刚刚过去的这个夏天,济南用电负荷曾三次刷新历史纪录,但迎峰度夏期间,济南电网始终运行平稳,电力供需平衡。很多人可能还不知道,一种看不见摸不着、却能像真实电厂一样调节电力的虚拟电厂正发挥着关键作用。
日前,由济南高新科创投集团投资建设、其二级全资子公司济南高新产业服务有限公司运营的“济南高新虚拟电厂”,从众多项目中脱颖而出,成功入选全国16个“2025年虚拟电厂典型案例”之一。这标志着济南高新区在能源转型领域实现从“跟跑”行业发展、到“并跑”先进水平、再到“领跑”创新实践的跨越式突破,成为区域能源结构优化与新型电力系统建设的重要标杆。
打造虚拟电厂示范标杆
乡间民房、城市工厂屋顶的光伏板,商场写字楼里的大型空调、全天候运转的大型数据中心、街头随处可见的电动汽车充电桩,还有工业企业可灵活调整的柔性生产线……这些遍布生活与生产场景的设备,都是分散的电力资源。而虚拟电厂,正是整合、运营这类零散资源的核心平台——它并非传统意义上的实体电厂,而是一个能精准调配电力的智能“电力调度大脑”。
9月24日,济南高新虚拟电厂相关负责人在接受采访时透露,近年来,全国各地和相关企业积极探索虚拟电厂建设。2023年,济南高新区抢抓机遇,由济高科创投启动建设虚拟电厂项目,于当年获批济南市虚拟电厂建设与运营试点。
2024年7月1日,济南高新虚拟电厂正式投入市场运营,成为山东省首批且唯一持续参与电力市场交易的虚拟电厂项目,并连续两年被评为省级唯一试验示范发电储能类项目,成为山东虚拟电厂发展的标杆案例。
从“试验田”迈向“主战场”
有人问,大型空调、充电桩不是消耗电能的吗,虚拟电厂为何能运营这些资源?是的。充电桩等分散资源本身是电能消耗者,但它们可以在不影响正常运营的前提下,根据电网需求临时降低或增加用电功率。聚合这些资源,相当于虚拟电厂拥有了“负瓦特”的发电能力。虚拟电厂发展大量愿意参与电力需求响应的用户,就拥有了电力调节能力,而这,是可以进行交易的。对企业而言,如果愿意配合调整用电错峰生产,就能获得实实在在的经济补贴。
今年3月,国家发展改革委、国家能源局发布《关于加快推动虚拟电厂高质量发展的指导意见》(以下简称“《指导意见》”)。这份文件不仅是构建新型电力系统的重要配套政策,更明确了虚拟电厂在推动电力绿色低碳转型中的重要作用,标志着虚拟电厂正式从“试验田”迈向“主战场”。这份重磅文件出台之前,山东等省份已经抢先一步,率先进军虚拟电厂建设运营模式探索。
“山东在绿色能源领域根基深厚,风光新能源总装机规模稳居全国首位,构筑起坚实的绿色能源底座;同时,山东作为经济大省,工业负荷、商业设施、居民用电设备等需求侧资源丰富多元,用电体量也较大。多重因素叠加,让山东成为我国发展虚拟电厂条件最优、潜力最大的省份之一。”据济南高新虚拟电厂运营商——济南高新产业服务有限公司相关负责人介绍,一年来,济南高新虚拟电厂紧扣国家政策导向,通过配置储能等多元化解决方案,有效破解新能源入市收益难题,为新型电力系统建设提供了有益探索。
据悉,在德国、美国等电力市场化程度高的国家,虚拟电厂已实现商业化运营多年。相比之下,我国虚拟电厂还处于新业态孕育阶段。《指导意见》出台后,推动虚拟电厂项目迅速增长。未来,随着电力调频、爬坡等服务市场交易不断开放,虚拟电厂的市场空间有望进一步打开。
接下来,济南高新区将持续完善虚拟电厂配套保障措施,着力打造可复制、可推广的实践样板,为健全新型电力市场机制、推动全省能源高质量发展提供有力支撑。
全面布局绿色低碳领域
今年,我国新能源产业在政策与技术创新的双重驱动下,已从政策导向转向市场驱动。敏锐捕捉到市场动向的济南高新区,早已展开全面布局,虚拟电厂项目只是其中之一。
2024年以来,山东首个零碳智慧工厂——洛克美森(济南)零碳智慧工厂建成;新型储能装备产业园项目开工建设,首开区竣工交付;创鲁新型储能、中储国控、东方旭能等项目签约入驻。济南高新科创投资集团与中国电气装备集团投资有限公司、山东省国有资产投资控股有限公司合作成立20亿元规模电气装备产业升级基金签订合作框架协议。济南高新区还积极支持山东电工电气、山东电工时代、伊恩新动力等新能源重点企业扩展业务,推动山东电工电气集团高新液流科技公司的全钒液流储能系统集成、电堆生产等新业务快速发展。
“近年来,济南高新区锚定绿色低碳高质量发展方向,创新构建‘园区+企业’双提升绿色发展模式,以源网荷储一体化技术为依托,深度融合虚拟电厂数字化平台,全力推动零碳转型。”济南高新区东区产业发展中心相关负责人透露,高新区以虚拟电厂为核心,着力打造绿色能源产业生态,积极吸引具有强链补链作用的重大项目落地,以优质产业项目赋能招商引资“招大引强”。通过产业龙头带动产业链企业陆续落地,持续增强区域经济发展新动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