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报告期(2025年7月30日至2025年8月5日),环渤海动力煤价格指数报收于668元/吨,环比上行3元/吨。
从环渤海六个港口交易价格的采集情况看,本期共采集样本单位77家,样本数量为326条。5500K热值(硫分:0.6%-1%)的现货综合价格为667元/吨,长协综合价格为668元/吨,现货与长协的计算比例为1:9。从计算结果看,本报告期,24个规格品中有12个规格品价格上涨,涨幅均为5元/吨,其余规格品价格持平。
分析认为,多因素交织作用于沿海煤炭市场,买卖双方博弈升级,基于集港货源不足、终端采购需求陆续释放等因素,部分贸易商捂盘惜售、看涨情绪高涨,接连抬高报价,对沿海煤价形成较强支撑。本周期,在长协、现货价格双双上涨带动下,环渤海动力煤价格指数连续四周上涨。
一、港口煤种结构性失衡情况加重。频繁降雨制约主产地煤炭生产及运输作业,部分路段封闭维修施工影响煤炭上站,再加上发运港口价格倒挂矛盾加剧,整体煤炭外运积极性较差,大秦铁路已连续12日运行在100万吨及以下水平,当周周均仅有92万吨。集港货源严重不足,致使港口煤种结构性失衡情况加重,进而支撑部分贸易商挺价心理,助推港口煤价上行。
二、终端采购需求继续释放。台风对沿海地区影响减弱,周度后期高温势力快速发展,闷热潮湿下居民用电负荷再次提升,用电需求增加带动发电需求走强,电煤消费峰期特征凸显,沿海八省电厂耗煤量一路向上逼近250万吨,达到自2024年9月14日以来最高值。存煤可用天数覆盖降至不足两周,终端增量补库需求释放,但由于前期沿海船舶运力周转秩序混乱,船舶接续能力不足,秦唐两大港区锚地船舶一路降至25艘附近,再加上备货不及时、部分货源粘黏影响港口装卸作业,环渤海港区整体拉运情况不理想,暂不形成集中北上采购热潮。
整体来看,现阶段物流环节对煤炭向港口及下游转移形成制约,造成沿海煤炭市场呈现供给偏弱、需求释放缓慢的局面,待时段性影响消退,整体煤炭运输环节恢复周转秩序,需求端增量大概率强于供给端增量,沿海煤炭价格仍存一定的上行空间。
沿海航运市场方面,秦皇岛海运煤炭交易市场发布的海运煤炭运价指数(OCFI)显示,本报告期(2025年7月30日至2025年8月5日),沿海煤炭运价稳中上行。截至2025年8月5日,运价指数报收828.66点,与7月29日相比上行38.98点,涨幅为4.94%。
具体到部分主要船型和航线,2025年8月5日与7月29日相比,秦皇岛至广州航线5-6万吨船舶的煤炭平均运价报42.8元/吨,环比上行1.8元/吨;秦皇岛至上海航线4-5万吨船舶的煤炭平均运价报29.6元/吨,环比上行1.1元/吨;秦皇岛至江阴航线4-5万吨船舶的煤炭平均运价报31.6元/吨,环比上行2.0元/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