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我们 | English | 网站地图

光伏反内卷:做“减法”也要做“加法”

2025-09-03 06:46:08 中国改革报   作者: 郭兴  

日前,工业和信息化部、国家发展改革委、国务院国资委、国家能源局等6部门联合召开光伏产业座谈会,聚焦进一步规范光伏产业竞争秩序。

会议提出,光伏产业各方要深刻认识规范竞争秩序对光伏产业高质量发展的重要意义,共同推动产业健康可持续发展。加强产业调控,强化光伏产业项目投资管理,以市场化、法治化方式推动落后产能有序退出。遏制低价无序竞争,健全价格监测和产品定价机制,打击低于成本价销售、虚假营销等违法违规行为。同时,强化技术创新引领,严守质量安全底线,切实维护行业良好发展环境。

反内卷离不开企业自律

近年来,在跨界资本参与和地方招商热潮的推动下,光伏全产业链迎来了多轮扩产潮。随着新增同质化产能的逐步释放,光伏市场由大规模扩张转入内卷阶段。同时,低价竞争也滋生出偷工减料、以次充好和功率虚标等市场乱象。随着中央定调综合整治“内卷式”竞争,光伏行业也全面开启反内卷工作。

不过,此前的整治低价招投标工作,已表明光伏行业开展反内卷并非易事。2024年10月,中国光伏行业协会曾公开宣布,一体化企业N型M10双玻光伏组件的含税生产成本(不含运杂费)为0.68元/瓦。招投标法明确规定中标合同必须高于成本。然而,同年11月,国能巴州抽水蓄能项目配套博湖县60万千瓦光伏项目光伏组件设备采购中,招标方非但未采纳中国光伏行业协会给出的参考成本价,还将最高投标限价设置为0.6313元/瓦。

总的来看,光伏反内卷的挑战主要来自三方面:一是光伏行业内部经营主体众多、产品同质化严重,增加了企业自律的难度。二是各地区产业政策缺乏协同,对技术路线不熟,致使新兴产业领域布局失衡。三是全国统一大市场建设要求未得到充分落实,地方保护主义对产能整合造成不利影响。

事实上,反内卷的最大阻力是企业自律难。只有企业自律,摒弃低价竞争,重视技术创新,反内卷才能由口号真正转化为行动。中国能源研究会常务理事李俊峰坦言,质量是无法用低成本来保证的,特别是低于成本价销售的产品。

对此,爱旭股份(14.890, -0.45, -2.93%)相关负责人认为,协调企业自律,除要求企业主动担当、严于律己之外,更需要通过技术创新政策、低质产能控制调节等方式,来引导企业转变经营思维。因为技术创新是光伏反内卷最有效的法宝,事关光伏产业未来。

用更高更严标准倒逼产能整合

2024年11月,工业和信息化部印发了《光伏制造行业规范条件(2024年本)》,旨在通过提升单晶硅光伏电池、组件,N型电池、组件等平均效率指标的方式,倒逼光伏企业升级产品、产线,从拼价格转向拼创新。

今年7月24日,国家发展改革委、市场监管总局研究起草的《中华人民共和国价格法修正草案(征求意见稿)》开始向社会公开征求意见,征求意见稿剑指低价竞争等乱市行为,明确了低价倾销行为的认定标准,通过后将为监管部门治理乱象提供执法依据。

目前来看,低价倾销等乱市行为已得到部分遏制。近期,光伏产业链部分环节价格回暖,更提振了从业者的信心。不过,低价与质量隐忧只是内卷式竞争的表象,光伏反内卷要想真正触及根本,还需让更高效的产品广泛地应用到市场中。现阶段,用制度约束低价竞争只是第一步,反内卷工作深入开展还需在整合优化产能上发力。

面对当前的内卷困局,行业头部企业一致认为创新是破局的重要路径。爱旭股份相关负责人表示:“光伏行业存在一个特殊性,当新技术出现并得到验证,旧技术以及与其配套的旧设备、产能将很快失去竞争力,技术驱动是光伏行业变革的主旋律。”

而作为业内的创新派,隆基绿能(16.740, -0.34, -1.99%)一直坚守创新之道。在其看来,“企业需要练就的不是短缺时态下的竞争能力,而是供需错配时态下的创新能力”。此外,“不领先不扩产,不卡脖子不介入”的经营理念在业内流传甚广。从靠一己之力引领单晶路线降本,到打破金刚线切割等技术难题,其用创新将经营理念化为行动实践,以技术创新引领行业发展。

本质上讲,光伏反内卷是一场新能源的供给侧改革。结合此前经验看,化解产能之困除要做好同质化产能、落后产能的“减法”外,更要做好技术创新、先进产能的“加法”。

加大高效产品生产、推广及应用力度

回顾我国光伏的发展历程,从“三头在外”到引领全球,背后既离不开产业政策的正确引导,也离不开企业的技术创新。时至今日,头部光伏企业仍旧在光电转换效率纪录上竞赛。其中,坚持技术创新的隆基绿能手握多项效率世界纪录:HIBC硅电池转换效率达到27.81%,晶硅—钙钛矿两端叠层太阳电池转换效率达到34.85%,大面积(260.9cm2)晶硅—钙钛矿两端叠层太阳电池转换效率达33%,BC(背触式)电池组件效率突破26%等。

近年来,面对市场竞争,隆基绿能和爱旭股份不约而同地选择了目前供不应求的BC技术。据多家第三方机构数据显示,目前BC组件在国内市场较TOPCon产品溢价9%~13%。在欧洲市场,BC组件溢价更为显著,工商业场景溢价达35%,户用场景溢价高达114%。最新披露的半年报显示,两家企业依靠BC产品的出色表现,今年上半年的业绩较2024年同期大幅减亏。显而易见,两家企业已靠BC技术找到了破内卷的出路。

对整个行业而言,上述两家企业坚守BC技术有所成,也让人们看到了鼓励技术创新、推广应用高效产品的重要性。光伏反内卷有必要多做一些“加法”,即提高技术标准和质量标准,增加高效产能,鼓励高效率、高质量的产品继续发展,加大高效产品的推广及应用力度。

此外,结合往期经验看,全行业做“加法”还可借鉴光伏发电“领跑者”计划的成功经验。据了解,2016年开展的光伏发电“领跑者”计划,不仅为多种光伏技术比拼提供了舞台,更通过实证推动光伏电站转向效率更高、成本更低的技术路线,带动了项目所在地的发展转型,实现了产业、企业、地方政府的多赢。

当下,谋划开启新一轮光伏发电“领跑者”计划,同样能为新技术提供试验田,有助于推动新技术的应用突破,引导企业回归价值竞争的主航道。对于整个光伏行业而言,通过鼓励科技创新、鼓励创造价值,最终实现客户满意、企业可持续经营,才是良性的竞争。




责任编辑: 张磊

标签:光伏,反内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