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年以来,中国石油长庆油田采气四厂聚焦做优做强稳产上产工程,夯实高质量发展坚实基础,高水平强化气井管理,突出做好“基础管理、动态分析、措施制定、效果分析”四项工作,为高效完成全年天然气产量奠定坚实基础。
基础管理标准化,确保气井高效管理。该厂管理气井分布在苏里格气田中、东、西三个区块,地质特征差异大,生产动态各不相同。为便于总结气井生产规律,完善气井基础信息台账,高效编制气井动、静态档案卡片,直观掌握气井动、静态信息,气井生产历史。同时积极响应国家应急管理部《陆上石油天然气停产井安全风险防控指南》要求,对关停井逐井进行安全风险评估,评定风险等级,制定控制措施,完善“一井一档”、“一井一策”,将安全隐患消灭在萌芽状态,顺利通过了国家应急部现场检查。
动态分析常态化,确保气量稳步完成。高效开展气井动态分析会,通过动态分析会的总结,为不同区块管理思路的优化调整和生产决策提供了科学支撑,将气井各个生产阶段需要掌握了解的信息统筹归纳,形成了具备该厂自身特色的气井管理模式,编制形成《气井“6+3”精细管理模式应用实践》管理成果并落实各项措施,确保全年各项生产指标控制合理。
措施制定细致化,确保措施高效执行。该厂采取细致分类推进精细管理,通过作业前安全培训及现场专人监护加强注剂队伍的常态化管理。结合缓蚀剂加注井次、泡排计划频次、单井道路、气井开关操作情况,详细制定泡排计划表。优化资料统计,专人专岗负责核实药剂加注工作量,确认泡排计划按期执行。针对低产低效井,强化基础报表审核,结合气井动静态资料,认真优选具备增产潜力的措施井。
效果分析层次化,保障措施持续推进。坚持日跟踪气井措施执行情况,根据气井生产过程中的油压、套压、产气量曲线变化情况,对气井是否存在积液、冻堵、智能阀开关设置等情况进行动态摸排,将管理重点放在产能低带液困难的低产低效气井上,建立低产低效气井周气量完成情况跟踪机制,对于措施效果不理想、措施周期不合理、需要纳入定期泡排计划的气井,及时开展异常情况分析、分类,优化调整措施内容及加注计划,及时跟进措施效果。(吕碧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