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我们 | English | 网站地图

  • 您现在的位置:
  • 首页
  • 新能源
  • 储能
  • 以“场景需求”探索储能新路径 海辰储能如何成为技术先行者

以“场景需求”探索储能新路径 海辰储能如何成为技术先行者

2025-07-16 09:59:36 日照新闻

在 “双碳” 目标推动下,光伏、风电等新能源发电占比持续攀升。数据显示,国内新疆、青海、甘肃等11个省区新能源装机占比已超 50%,当新能源占比突破15%-20%,4 小时以上长时储能需求从 “可选项” 变为 “必答题”。传统 314Ah 电池在1GWh储能电站中需超100万颗电芯串并联,面临集成复杂度高、成本失控、安全可靠性不足等场景困境,长时储能领域亟待专用技术破局。

海辰储能敏锐洞察到,随着新能源装机规模扩张,储能场景已从 “短时调峰” 升级为 “长周期能量平衡”,传统动力锂电转型的储能产品难以适配长时储能的容量、安全与成本需求。唯有以场景需求为导向,重构产品定义逻辑,才能打破行业发展瓶颈。

针对长时储能场景的特殊性,海辰储能推出专为4-8小时场景设计的∞Cell 1175Ah 长时储能专用电池,以 “超大容量、超长寿命、超高安全、超低成本” 四大优势,实现从 “通用产品” 到 “场景定制” 的跨越。

海辰储能的技术突破,本质是对 “场景需求驱动创新” 路径的践行。在新能源渗透率尚不足10%的行业早期,海辰储能便以前瞻性视野锚定千安时电池赛道 ——2022 年主动攻克 “无先例可循” 的工艺壁垒,于重庆智能制造基地构建专属产线,实现从研发设计到规模化量产的全链条自主可控。

基于前瞻布局形成的技术底气,海辰储能进一步打破 “动力锂电适配储能” 的行业惯性,提出长时储能 “独立产品标准、技术路线、产业生态” 的发展主张。当行业深陷“电芯参数竞赛”的内卷时,海辰储能以系统思维实现破局 —— 以“电站整体经济性”为核心,通过AI大数据模型重构系统设计逻辑,将电池、BMS、集装箱等要素纳入统一优化框架,最终在“单舱6.25MWh”的大容量场景下实现综合成本最优解。

随着∞Cell 1175Ah 的率先量产,海辰储能为长时储能场景提供了可落地的技术方案。在工程应用层面,该产品已具备适配 1GWh 级大型储能电站的能力,通过减少电芯数量与系统复杂度,大幅降低现场施工难度与后期运维成本,为新能源基地配套储能项目提供了 “高可靠、低门槛” 的解决方案。

在行业生态层面,海辰推动长时储能从概念走向实践,带动电池材料、系统集成、安全标准等产业链环节升级,加速 “风光储” 一体化项目的落地效率,为新型电力系统构建提供关键支撑。

在新能源加速替代传统能源的进程中,海辰储能以 “场景需求” 为创新原点,通过千安时电池的技术突破,证明了 “从场景中来,到场景中去” 的研发逻辑才是储能行业的破局之道。当长时储能市场需求迎来爆发期,海辰的先行实践不仅为自身奠定了规模化应用的基础,更以 “场景定义技术” 的范式,为整个储能产业指明了从 “跟随创新” 到 “引领创新” 的升级路径。




责任编辑: 张磊

标签:海辰储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