光伏产业寒冬中,又一家上市公司的跨界豪赌走向终局。
9月2日,华东重机发布《关于华东光能科技(徐州)有限公司破产重整公开招募重整投资人的公告》,拟通过股权收购、资产融资、债转股等方式推进重整工作。
此次官宣子公司破产重整,是华东重机跨界光伏产业失败的标志性事件。曾经豪掷80亿元跨界光伏的华东重机,如今旗下光伏子公司华东光能负债超过11亿元,只剩下巨额债务和需要剥离的不良资产,不得不通过破产重整来寻求一线生机。
子公司破产重整,启动招募“接盘侠”
据悉,江苏沛县人民法院于今年4月裁定受理浙江凯盈新材料有限公司对华东光能科技(徐州)有限公司的破产重整申请。
6月16日,法院指定清算组担任徐州光能管理人。一周后,法院作出(2025)苏0322破8号之一《决定书》。
9月1日,华东重机公开招募徐州光能的重整投资人,以推进债务人重整工作。报名截止日期为9月21日。
根据最新公告,经评估,徐州光能资产合计5.11亿元,截至8月28日的申报债权金额共计7.88亿元,初步确认债权金额为6.08亿元。
事实上,徐州光能的债务问题远比表面数字复杂。其母公司无锡华东光能科技有限公司同样面临破产重整,无财产担保债权总额为3.55亿元。两家公司合计债权总额高达11.3亿元。
跨界转型,斥资80亿豪赌光伏
资料显示,华东重机成立于2004年,总部位于江苏省无锡市,2012年在深圳证券交易所上市,证券代码为002685。
公司原主营业务为集装箱装卸设备。2023年3月,公司斥资20亿元在江苏沛县建设10GW高效太阳能电池片生产基地项目,切入TOPCon电池片赛道。
仅四个月后,华东重机再次筹划建设亳州年产10GW N型高效太阳能电池片生产基地项目,总投资约60亿元。
上述两项大手笔投资,计划总投资高达80亿元,展现其转型光伏的勃勃雄心。
然而时运不济的是,华东重机进军光伏的时机,恰逢行业周期性低谷。自2023Q4以来,光伏产业链价格整体大幅下跌并持续走低,电池片价格低位徘徊。
虽然2024年华东重机光伏制造板块营收同比增长282.86%,达到2.96亿元,但其毛利率却降到-15.75%,陷入“越卖越亏”的尴尬困境。随后,该公司于当年8月叫停亳州年产10GW N型高效太阳能电池片生产基地项目。
2023年巨亏8.11亿,次年扭亏为盈
业绩方面,华东重机近三年业绩波动如同“过山车”。
2023年,公司营业收入6.71亿元,同比下滑54.53%;归母净利润暴亏8.11亿元,同比暴跌354.13%。
2024年,公司业绩扭亏为盈,营业收入达11.84亿元,同比大幅增长76.48%;归母净利润1.23亿元,同比翻倍增长115.17%,实现扭亏。
不过,2024年光伏业务营收占总营收的24.96%,毛利率却为-15.75%,持续拖累公司整体业绩。
最新公布的2025年半年报显示,华东重机上半年营收为3.64亿元,同比下滑34.69%;归母净利润2615.57万元,同比小幅下降3.72%。
分季度看,公司Q2归母净利润亏损821.19万元,同比下降230.52%;扣非后净利润亏损658.63万元,环比Q1由盈转亏。
本期公司营收下滑主要受主营结构变动影响。上半年,其光伏制造板块实现营收205.57万元,同比骤降99.21%;营收占比也从去年同期的46.57%降至目前的0.56%。
在光伏业务溃败之际,华东重机培育的新增长点也面临严峻考验。其芯片业务上半年仅实现营收12.4万元,净利润亏损。
令人疑惑的是,在芯片研发急需资金投入的关键时期,华东重机却将资金转向理财领域,上半年交易性金融资产同比增长86.36%,达2.93亿元。同时,公司经营现金流量净额为-1.89亿元,同比下滑169.92%,财务状况不容乐观。
身处行业困境,终成跨界之殇
实际上,华东重机的困境并非个例,而是整个光伏产业深度调整的缩影。
自2023年Q4度起,光伏全产业链价格持续下跌,整体处于周期底部,组件企业普遍转亏。自2024Q2以来,行业亏损蔓延至上游多晶硅领域,均价降至3.8万元/吨,低于行业平均成本。
而今,随着无锡和徐州光能不再纳入上市公司合并报表范围,华东重机暂时止住了光伏业务的血亏。但其集装箱装卸设备业务能否支撑公司发展,尚属未知;而GPU芯片业务亦持续低迷,尚未成气候。
回顾其跨界历程,曾经投入80亿元巨资的光伏豪赌,最终却以11亿元债务压顶和破产重整告终。华东重机的跨界之殇,无疑给广大跨界者敲响了警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