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我们 | English | 网站地图

追问成都电网前世今生

2010-08-09 09:25:18 四川日报(成都) 

当居民越来越关注用电的紧迫性,同时不断增强节约用电意识的同时,该如何观望和参与成都电网建设?

7月28日,最高负荷532万千瓦;7月29日,最高负荷563.2万千瓦;7月30日,最高负荷590.9万千瓦……

连续三天刷新历史纪录后,成都电网570万千瓦的最高承受能力已被突破。

这表明,成都电网进入新的“尖峰时刻”。

“运行负荷是设计负荷的40%,才是正常的坚强的电网。”成都电业局副总工程师洪行旅表示,现实离理想很遥远,但电网建设必须具备 “超前规划、超前建设”意识,“不能等到路上的车已经堵死了,才开始修路”。

尖峰考验下的成都电网,很快“堵”出问题:成都中心城区的电力设施建设滞后,造成中心城区“有电供不进”。当市民抱怨停电之苦时,蓦然回首,才发现电力设施建设和自己息息相关。

今生:

中心城区供电出现“盲区”

“547.5万千瓦。”8月4日11时,成都电力运行监控中心,监控员向洪行旅报告当时成都电网的最高负荷。

此时,监控中心两个电子大屏幕上,分别显示两天内“成都电网运行危险点及注意事项”和“城区10KV保电线路”。

“中心城区供电紧张的矛盾依然突出。”洪行旅指着“成都电网地理接线图”电子显示屏说。线路密布的“成都电网地理接线图”的信号不断闪烁,成都变电站和输电线路布局及其运行状态清晰可见。一眼看去,“接线图”在中心城区明显出现了一大片空白区。

“这就是规划新建于小关庙的220千伏游乐园变电站原本应该覆盖的区域。”洪行旅介绍,中心城区原本规划有四个220千伏变电站,游乐园变电站能极大改善中心城区的电网结构,但由于遭到“变电站存在对人体健康是否危害”的住地居民质疑,原本早该建成的变电站被迫停工。

这次,成都电网最高负荷在连续“冲高”之后不堪重负,7月底,小关庙等中心城区多个区域限电。

以往拉闸限电,都是从城外开始,这次为何反而是中心城区吃紧呢?“成都并不缺电,是中心城区电力设施建设滞后,造成电送不进来。”洪行旅解释。

遭遇停电之苦的居民开始感受到变电站建设的迫切性,沟通之门此时才真正打开,相关部门开始不断向市民解释:“新建电站符合国家所有相关标准,随着城市建设的不断发展,居民区越来越多,负荷密度越来越大,在居民区建设变电站是难以避免的。”

前世:

电力紧缺催生“虹桥工程”

用电量是地方经济的风向标,其背后是地方经济的平稳较快发展。经济发展让成都电网负荷快速增长,同时,成都的消费性负荷增长同样明显,去年居民取暖负荷达到200万千瓦,预计2012年最高负荷将达到778万千瓦。

这一趋势不可逆转,当居民越来越关注用电的紧迫性,同时不断增强节约用电意识的同时,该如何观望和参与成都电网建设?这不再是行业内话题。

“近5年来,成都电力紧缺有三个历史性节点。”回望过去,洪行旅介绍,第一个节点是在2006年7月,成都电网最高负荷还未突破400万千瓦,因当时电网建设已经滞后,拉闸限电的缺电形势异常严峻。随后,四川省电力公司启动了“虹桥工程”,先后投入90多亿元,在成都实施大批城市电网建设与改造工程,让成都电网结构得到根本改善,供电能力大幅提升。

“220千伏游乐园变电站就是虹桥工程规划建设的一部分。”洪行旅说,“2008年初冰雪灾害和今夏的‘尖峰突破’是另两个历史节点,前是自然灾害影响,后却是虹桥工程所规划的电力设施没有全部建成,造成了成都中心城区供电不足的特殊局面。”

“与地方经济快速发展相比,成都电网建设略显滞后,今夏电力供需形势整体趋紧。”成都市能源办负责人称。

未来:

电网既“坚强”又“智能”

实现不缺电后,“如何让电送进城来”依然是焦点。成都市规划设计院副院长曾九利说,成都正进行新一轮电力设施建设专项规划编制,在远期规划初步方案中,成都中心城区变电站总数将达到241座,“每座变电站平均供电范围大约为2到3平方公里,全部建成之后,完全能够保障用电负荷需求。”


同时,针对中心城区用于建设电力设施的土地资源相对缺乏和具有的争议性,电力规划局专家称,在未来几年内,成都还将开始谋求建设地下变电站。

变电站规划建设只是一部分,能窥见未来之路的,是“坚强智能电网工程”。今年4月,国家电网四川省电力公司宣布,计划在2010至2012年期间投资166亿元,实施成都“坚强智能电网工程”,包括建设数字化变电站、建设具有自愈和兼容特征的智能化配网、改造电网设备、提高成都配网自动化水平等方面。其中包括为解决居民用电缴费难题,将在成都安装约100万户居民智能电表。

洪行旅认为,电力事业对国计民生起到支撑作用,应该超前发展,同时,“全社会应该支持电力设施建设,才能保证电网安全运行。”




责任编辑: 江晓蓓

标签:尖峰时刻 追问 成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