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我们 | English | 网站地图

  • 您现在的位置:
  • 首页
  • 电力
  • 综合
  • 国网青海电力:“未诉先行”确保偏远地区供电质量

国网青海电力:“未诉先行”确保偏远地区供电质量

2025-08-07 08:56:17 科技日报   作者: 记者 张 蕴 通讯员 卫 洁  

清晨,海拔近3000米的青海省黄南藏族自治州同仁市还笼罩在雾中,国网同仁市供电公司党员服务队来到金谷能源公司的配电室,队员刘玮掏出红外测温仪,说:“设备接头温度正常,但这条电缆的绝缘层有老化迹象。”

测温仪上跳动的数字,让配电室负责人倒吸一口冷气:“太险了,我们真没发现隐患!”

这一幕,正是国网青海电力“未诉先行”服务模式的生动写照——变“被动抢修”为“主动预防”,让电力服务扎根在群众最需要的地方。

前不久,青海省黄南州持续强降雨,国网同仁市供电公司智能监测系统突然发出警报:“电压曲线波动异常!”

当日凌晨,该公司研判发现兰采乡赛多村可能发生供电故障。天刚亮,共产党员刘玮、吴庆祥、丹增敦钥带着便携电源等设备出发。面对被冲毁的公路和受损的桥梁,他们选择绕行南线。在海拔3000多米的夏琼山上,队员们背负20多公斤设备徒步穿越原始森林。

当浑身湿透的队员们出现在赛多村时,75岁的藏族老人索南尖措惊讶不已:“你们赶到得太及时了。”队员们迅速架设移动电源,为村民的冰箱和手机充电。吴庆祥介绍:“这是‘电力急救包’,能支撑6小时。”

在等待增援时,队员们调取了该村电网改造资料,仅19户的牧业村,户均电网投资达两万余元。“越是偏远地区,越要保障供电质量。”刘玮说。增援队伍采用“人工校正+智能监测”的方式,用手扳葫芦校正电杆。傍晚,智能电表指示灯由红转绿,村庄恢复供电。

这次抢修展现了“未诉先行”模式的成效。通过智能监测平台实现故障预判,建立“党员+技术”突击队,国网同仁市供电公司将服务从“被动响应”转向“主动预防”。该模式推广后,故障抢修响应时间缩短20%,群众满意度达95.08%。

在青海省黄南藏族自治州同仁市隆务镇加毛村,一块刻着“新时代同仁‘六尺巷’”的石碑静静伫立,讲述着一段电力服务促进民族团结的暖心故事。

2024年寒冬,加毛村的3户藏族村民因宅基地前一根电杆的安置问题产生争执。国网同仁市供电公司党员服务队闻讯而动,队员屈春巍第一时间赶到现场了解情况,与村民沟通交流。

国网同仁市供电公司立即启动“未诉先行”机制,联合当地政府召开协调会。会上,屈春巍展示了精心设计的改造方案——通过科学规划线路,既能保障供电安全,又能解决村民难题。当村民担心施工影响房屋时,队员们出示了提前准备好的地质勘测报告,用专业数据打消了大家的顾虑。

在零下10℃的严寒中,屈春巍带领队员冒雪施工。仅用3天,电杆迁移完成,原本针锋相对的3户村民握手言和。

这座石碑成为民族团结的精神地标。在“村网共建”服务点,青年党员刘玮身兼“网格员+调解员”双角色,解决群众纠纷;借助“电力数据+人工巡检”模式,提前发现郭么日村变压器超负荷隐患,及时增容改造保障群众用电。

“以前是‘等矛盾上门’,现在是‘找幸福密码’。”屈春巍望着石碑感慨,这根电杆不仅连着千家万户,更连着各族群众的心。




责任编辑: 张磊

标签:国网,青海电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