盛夏时节,走进位于古浪县新堡乡的古浪风电基地,在连绵起伏的山峦间,一台台风力发电机成排矗立,与蓝天、白云、青山相映成景,蔚为壮观。
群山之巅,一个个“大风车”迎风旋转“巨臂”,划破空气的“呼呼”声响彻山谷,绿色电能源源不断输往祖国各地……
古浪县地处腾格里沙漠南缘、祁连山北麓,土地广袤,风能资源丰富,属国家风电大基地规划区和甘肃省河西走廊清洁能源基地规划区。
“十四五”以来,古浪县积极抢抓国家实施“双碳”和加快规划建设大型风电基地项目的政策机遇,衔接争取风电项目建设指标,大力发展新能源产业。目前,全县已建成风电项目装机容量20万千瓦。
“‘大风车’在远处看起来转得很慢,其实走近你就会发现叶片转得很快,一台风机平均每转一圈就能够发电2千瓦时。”五凌电力宁夏分公司甘肃维检分部主任汪进介绍,风力发电不需要燃料,没有污染,运行成本低,还能带来稳定的能源供应。
汪进表示,五凌电力古浪雍和柏林风电场安装46台双馈异步风力发电机组,设计年平均利用小时数2246小时,年平均发电量2.27亿千瓦时,每年可节约标准煤约7.41万吨,减少二氧化碳排放量约22.2万吨,节能减排效果显著。
沿着崎岖的山路一路直下,便来到了坐落在谷底的风电场中控室和110千伏升压站。
走进中控室,几名工作人员正通过智能风机监控系统查看每台风机的运行情况,并根据风机的实时风速、功率参数等信息,计划一天内风机的工作和维修时间。
“智能风机监控系统为我们的科学管理装上了‘千里眼’,风机启停、故障报警和实时监控等信息全部汇集到监控屏幕上,让我们的工作效率大幅提高。”汪进告诉记者,风机遍布山头,靠人工步行巡检耗时多、效率低,而且还存在安全隐患。如今,智能风机监控系统的高效运行实现了风电场的精细化运维,为安全生产注入活力与保障。
如果说中控室是风电场的“大脑”,那么升压站就是连接风力电能与电网的“桥梁”。在五凌电力古浪雍和柏林风电场110千伏升压站,粗壮的风电场集电线路从远处接入,通过大型变压器和各种设备汇集风力发电机组产生的电能,再通过输电线路接入电网……
作为古浪县境内开发的第一座风力发电场,五凌电力古浪雍和柏林风电场总装机容量10万千瓦,总投资7.04亿元。项目于2015年7月获得核准,2015年9月开工建设,2016年6月30日并网发电。
“电场在2018年、2019年连续两年突破设计发电量,连续3年获得‘中电联全国风电场生产运行统计指标对标AAAA级企业’荣誉称号。”汪进说,接下来将对风电机组进行全面维护,保障迎峰度夏期间风电机组稳定运行。
近年来,古浪县坚定不移走生态优先、绿色发展之路,充分利用丰富的风能资源优势,大力推进风力发电等新能源项目建设,并积极完善路网设施,激活绿色发展“引擎”,把丰富的风能资源转化为产业优势,实现生态效益和社会效益的双赢,为县域经济高质量发展注入新动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