对自然灾害,保障电力安全可靠供给,需要电网提升自愈水平,建立自主防御和动态平衡的新体系。

四是消费侧如何提效、如何降碳、如何转型赋能?

随着“双碳”目标的确立,能源供给的清洁化和利用的高效化是大势所趋,在能源供给不能无限增长的背景下,需要发挥电网效能带动作用,提升全社会能效水平,降低单位GDP能耗,实现高质量碳达峰碳中和。

因此,如果能够通过建设新型电力系统解决上述问题,那么浙江的示范意义不可谓不大,对沿海经济发达、能源消耗大省,就极具借鉴意义,国家电网公司让浙江先行先试的目的也就最大化了。

浙江建设新型电力系统从何发力?

2020年,浙江碳排放总量4.62亿吨,其中电力领域碳排放2.36亿吨,占比超过50%,电力是实现全社会“碳达峰、碳中和”目标的关键。

能源小省、消费大省的浙江是典型大受端电网结构,保供、能耗双控任务艰巨,需要从以下几个地方重点发力。

一是资源匮乏型大受端电网安全保供。

作为大受端电网,保障电网安全稳定运行相较于能源输出型、能源自平衡型电网面临更多挑战。既然资源匮乏,就无法实现内部自平衡,需要外来电支撑。在“双碳”背景下,煤电发展受限,对外来电依赖性将更大。

与此同时,相较青海等地,浙江新能源资源并不具备优势,即使新能源潜力全部释放,也难以成为电源绝对主体,需要大力发展本地核电等电源。

因此浙江需要拓展电源渠道,满足大受端电网的供需平衡。而面对大规模外来电、核电、新能源基地电力,需要电网具有足够强的承载能力。面对大范围分布式新能源开发,也要提供合理的电网结构,满足新能源消纳。最后,还需要面临极端灾害及严重故障情况下电网安全稳定运行的挑战。

当前,浙江正着力构建清洁低碳、安全高效的能源体系,“十四五”期间实施风光倍增,到2025年全省风光伏装机超过3400万千瓦。

新能源具有间歇性和不确定性,当新能源大规模开发后,要重点解决新能源消纳和主动支撑问题,比如调峰调频等。为了应对新能源的不确定性,国网浙江电力将引导用户跟随新能源发电特性安排用电时间,并建设储能为新能源提供功率支撑,这也需要解决储能等灵活资源谁来建、如何匹配等问题。

三是推动大电网与微电网融合发展。

随着分布式新能源大规模开发,电网将向灵活互动方式演进,电网形态也发生变化。国网浙江电力正研究构建高可靠性新形态电网这一命题,寄望以此应对分布式能源大规模发展,实现新能源就地消纳。新型电力系统建设要发展储能、发展分布式新能源,能够脱离电网独立运行,也能够并网运行的微电网就是绕不开的问题。当微电网成为普遍存在时,就需要考虑推动合理协调微电网与大电网融合发展,并相互配合。

四是推动消费侧低碳发展与能效提升。

新型电力系统建设是实现“双碳”目标的重要举措,因此在建设过程中需格外重视低碳和能效提升。传统模式下的碳排控制往往呈现“重发轻供不管用”的特点,易造成煤电受限。未来,国网浙江电力将尝试扭转这一局面,让消费侧降碳得到重视,推动用户侧能效提升,通过能效“吃干榨尽”实现能源领域降碳减排。

 




责任编辑: 江晓蓓

标签:新型电力系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