7月,特斯拉在欧洲市场的销量延续了自今年以来的下滑态势。
尤其是在主要欧洲国家表现更为突出。德国市场7月仅售出1110辆汽车,较去年同期大幅下降55.1%;拉长时间线来看,今年前7个月累计销量为1万辆,较去年同期跌幅高达57.8%。
英国市场同样承压,7月汽车注册量从去年同期的2462辆降至987辆,降幅达60%。
其他主要市场中,法国7月注册量下降27%至1307辆,瑞典跌幅更显著,达86%仅售出163辆,比利时则下降58%至460辆。
在5月的卡塔尔经济论坛上,马斯克曾表示:“特斯拉在欧洲销量下降,这种情况对所有车企都一样。没有例外。因为欧洲经济很弱。”
但事实似乎不是如此。今年以来,欧洲新能源汽车市场不仅不“弱”,反而大有支棱起来的姿态。
在经历2024年的平淡后,2025年上半年欧洲电动车市场持续复苏,实现24%的同比增长,从2024年上半年的944,858辆增至1,177,051辆。
不同于特斯拉的逆跌,中国品牌电车的销量在欧洲实现了与市场同步的增长。
据欧洲机构统计数据,今年上半年,中国电车品牌在欧洲销量为74,296辆,同比增长近20%,市占率约为8%;如果加上沃尔沃、路特斯、极星三个收购品牌,今年上半年中国电车品牌销量为133,549辆,市占率约14.39%。
在这过程中,更出现了历史性突破事件:4月,比亚迪在欧洲市场电动车销量首次超过特斯拉。当月比亚迪新增电动汽车登记销量7231辆,同比增长169%,若将插电式混合动力车纳入统计,总销量跃升359%。
对此外媒评价这是欧洲电动车市场的一个分水岭。
特斯拉走下
欧洲电动车销量冠军背后
以颠覆性创新和强劲销量称霸电动汽车市场的特斯拉,为何会在曾经稳坐冠军宝座的欧洲市场遭遇连续的销售滑铁卢?
一是其CEO马斯克的政治立场争议。欧洲人对其与特朗普深度捆绑、支持德国极右翼选择党等举动强烈反感,负面情绪已传导至汽车消费。
6月相关研究显示,消费者对马斯克的好感度下降26%,对特斯拉品牌好感度下降32%,未来购买特斯拉可能性降低32%。
更为重要的是,号称擅长“颠覆性创新”的特斯拉已经很久没有给市场带来惊喜了。
以畅销车型Model Y为例,自2020年推出以来,历经数年市场考验却一直未迎来重大更新;Model 3自2017年上市,直到2024年才迎来一次小改款。
在竞争激烈的新能源汽车市场,产品矩阵老化直接导致失去部分潜在消费者的青睐。
尽管特斯拉对Model Y进行中期改款,但其设计语言仍未摆脱“膨胀版Model 3”的影子,没能拉起流失的销量。
与此同时,竞争对手奋起直追,迅速蚕食其市场份额。大众ID.7、比亚迪Han EV等竞品均顺利完成迭代升级,在关键性能指标上实现反超;智驾领域,比亚迪凭借规模化“智驾平权”策略,已将智能辅助驾驶技术下沉至万元级市场。
此外,充电基础设施的滞后以及能源价格波动等因素,使欧洲消费者更偏好插混、增程车型,而特斯拉只做纯电动汽车,这也导致其失去这一部分市场。
销量下滑直接威胁到特斯拉的财务健康,柏林超级工厂的产能利用率严重不足,导致固定成本无法有效分摊。
为此,特斯拉重新审视了欧洲业务的重要性,CEO马斯克近期宣布将亲自接管欧美市场的销售业务。
为了提高商业版图、兴趣爱好以及可能分散时间和精力的其他事务极为广泛的马斯克对特斯拉专注度,8月3日特斯拉特别批准一项股权激励计划,给了马斯克更多的特斯拉股权,该奖励将在授予日两周年时归属,条件是马斯克届时仍担任首席执行官或负责产品开发、运营的执行官。
产品层面,特斯拉多次跳票的“平价车”重回大众视野,二季度财报会上,马斯克重申计划年内推出新车型,称其“看起来像Model Y”,该车型已于6月启动生产,将在未来几个季度逐步提升产量,预计第四季度正式推出。
多方角逐
欧洲沃土格局新变
特斯拉的销量拯救计划在欧洲市场能否成功目前还未可知,但可以看到一个市场趋势是:特斯拉的销量颓势,正引发欧洲新能源汽车市场的格局重塑。
在这里需要先明确一个判断——欧洲市场仍然是新能源汽车的一片沃土。
此前,6月中下旬奥迪和奔驰延长燃油车服役计划、放弃原有的全面电动化时间表,以及7月2日《欧盟2040温室气体减排议案》较预期有所缩水等动态,曾让市场出现唱衰欧洲新能源汽车市场的声音。
但透过现象看本质,这些调整并非对电动化转型的否定,而是车企在能源成本高企、中美车企强势竞争挤压市场空间、补贴退坡后消费者接受度波动等现实挑战下,对激进电动化时间表做出的理性回应。
但这并非否定电动化的大方向。从欧盟气候政策的底层逻辑来看,减排核心目标未变,淘汰燃油车仍是实现碳中和的必然路径。
只是外部环境的波动,迫使车企从“激进冒进”转向“稳步推进”,在政策刚性与市场弹性间寻找平衡,这种策略上的调整,反而让欧洲电动化转型的步伐更贴合实际环境,避免了因激进冒进而可能出现的波折。
在这一前置条件下,再来看欧洲新能源市场呈现出的竞争态势:
阵营一:欧洲本土车企持续发力.大众集团凭借超13万辆电动汽车销量及78%的同比增长,成为欧洲新的电动汽车销量冠军,旗下Cupra品牌凭借电动化与年轻化结合的策略增长显著;宝马、奔驰等豪华品牌则通过降价推动电动车型,抢夺特斯拉的高端市场份额。
阵营二:中国车企则凭借技术与性价比优势加速渗透。上述提及,比亚迪2025年第一季度在欧销量增长迅猛,4月纯电销量首次超越特斯拉,且在德国、英国、法国等核心市场全面领先;上汽旗下MG品牌也实现两位数增长。
阵营三:相比之下,日韩车企表现平淡。现代和起亚5月销量小幅下滑,韩国品牌整体呈下降趋势,日本品牌同期销量亦有回落,但它们并未放弃,现代起亚持续研发新能源技术以提升续航与智能配置,日本车企则试图凭借混动技术积累寻找突破。
目前,欧洲新能源汽车市场正处于重构关键期。特斯拉的份额收缩为各方提供了机会,欧洲本土车企依托底蕴与本地化优势巩固地位,中国车企凭借技术与性价比加速扩张,日韩车企在调整中寻求突破。
最终格局如何,将取决于各车企的产品布局、技术创新与市场策略能否精准适配欧洲市场的变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