节后,煤炭市场贸易活跃度有所降低,整体延续供强需弱格局,煤价底部支撑走弱,市场看空情绪逐渐占据主流;当前市场处于“高库存+弱需求”的熊市周期,下锚船稀少,环渤海港口市场需求持续低迷,叠加贸易商挺价信心减弱,市场煤报价甚至低于指数5-10元/吨,重心不断下移。
本周,环渤海港口市场继续偏弱运行。受整体库存偏高及工业用电处于恢复期等因素影响,终端对现货市场继续保持观望态度;而部分贸易商虽然成本较高,但在出货持续不畅的情况下,挺价缺乏支撑,导致心态趋于崩溃,报价继续松动。正值民用电淡季、部分电厂机组检修尚未结束,叠加工业用电复苏缓慢,电厂库存安全边际高,采购以长协煤为主,市场煤需求低迷。非电行业方面,水泥、化工等行业补库尚未放量,仅维持刚性采购,且对价格敏感度较高,压价意愿强烈。节后,部分终端虽有补空单需求;但高库存下采购,变得有条不紊,大部分用户在等待煤价进一步探底再说。港口煤价跌破650元/吨之后,触发更多止损盘或延期采购,导致煤价向下压力不减,预计此轮煤价将在本月下旬跌至600-620元/吨区间。
从需求端来看,当前正处于传统用煤淡季,沿海八省电厂日耗回升至186万吨之后,继续大幅上涨乏力。目前,下游南方电厂库存保持充裕,二港库存爆满,部分用户用船舱代替场地,下游存煤足以满足日常生产所需。在这种情况下,终端企业的补库压力微乎其微,采购动力明显不足,环渤海八港下锚船仅有15艘。在价格层面,库存爆满的情况下,煤价呈现出不断下行的趋势,加剧了终端“买涨不买跌”的心理预期,导致需求释放受到一定抑制。目前,正值电煤需求传统淡季,电力终端缺乏采购驱动,在“买涨不买跌”心态以及外贸走弱预期升温的影响下,也多维持刚性采购。
回顾大秦线检修期间,受频繁封航和需求低迷等双重因素影响,环渤海港口库存不降反增;随着检修结束,货源集港效率提高。环渤海各港虽然持续加大疏港力度,但由于上游发运不减,造成港口去库效果欠佳;经常出现港口去库刚刚有些成效,铁路进车就压上去的情况,高库存持续压制煤价运行。本月,港口日均垒库15万吨;其中,秦港库存增至750万吨,国投曹妃甸存煤突破600万吨。截止目前,环渤海八港合计存煤偏高去年同期905万吨,增幅30%。中转环节库存居高不下,形成“环渤海港口+终端用户”双重垒库;而需求不足,造成中下游不断垒库,压制了煤价反弹空间,导致市场信心不断受挫。
需求端来看,由于季节性用电、用煤需求弱于常年,电厂日耗普遍低于去年15%左右;叠加新能源发电创新高,火电发电量、主力电厂耗煤回落,煤炭消费出现下降。今年,国内煤炭市场供需相对宽松,市场价格出现明显下滑。整体来看,沿海电厂日耗整体仍处于季节性回落期,且表现较差,耗煤淡季特征较为明显;在高库存的压制下,大部分终端采购意愿偏弱。受环渤海港口不断垒库、大秦线开足马力、运量增加等多重利空因素影响下,国内动力煤市场价格或将持续下行,预计还有30-40元/吨的跌幅。
下周,市场难有好转,煤价将继续回落。首先,由于市场运行趋势偏弱,加之整体库存较高及民用电无好转等因素影响,终端对现货会继续保持观望态度。其次,部分贸易商虽然成本偏高,但在出货持续不畅的情况下,挺价明显缺乏支撑,导致贸易商心态趋于悲观,急于抛货离场。再次,全球经济复苏乏力,导致国际煤价低迷,大量低价进口煤涌入国内市场,进一步压制煤价的反弹;叠加国内企业资金链紧张,引发的降价促销行为,煤价下行压力依然明显。综合分析,五月上中旬的动力煤市场在政策预期、日耗变化与水电出力等影响下,继续探底;五月下旬或五月底,或出现阶段性止跌行情,但却难以扭转中长期下行的大趋势。若高库存压力不减,就要警惕夏季到来之前,可能出现的北港煤炭自燃,以及需求旺季不旺的风险。
大秦线恢复后,进车飙升,各大港口开始强势疏港,市场看空情绪主导,交投氛围冷清。不过市场仍存在一些支撑因素,支持本月下旬或本月底,市场或迎来止跌后小幅反转行情。首先,产地跌幅有限,发运港口成本较高,限制了贸易商低价出货;而进口煤成本增加,可能促使部分需求转向内贸。其次,电厂“迎峰度夏”备煤需求即将启动,部分中小电厂有招标采购计划和需求的缓慢释放。再次,稳经济政策有望带动非电行业需求改善。综合分析,若主产区不限产,且大秦线维持高运量,环渤海港口煤价大概率降至610-620元/吨,随后迎来抵抗式小幅反弹行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