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月17日,世界核电第一大塔 —— 国家电投集团广东廉江核电项目 1 号机组冷却塔主体结构施工完成,即将全面进入塔内构件安装阶段,标志着我国大型核电站冷却技术取得重大突破,为核电产业高效安全与生态友好协同发展开辟了新路径。
国家电投集团湛江核电携手上海核工院、国核电力院、和运监理等参建单位,成功攻克了 “世界核电最大” 及 “国内核电首塔” 带来的系列技术挑战,有效应对广东廉江全年高温高湿的复杂施工环境,探索并形成了一套可复制、可推广的核电超大型冷却塔施工管理模式,为我国后续核电项目在复杂条件下的建设提供了可借鉴的 “首塔样本”。
廉江核电 1 号机组冷却塔在国内核电领域尚属首个,塔高 218.7 米,零米直径 174.6 米,淋水面积达两万平方米,混凝土浇筑总量达 13.74 万立方米,该工程突破了多项技术瓶颈。
技术革新:与传统核电站普遍采用的 “直流循环冷却” 模式相比,廉江核电 1 号机组冷却塔的 “二次循环冷却技术” 实现了新的技术路线突破。该技术以冷却水重复循环利用取代了海水直取直排,以大气为最终热阱,通过空气 — 水热交换实现冷却水循环利用,显著降低了取水量,极大地减少了核电站因海生物涌入导致的运行风险,提升了电力供应的安全性与稳定性;同时,排水量大幅减少,是传统核电站的四十分之一,排水温度接近自然海水,进一步提升了核电项目环境友好性。
效能突破:该冷却塔采用的高位集水设计是效能提升的关键创新,不仅使通风阻力更小、冷却效率更高,在相同淋水面积下出塔水温更低,可间接增加发电量;还通过利用冷却水位能,使循环水泵扬程降低 12.7 米,年节电量达 600 万度;同时运行噪声比常规冷却塔降低 4~8 分贝,真正实现了高效、节能、低噪的协同优化。
安全保障:面对廉江当地高温高湿、台风频发的特殊环境,建设团队联合科研院所在超大型冷却塔国家重大专项 90 余项专题研究基础上,针对性开展了 20 余项专题研究。通过抗倒塌数模分析,冷却塔可抵御目前已知最强台风,为核电站安全运行提供了坚实保障。
廉江核电项目规划建设 6 台百万千瓦级核电机组,总装机容量 850 万千瓦。其中一期工程建设两台单机容量为 125 万千瓦的核电机组,预计于 2028 年建成投运,年发电量可达 200 亿千瓦时,可满足约 400 万户家庭年用电需求。全部 6 台机组投运后,年发电量将达 700 亿千瓦时,可满足粤西地区全社会用电需求,每年可减少标煤消耗约 2000 万吨,减排二氧化碳约 5200 万吨,环保效益相当于种植 14.8 万公顷阔叶林。此次冷却塔的顺利到顶,为我国核电领域超大型海水冷却塔的设计和建造积累了宝贵经验,将进一步拓宽核电厂址开发的布局空间,为国家能源结构绿色低碳转型和 “双碳” 目标实现注入强劲动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