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秦线检修前夕,铁路部门通过科学调度指挥,增加车皮运力,全力增加环渤海港口方向车流。而此时,终端采购早已告一段落,到港拉煤船舶减少,环渤海港口调入明显高于调出,促使环渤海港口进入垒库模式。10月7日,大秦线秋检开始后,虽然大秦线日均进车降至100万吨,但需求同样低迷,促使港口市场出现供需两弱走势,煤价趋稳运行。
回顾九月下旬,大秦线全力增挂车皮,加快煤炭发运,日发运量一度拉高至122万吨;10月1-6日,大秦线日均发运量达到116万吨,叠加节后持续封航,促使环渤海港口库存出现止跌增加。截止目前,环渤海八港合计存煤2319万吨,较长假之前(2074万吨)增加了245万吨。进入检修阶段,大秦线的日均运量将回落至100万吨,较之前减少了10-15万吨,给产地发运带来压力。但电厂与环渤海港口在铁路检修周期内采取灵活备货策略,检修之前,环渤海港口全力加快卸车,增加场存;而下游提前备货采购,以应对即将展开的大秦线秋检。这也促使检修开始后,港口存煤并不紧张;恰恰赶上大风封航,造成环渤海港口库存拉高至2319万吨,高库存也压制了港口煤价,指数走平。施工期间,太原路局全力保障施工和运输“两不误”,利用每日上午半天时间,进行停电维修,而利用下午和夜间,力争多进车,以减少检修给港口存煤带来的影响。唐呼线、朔黄线开足马力,加快运输。预计大秦线检修期间,港口存煤不会大幅减少,而市场煤价格也不会出现大幅上涨行情。
大秦线秋季集中检修期间,很可能出现市场供需两弱局面;想利用此次秋检机会,期盼煤价上涨后出货的贸易商,希望恐怕要破灭。预计此轮秋检期间,港口煤价的走势很可能是:中低位震荡或小幅回落走势。原因如下:首先,新能源发电增加,火电发电保供压力减轻。秋季到来,南方降雨量增加,叠加天气转凉,民用电负荷回落,电厂日耗缓慢回落。其次,在经济复苏过程中,非电行业用煤需求仍相对疲软,煤炭需求端比较乏力,难以对市场形成有力支撑。再次,节前国内煤价飙升,南方沿海地区很多用户改拉长协并采购进口煤,下游电厂库存得到强势补充,促使铁路检修期间,电厂补库压力并不大。
检修期间,大秦线日均运量将从之前的日均110-120万吨降至100万吨。检修之前,铁路部门增加港口方向的车流,努力将环渤海港口库存打到较高位置;以避免检修期间,铁路调进减少,给港口存煤和下游需求带来资源紧张的影响,也避免了检修期间,煤价大幅上涨的现象。供应方面,太原路局科学调度组织,全力增加车皮运力,增加环渤海港口方向煤车调进数量,有力保障了用户用煤需求,促使港口出现短暂的供需双高景象;且在大秦线检修之前,经过突击运输,促使环渤海港口库存出现一定幅度的增加。而沿海电厂等用户也会积极配合,安排在检修之前的九月中下旬抢运北方港口煤炭,提前把电厂库存打到高位。国庆长假,放假企业较多,工业用电负荷回落,电厂库存不降反升。下游需求下降,对市场煤采购减少;叠加前期拉运后,电厂库存增加,采购告一段落,煤炭市场逐渐转淡。因此,大秦线检修期间的港口市场,会出现供需双弱走势。
近年来的大秦线秋季检修,对煤炭市场的影响并不大,更没有造成市场紧张,煤价强势上涨的现象出现。首先,大秦线可以通过古店口将原属于大秦线的部分资源转至唐呼线运至曹妃甸四港下水,将检修给运输带来的影响降到最低。其次,大秦线检修期间,朔黄线、唐呼线开足马力,增加黄骅港和曹妃甸四港的运输数量,来缓解大秦线外运减少的压力,补充环渤海港口调进数量的不足。再次,沿海电厂大都在大秦线检修之前的九月中下旬已经补库结束,在九月中下旬将煤价提前拉起;而到了九月底和十月份,由于下游阶段性抢运已宣告结束,电厂等终端仅仅维持刚需即可满足用煤需求。检修期间,下游拉运和采购行为减少,煤炭市场呈现供需双低走势;叠加淡季逐渐到来,且市场处于下行过程中,下游“买涨不买落”,采购、囤货的积极性偏低。因此,大秦线秋检期间,煤价大幅上涨的机会几乎没有,大概率是震荡或小幅回落走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