8月26日,在四川省首个构网型储能电站——四川阿坝红原雅克光伏电站的基地里,深蓝色光伏板在高原阳光下整齐排列,板下牦牛悠然啃食牧草;县城内,“光伏+清洁供暖”项目也正在开展一户一表安装和城市管网升级改造,为10月启动的供暖季做准备。作为四川阿坝州清洁能源开发的核心区域,红原县以光电产业为抓手,既破解传统牧业县发展瓶颈,又推动民生福祉提升,成为绿色发展的典型样本。
“红原县海拔高、辐射强、光照充足,年有效发电时间超过1600小时,同时离电力送出大网节点距离近,能有效节省输送成本。”提及红原县发展光伏产业的初衷,县发展和改革局副局长杨杨侃侃而谈,当地光电产业起步依托显著资源优势,目前已投运华电新能红原安曲一期250兆瓦光伏项目,总装机25万千瓦、占地5000余亩,年均发电量4.5亿千瓦时,可满足21万户家庭年用电需求,每年减少二氧化碳排放约40万吨。
记者现场了解到,该项目采用的“牧光互补”模式,让牧民在保护草原生态的同时获得稳定收益。“光伏支架采用螺旋桩形式施工,不破坏草皮,2米高的支架下能正常放牧,建设期间对放牧的影响较小,我们还督促企业及时做好复绿工作。”杨杨说,现在牧民们通过土地流转,每年可获160元/亩租金,且每5年按5%上浮应对物价上涨;项目施工高峰期曾带动当地250余名牧民就业,增收约120万元,“以前牧民只会放牧,现在跟着学光伏安装,下次有项目就能凭技能挣钱。”
光电产业还为阿坝州基础设施建设及民生工程改善注入“强劲”动力。四川阿坝华电清洁能源有限公司副总经理李金勇透露,针对红原“冬季极端低温近-40℃,供暖要从10月持续到次年5月”的民生需求,华电集团依托光伏电力,分两期建成清洁供暖项目,替代传统燃煤锅炉。
“以前燃煤供暖污染大、热效率低,草原上建锅炉也煞风景。”李金勇表示,目前供暖项目已运行两年,覆盖县城约40万平方米区域,城北二期、城南一期分别服务2102户、450户居民,以及多所学校、企事业单位,“室内温度能稳定到20℃,昨天还有10多户老乡来申请接管网”。
面对当前光伏电力“外送通道受限”的问题,红原县已启动解决方案。杨杨介绍,今年已核准500千伏输变电工程,将接入正在建设的阿坝1000千伏特高压,解决县内清洁能源外送瓶颈;同时储备了几个“光伏+”项目,前期规划与工作也已报至有关部门,正在期待项目正式落地实施。
“光电产业不仅是经济增长点,更是改善民生的重要支撑。”杨杨说,红原县正在争取推进千万千瓦级清洁能源基地规划,争取纳入国家“十五五”规划,并依托低电价、常年三四度的干燥气候,吸引智算企业落地,着力优化“三产占比大、一产次之、二产靠后”的产业结构,“未来将持续推动生态保护与经济发展双赢,让清洁能源红利惠及更多群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