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我们 | English | 网站地图

气候变暖,我们如何应对?

2010-08-03 08:32:43 四川日报

——对话中国气象局气候变化中心主任罗勇

他,曾经在中共中央政治局第六次集体学习时讲解全球气候变化和我国加强应对气候变化能力建设的内容。

他说,今年有可能打破纪录,成为1880年以来温度最高的年份。到本世纪末,高温、强降水、台风、干旱等极端气候事件会继续趋多趋强。他认为,气候变化已经不是单纯意义上的环境问题,而是一个包括政治、经济、军事、环境、外交等诸多因素在内的国家安全问题。

关键词:全球气候变化

北半球最近50年是过去1300年中最暖时期

记者:今年夏天的气温似乎跟往年不同,气温升高两天,又突然下降三天,让人难以适应。地球正在发生气候变化吗?

罗勇:这里首先要分清天气和气候这两个概念。天气,是指我们身边每天发生的气象现象。而气候是指一个长时间(月、季、年或者更长)内发生的天气平均。

观测记录发现,气候的确发生了以变暖为主要特征的显著变化。从1906年到2005年的100年间,全球地表温度升高了0.74℃。最近50年,北半球的温度是过去1300年中最暖的一段时期。

记者:到本世纪末,全球温度会怎么变化?

罗勇:目前用智慧系统模式作出的情景预估,未来100年全球温度可能会升高1.1℃到6.4℃。在温度继续升高的大背景下,可以预估,到本世纪末,高温、强降水、台风、干旱等极端气候事件会继续趋多趋强。

记者:《后天》、《2012》等电影让人们担忧,未来气候会不会突然乱了套?

罗勇:历史上出现过很多次气候突变,最近一次发生在8200年前。从目前的情况看,未来100年,气候出现巨大突变的可能性非常小。

关键词: 气候变暖原因

气候变暖90%以上的可能性是由人类活动引起

记者:如果过去100年气候变暖是真实可信的,那是什么原因导致的?

罗勇:气候变化既有自然原因,也有人类活动的原因。自然原因包括海洋、陆地、太阳活动、火山活动等。人为原因包括城市化、温室气体、气溶胶、土地利用等,其中温室气体排放、土地利用是主要因素。

记者:人类活动在气候变暖中发挥了多大作用?

罗勇:甲烷、二氧化碳、氧化亚氮是三种主要的温室气体。我们观测到,工业革命以来,大气中温室气体的浓度明显升高。2005年大气中二氧化碳的浓度约379ppm,远远超出过去100万年的变化范围,并且以平均每年2-3ppm的速度在增加。这明显是由于人类活动向大气中排放温室气体所致。现在可以明确的是,全球平均温度和几个大陆的温度变化,90%以上的可能性是由人类活动引起。

记者:温室效应很可怕吗?

罗勇:研究表明,如果没有温室效应,地表温度应该是-18℃左右,而不是现在的+15℃。可见,温室气体和温室效应的存在对地球上的生态系统、人类的生存发展都非常重要。现在的问题是由于人类排放温室气体太多,造成了新的问题。

人类社会如何控制温室气体排放和经济社会发展方式,将对未来地表温度的升高幅度产生重大影响。如果沿着高排放不加限制的方式发展下去,地表温度就可能升高得非常高,但不会超过6.4℃;如果国际社会能够合作加强对温室气体排放的限制,地表温度升高可能会在一个比较低的水平,但不会低于1.1℃。需要说明的是,上述预测只考虑了温室气体排放,没有考虑自然因素。

关键词:中国气候变化

未来10年四川气候可能升高0.6℃

记者:我国的气候、包括四川的气候,应该说也发生了变化吧?

罗勇:和全球一样,我国出现了比较明显的气候变暖现象。近百年我国年平均气温升高了1.1℃,高于全球0.74℃的升幅。其中,最暖的是2007年,2009年在1951年以来温度排名第4。

四川的气候也朝着“暖、干”方向变化,表现为降水减少、温度升高。过去50年,四川的温度每10年平均升高0.10℃,低于全国平均值;降水每10年平均减少20毫米。

总体上,四川气候在过去50年已经发生了比较明显的变化,未来温度变化与全国的趋势一样,将继续升高、变暖。据专家研究分析,2011-2020年,四川的温度可能升高0.6℃;2021-2030年温度升高的幅度可能更高些。到本世纪中叶,四川的温度可能比现在升高1.6℃。

记者:最近四川部分地区发生了洪灾。联想到我国1998年特大洪水、2008年低温雨雪冰冻灾害、2004年印尼海啸等,这些灾难性事件都与气候变暖有关吧?

罗勇:的确如此。在气候变暖的大背景下,有5种气象灾害的强度和频率发生了明显变化,即高温、干旱、降水、台风明显增强,寒潮和霜冻明显减少。

四川省气象局的观测表明,极端气象灾害发生的频率和强度发生了明显变化。有些地区汛期的极端降水发生的频率明显增多;高温日数总体呈上升趋势,从90年代开始的干旱现象一直持续到现在,且干旱程度有所加重。

关键词:气候影响人类

气候变暖对人类更多是负面影响

记者:气候变暖会给人类生产生活带来什么?[page]罗勇:气候变暖对人类经济社会和自然生态系统已经产生了影响,有些影响是正面的,但更多影响是负面的。现在国际上认为,气候变化已经不是单纯意义上的科学和环境问题,而是一个包括政治、经济、军事、环境、外交等诸多因素在内的非传统因素的国家安全问题。

记者:这种负面影响具体表现在哪些方面?

罗勇:首先,干旱带来农业产量下降。四川粮食作物受旱面积每年平均在2600万亩以上,其中每年因干旱损失的粮食达10亿公斤。温度和降水的变化使土壤的肥力明显降低,农业病虫害发生呈偏重、偏多的形势。

其次是对水资源的影响。据四川省气象局专家研究,除川南、川西北高原和川西南山地的降水有所增多外,四川大部分地区的流域降水量呈减少趋势,特别是多数江河的汛期平均流量下降,也使得水资源的布局空间分布与四川经济和人口发展出现更多的矛盾。

人类健康受气候影响主要有两种方式:由于温度升高,加重一些老人、病人的身体不适,特别是高温热浪袭击致死人数增多。另外,由于温度和降水变化,使得一些传染病如疟疾、登革热等的分布特征发生明显变化。

记者:最近5年,气象灾害都比较严重,但我国粮食却连续丰收。这好像是一个矛盾?

罗勇:人类有能力对气候变化产生的不利影响作出一些适应措施,特别是农业。比如北方干旱,我们可以通过打井等方式来增加农田灌溉。所以,虽然是农业丰收,但实际上用于农业的成本、投入增多了。

关键词:气候变暖争议

气候变暖不意味着地表温度一年比一年高

记者:近段时期,北半球不同地区出现了一些变冷的现象。很多人就此提出,如果说全球气候变暖,为什么有时候很冷?

罗勇:认识气候变化应该看长时间的总体变化趋势,总体上温度升高气候变暖,与某个地区某段时间的温度下降并不矛盾。

近百年来,全球地表平均温度的变化并不是直线上升的,全球气候变暖并不意味着地表温度一定一年比一年高,也不意味着全球所有地区都一定要同步发生同样温度的变暖。去冬到今春,华北地区的人们觉得温度非常低。2010年4月,中国的陆地平均气温比常年偏低1.2℃。但从全球看,2010年4月是1880年人类有系统的温度记录以来最暖的一个月份。

记者:最近媒体上还有一个质疑,全球变暖在10年前已经停止了?

罗勇:这个说法也有一定的科学依据。2009年国外有位学者发表文章,截取了1975年以来的全球温度变化特征进行研究。该研究显示,1999年到2008年,如果扣除海洋影响,10年间的温度变化正好为0。由此得出一个结论,全球变暖已经停止,现在我们正处于一个“暖平台期”。

还有很多人预测未来30年温度下降。事后又有一些学者对此作了深入分析,发现所谓气候变暖停止主要是资料问题。根据气象观测,无论中国还是全球,气候变暖的趋势并未停止,更没有发生逆转。刚刚过去的2009年是1880年有温度记录以来最暖的5个年份之一。如果没有特殊事件,今年有可能打破纪录,成为1880年以来温度最高的年份。

关键词:应对气候变化

减缓与适应:应对气候变化的措施

记者:我们应该如何应对气候变化呢?

罗勇:应对气候变化的方式主要分为减缓性措施和适应性措施。减缓就是减少温室气体的排放,这是发达国家与发展中国家共同的责任。对发展中国家来说,最主要的任务依然是消除贫困,使得经济可持续发展,在这个过程中,也应该有意识减缓温室气体的排放。

记者:种种信息表明,气候变化已经超越了环境概念,正在深刻地影响政治经济领域。比如,发达国家提出的“碳关税”。

罗勇:对我国而言,应对气候变化,挑战大于机遇。我们能够更加积极主动地应对气候变化,把减少温室气体排放与转变经济结构发展方式联系在一起,也会存在新的更好的机遇。这就要求我们积极发展低碳经济。当前,低碳发展已经成为一个新的世界潮流,正在迅速改变世界经济贸易格局。如果我们抓住推进低碳技术发展的机遇,就可以使我们的企业争夺到一个新的技术制高点。

记者:作为政府,可以采取哪些应对措施?

罗勇:一、把应对气候变化工作纳入法制化轨道。二、大力加强技术研发和推广来发展低碳经济,特别是气候友好技术,低碳技术,推动循环经济发展。三、加强薄弱领域基础设施建设,提高适应气候变化的综合能力。四、积极探索符合我国国情的应对气候变化的机制和体制,五、加强气候变化的科学研究,进一步提高应对气候变化的科技软实力。六、增强全社会应对气候变化的意识。

 




责任编辑: 中国能源网

标签:气候变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