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我们 | English | 网站地图

  • 您现在的位置:
  • 首页
  • 电力
  • 综合
  • 《提升区域电力互济能力 促进新能源高比例发展》课题成果成功发布

《提升区域电力互济能力 促进新能源高比例发展》课题成果成功发布

2025-08-13 12:04:46 中国能源研究会双碳产业合作分会

8月8日,由中国能源研究会和中国电力企业联合会主办、自然资源保护协会(NRDC)支持的“2025电力低碳转型年会”在京举行。本次年会以“强化规划引领,加快电力低碳转型”为主题。中国能源研究会理事长史玉波,中国电力企业联合会专职副理事长安洪光,自然资源保护协会北京代表处首席代表张洁清,中国能源研究会副理事长兼秘书长孙正运,国家电网有限公司副总工程师兼国网能源研究院有限公司董事欧阳昌裕,中国能建首席科学家、中国电力工程顾问集团有限公司董事长、电力规划设计总院院长罗必雄,水电水利规划设计总院副院长张益国,中国能源研究会特邀首席专家、双碳产业合作分会主任黄少中,中国能源研究会能源政策研究室主任林卫斌,中电联电力发展研究院副院长高长征,以及来自驻华使馆、国内研究机构、行业组织和电力、新能源企业等单位的30余位专家和超300位电力企业代表参会。会上黄少中主任发布《提升区域电力互济能力 促进新能源高比例发展》课题研究成果。

史玉波在致辞中表示,建立制度健全、科学规范、运行有效的能源电力规划体制,可以更好发挥规划“双碳”战略导向作用,为加快电力低碳转型、推进能源体系现代化提供有力支撑。回顾“十四五”电力低碳历程,我国新能源装机总量历史性超过火电装机;新型电力系统建设稳步推进,对高比例新能源的适应能力不断提升;市场机制与政策体系持续完善,为全国统一电力市场建设奠定基础。展望“十五五”规划战略引领,重点在于三个强化。一是强化规划的系统性与协同性,推动“源网荷储”一体化发展,加强跨部门、跨区域的协调,推动能源规划与国土空间、生态环保、产业布局等规划深度融合,确保电力系统发挥整体效益。二是强化规划的科学性与灵活性,统筹好转型与安全的关系,坚持目标导向和问题导向相统一,科学论证新能源的可靠替代能力,确保能源稳定供应和电力安全运行。三是强化规划的前瞻性与创新性,引领新技术、新业态加速发展,前瞻性地布局长时储能、氢能、海洋能、纳米能源、可控核聚变等前沿引领技术的研发与应用,大力培育虚拟电厂、聚合商等新业态,激发全社会的节能降碳潜力。

在主论坛上,国家电网公司副总工程师兼国网能源研究院有限公司董事欧阳昌裕,中国能建首席科学家、中国电力工程顾问集团有限公司董事长兼电力规划设计总院院长罗必雄,水电水利规划设计总院副院长张益国分别作题为《强化电力规划引领 加快绿色低碳转型》《中国电力低碳转型的思考与实践》《新时期能源绿色低碳发展态势与路径探讨》的主旨演讲,围绕新形势下电力系统规划、电力低碳转型创新实践、可再生能源高质量发展展望等话题进行了深度探讨交流。

在成果发布环节,黄少中主任以《促进跨省跨区电力交易的重点问题研究》为题代表课题组分享了分会与自然资源保护协会的联合研究成果——《提升区域电力互济能力 促进新能源高比例发展》的主要观点。

报告强调,西北地区是我国新能源发展潜力最大的地区,也是外送能力最强的送端电网。新能源的跨区消纳既关系到西北本地富余电力的疏解,也关系到受端省份电力保供和绿色电力需求的满足。提升西北跨区的互济能力,关键是外送的电量规模与价格需要兼顾送受双方的利益。然而,目前跨区交易面临送受端曲线匹配困难、中长期交易价格协商效率低、送受端市场主体参与跨区交易受限、跨区交易价格与省内价格倒挂等挑战。此外,价格政策的不完善制约了绿电交易规模的增长,例如送受两端产生的调节电源成本分担矛盾、西北绿电价值未在市场中充分定价等问题。2024年,西北电网新能源外送电量占全年外送电量比重约为25%,远未达到50%的预期。

为提升区域电力互济能力,报告建议,明确西北地区在我国构建新型电力系统中的战略定位,将跨区域输电通道建设纳入国家与地方规划;严格落实跨省跨区特高压直流规划电力曲线;建立跨省跨区调节资源交易市场;送受端省份建立“保障小时数固定电价+增量部分市场价格”模式;加快完善受端省份用户侧响应机制,逐步推动受端用户参与电力跨区交易;在全国统一电力大市场下,建立并完善三层级市场协同体系;建立新能源相对应的动态的输配电价机制;逐步完善跨省跨区中绿电交易机制,以满足中东部受端省份不断增长的绿电需求。

本次年会除主论坛外,还设置了相关分论坛内容,在中国能源研究会双碳产业合作分会承办的“分论坛二‘重点地区及行业实践’上半场——重点地区研究分享及圆桌”环节,国网西北分部副主任江长明和江苏电力交易中心有限公司董事长柳惠波分别以《西北电网沙戈荒大基地市场机制建设探索与实践》和《江苏省外购电情况及未来发展趋势》为题作了专题报告,从新能源送受端协同的角度介绍了西北电网和江苏省在新能源建设和交易方面的现状、挑战、措施和展望。

在圆桌讨论环节,电力规划设计总院原院长谢秋野、国网西北分部副主任江长明、南方能源监管局市场监管处原处长卢勇、江苏电力交易中心有限公司董事长柳惠波,以及中国能源研究会双碳产业合作分会副秘书长张葵叶五位专家围绕“国内电力跨省跨区交易的送受端协同”议题进行了圆桌讨论。与会专家一致认为,为加快“西电东送”从外送化石能源为主转向外送新能源为主,需要加强规划引领,从顶层设计层面统筹兼顾各方利益诉求,通过“西电东送”和“西电西用”两轮驱动支撑能源转型。同时,应加强物理通道规划,优化调节资源配置,促进送受端负荷曲线的有效匹配。此外,还应加强送受两端信息透明化,帮助市场主体形成合理的价格预期;推动绿电绿证市场与碳市场的有效衔接,并建立全国统一的绿电交易平台。

来自驻华使馆、国内研究机构、行业组织和电力、新能源企业等单位的30余位专家和超300位电力企业代表参会。




责任编辑: 张磊

标签:电力互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