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数据作为重要的生产要素,其价值的挖掘与利用将为集团带来巨大的竞争优势,而AI等新技术的应用会推动集团向更智能、更高效的方向迈进。”
“智能化建设不是一蹴而就的,而是一个持续迭代、分步实施的过程。二矿的实践就是从基础子系统的自动化开始,逐步打通采、掘、机、运、通、安全等各系统数据,最终形成综合智能管控平台。”
…………
日前,华阳集团组织的煤矿智能化专项培训落下帷幕,121名来自该集团总调度室、安全监察部、机电动力部及10家煤矿的机电技术骨干和管理人员,分两批参加了为期3天的“理论+实操”沉浸式学习,点燃了推动煤矿智能化发展的实干热情。
多维授课+现场观摩 让智能知识“活起来”
“之前靠经验,现在靠数据。‘电子围栏’不仅是物理屏障,更是智能化的安全预警防线……”培训中,该集团机电动力部煤矿智能化管理室副科长潘文龙,细致讲解了井下危险区域智能管控的要点。
此次培训邀请了采掘智能化、煤矿建设、信息技术等“实战派”专家授课,内容涵盖煤矿智能化管理、建设成果、信息技术,以及视频监控和“电子围栏”的安装规范与现场管理等,既有理论高度,又有技术深度,更有智能化建设与管理的“独家窍门”。
理论学习结束后,参训人员走进二矿生产现场“取经”。二矿拥有曾斩获全国大奖的151204工作面和81511工作面,还有正在开采的81502、151205和81308等多个智能化采煤工作面。在调度指挥中心,操作人员远程一键可启停井下采煤机,采煤过程的各项数据实时清晰地显示在大屏幕上。这让学员深刻感受到:智能化采煤是真正能实现高效生产的“硬家伙”。
“无人值守是如何实现的?”“在制度建设、管理执行、设备引进等方面有哪些经验……”围绕二矿实现19条主运输皮带无人值守常态化运行的经验,参训学员围在技术人员身边追问细节、记录重点。
深耕细学+思维碰撞 让智能理念“扎下根”
“过去认为‘智能化’只是设备的自动化,现在明白智能化是感知、分析、决策、执行的全链条升级,是‘赋能人’,技术落地需要操作者既懂传统开采工艺,又能理解智能系统的逻辑。”开元公司张鹏对智能化有了更深入的理解。
这场培训带来的不仅是知识,更是思维方式的革新。大家进一步认识到,煤矿智能化是生产模式、管理理念的全方位重构。
新景公司赵晓明说:“传感器是‘触角’、物联网是‘血管’、大数据是‘大脑’,只有各环节联动,才能发挥作用。”他在笔记中写道:“智能煤矿的核心,是让数据说话,让系统决策,让安全更有保障。”
榆树坡公司周汇则认为培养智能化理念,需要“理念转变+人才培养”双管齐下,引导各级管理人员转变观念,并培养一批既懂生产又懂智能化的复合型人才。
锚定目标+实干笃行 让智能成果“落到位”
培训结束不是终点,而是推进智能化的起点。景福公司韩亚杰带着自己构思的“智能测量数据管理与分析系统”方案回到岗位。根据他的设想,这套系统能实现测量数据的自动上传、分类存储,通过大数据分析,能预判巷道变形趋势,将数据检索时间从几小时缩短至几分钟,实现隐患提前预警。
一矿武栋栋则把目光聚焦在采区主运皮带的智能化升级上,提出了采区主运皮带煤流智能控制技术。“我们计划采集历史电流数据与对应煤流状态,构建皮带电机电流趋势模型,实现对皮带的预测性调控。”他算了一笔账,“一旦实现智能控制,每条皮带能减少多名值守人员,还能避免堵煤、过载等问题,一年能节省不少成本,更能降低安全风险。”
平舒公司张文浩重点关注井下视频监控的“主动预警”。他说:“引入AI视觉分析技术,就能对未戴安全帽、皮带跑偏等情况进行自动识别、实时报警,把‘被动监控’变成了‘主动防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