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我们 | English | 网站地图

22位院士聚成都 共探双碳创新发展之路

2023-12-25 08:32:38 成都日报   作者: 黄雪松 杨帆  

12月24日,2023天府碳中和论坛在成都天府国际会议中心举办。本届论坛由天府永兴实验室主办,设置1个主论坛和7场平行分论坛,以“科技与产业转化并行,助力绿色产业高质量发展”为主题,22位院士、百余位专家学者和企业代表齐聚,以绿色发展视角,共论科技创新与产业深度融合的发展路径。

“可以预见世界各国将在未来30年开启大规模的化石能源替代的能源转型,这对全球相关产业尤其是能源行业转型提出了更高要求,需要充分发挥科技创新支撑引领作用。”中国21世纪议程管理中心主任黄晶在现场如是说道。

发布5项典型案例

以专家之眼窥“双碳”之路

实现碳达峰碳中和是一场广泛而深刻的经济社会系统性变革。活动现场,天府永兴实验室首次发布2023天府碳中和技术创新典型案例,从征选案例中精选25个进行现场展示,并评选出5个典型案例颁发证书。《以减污降碳协同增效为目标,成都市重大活动保障污碳协同典型实践案例》《践行双碳目标,成都科创生态岛低碳智慧园区》等3项来自成都的案例入选“2023天府碳中和技术创新典型案例”。

活动现场,中国工程院院士、天府永兴实验室学术委员会委员、清华大学教授江亿,中国工程院院士、天府永兴实验室学术委员会委员谢和平分别就《城乡能源供给系统低碳路径》与《全球能源转型趋势与未来技术探索》展开主旨演讲。

“川西有丰富的阳光资源、空间资源、水电资源等清洁能源,是一个特别好的零碳资源的巨大资源聚集地,我们应该将其作为发展利用新型零碳能源的一个重点地区,可以正确引导当地居民,使用清洁能源,同时将其替换下来的秸秆、柴火、牛粪、羊粪等各种农业牧业加工成零碳燃料,并向外输出形成双赢。”江亿表示。在谢和平看来,未来的能源趋势就是低碳CCUS和零碳能源。碳中和的核心是技术,做别人没有做过的,才是真正科技自立自强,才能开辟能源认识疆域,探索能源未来全新路径。

瞄准“双碳”目标

永兴实验室已入驻13个研究中心

在活动现场,天府永兴实验室与重庆大学、西南科技大学、中国科学院成都文献情报中心、成都市青白江区等高校、政府、企业举行现场签约仪式。未来各方将在深化产学研结合、技术创新、人才培养等方面开展深入合作,共同推动绿色低碳产业高质量发展。

据悉,天府永兴实验室15位院士、5位专家组成的学术委员会和院士、专家组成的专家委员会,组成强大科研团队,在其中不断开展实验室科研咨询等工作。当前实验室组建的清洁低碳能源、资源碳中和六大研究部,成立新型电力系统、减污降碳评估等13个研究中心,已全部入驻。

值得关注的是,挂牌成立两年来,实验室已获批国家重点研发计划项目2项,承担阴离子交换膜电解制氢关键材料研究、废弃油气井地热能高效开发与就地发电关键技术研究等8项省级科研项目。

在科技成果转化方面,天府永兴实验室成立四川永兴绿能科技有限公司,系统制定科技成果评估处置、利益分配、成果转化、所有权权属比例认定实施细则、科技成果转化项目实施细则5项成果转化制度。探索育种、护航、提质、加速4个成果转化助推管理方式,加快成果转化流程。与东方电气、中石油西南油气田分公司等15家企事业单位开展战略合作。

“双碳”对话

领军科学家李治:

以科技创新助力四川成为“碳”索先行者

四川的最大优势便是拥有丰富的清洁能源资源。“四川以其水电资源而闻名,还有川西地区的风电和光伏发电资源,四川在‘双碳’领域发展的区位优势显著。同时,四川也是能源关键装备的制造强省。”领军科学家李治告诉记者,能源装备制造业的发展不仅可以带动前沿创新研发,还能加快区域能源转型的步伐。他提道,随着西部(成都)科学城的建设,一大批能源领域的高端科技人才都可以在这里找到发展的平台和机遇,以科技创新助力成都乃至四川进入“双碳”目标前沿探索的“快车道”。

清华大学教授陈永灿:

四川未来需要加大建设抽水蓄能电站

“四川建设清洁能源示范省既是必然选择,也有天然优势。”清华大学教授陈永灿说,之前由于电源供电保障率较高,四川抽水蓄能电站很少。现在需要建更多的抽水蓄能电站,把风光的随机性、不确定性通过抽水蓄能进行调节。这些实践需要精准的模拟预测和合理开发。陈永灿认为,需要重点关注安全运行和灾害防治问题。“四川受极端气候和地质条件影响,需要很多关键的装备进行透彻感知和安全监控,保证全生命周期电站运行的安全。”针对风电、光伏发电的不确定性,需要优化智慧管控,实现新能源不可控向多能互补的集成可控发展。




责任编辑: 李颖

标签:双碳创新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