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市首家虚拟电厂——云创虚拟电厂9月正式建成投运,标志着我市虚拟电厂实现零的突破。
虚拟电厂不是实体电厂,而是一个智能化的能源聚合与调度平台。简单来说,虚拟电厂就像一个“超级智能调度员”,通过先进的数字技术,把分散在全市各处、原本各自为政的电力资源,比如工厂的冷库、屋顶的光伏板、储能的电池,甚至电动汽车充电桩,都连接到一个智能平台上。
这个平台时刻关注着电网的实时需求和电力价格。当电网用电高峰、压力山大时,它就指挥这些分散的资源“少用点电”,相当于“释放”出电力支援电网;而当电网低谷、电力富余时,它就指挥大家“多用点电”,特别是多消纳风电、光伏等绿色电力。通过这种“聚沙成塔”的方式,它就能像一座真正的电厂一样,灵活地参与电网调节。
山东云创动力能源有限公司总经理姜军宁说,比方说他们目前接入了一个冷藏企业,那么冷藏企业它是需要来时刻保持自己仓库温度的,但是这个负荷又不是24小时都需要来工作,所以它可以利用他们对现货价格的了解,双向的沟通,把用户需要生产或者是需要调动负荷的时间段,调整到现货价格比较低的时段,这样的话既缓解了电网新能源的消纳需求,然后又给企业自身带来了收益。
此次投运的云创虚拟电厂聚焦我市优势产业,打造了具有威海特色的“海洋型”虚拟电厂。目前,它成功聚合了邱家水产、润泽国际等6家海产企业共3万千瓦冷库、热泵等负荷资源,可调节能力达到1.5万千瓦。
这些海产企业的冷库、热泵资源具有类似电池的“蓄冷蓄热”能力,调节响应速度快达秒级,而且,调节成本更低,调节过程仅仅是微调温度,不会影响企业正常生产。
威海奥奇海洋生物科技有限公司市场部经理姜睿表示,他们响应山东云创动力能源有限公司虚拟电厂的调节,就可以在谷电电价低的基础上,额外再获得一度电一毛钱左右的补贴。像他们公司每天可以调节300千瓦的负荷,每天调节三小时,一天就可以优惠200元左右,这样一年下来就可以节省3万元左右的电费
姜睿算的这笔经济账,正是虚拟电厂带来的真金白银。据测算,当前威海云创虚拟电厂接入的1.5万千瓦可调负荷,压降时相当于保障了7000户居民的用电需求。参与调节的企业预计每年可降低电费支出3%-6%。到今年年底,云创虚拟电厂聚合的资源和调节能力还将实现翻倍增长。
姜军宁说,投运后,不仅能够提升电网的供电韧性,同时也能为威海海洋经济绿色低碳发展注入创新动力。
虚拟电厂的成功运行,是我市近期在能源电力领域促进新能源消纳的又一重要进展。接下来,市发改和供电部门将加快步伐,推动组建市级虚拟电厂服务中心,服务更多新能源企业和负荷资源,实现降低生产企业用电成本和稳定电网运行、促进新能源消纳的“多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