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0月12日,在桂冠电力鏖战秋汛与电力保供的关键阶段,公司所属龙滩水电站迎来历史性时刻:自电站投产以来首次拦蓄洪尾至375米正常蓄水位。这一成就标志着公司精益调度水平达到新高度,也为流域防洪、发电等综合效益发挥奠定了坚实基础。
龙滩水电站是红水河梯级开发的龙头骨干控制性工程,是国家实施西部大开发十大标志性工程和“西电东送”的重要战略项目之一,是中国大唐集团公司装机容量最大的水电站。此次拦蓄洪水至375米,不仅是对工程设计的考验,更是对流域防洪、发电、供水等综合效益的全面检验。
面对复杂水情与调度挑战,桂冠电力依托(红水河)集控中心这一“神经中枢”,以智慧调度平台为核心,打出了“预判-会商-调控”的组合拳。早在秋汛初期,集控中心便依托智慧预报系统实时追踪气象水情变化,结合历史数据与流域特性,提前10天预判龙滩水库本次洪水全过程,并滚动式更新预报情况,精准把握拦蓄洪尾的时机。
“此次拦蓄不是简单的‘等关闸’,而是精准把握每一刻的来水变化、每一次的防洪调度。”集控中心相关负责人介绍,集控中心充分发挥智慧平台优势,通过智能化调度模型动态计算来水量与下泄流量,既确保水库水位稳步抬升至设计正常蓄水位,又兼顾下游防洪安全,最大限度减轻了下游防洪压力并减少了梯级电站泄洪量。
在迎战秋汛期间,公司主要领导靠前指挥,逐日部署防汛战略,组织集控中心与水利、电网部门开展多轮联合会商,并多番与防汛部门、南网总调及广西中调视频连线,实时共享梯级电站水情、电网负荷变化及机组运行等数据,并通过优化电网运行方式,确保相关厂站高水位下机组安全稳定满发。公司本部、各电厂干部职工坚守岗位,严格执行领导带班和专人值守制度。集控中心调度大厅内,值班员紧盯屏幕上的水位曲线与发电功率变化情况,实时确保机组出力满发;厂站大坝观测站内,技术人员冒雨开展渗流、位移等安全监测,用一组组精准数据守护工程安全;而在厂房深处,运维成员手持专业仪器逐台检查机组,确保设备在高负荷下“零故障”。
随着水位逐步接近375米,龙滩水电站7台70万千瓦机组全部处于最优工况区间,发电能力达到设计峰值。9月30日起,红水河梯级电站连续满负荷运行超10天,公司单日发电量持续稳定在1.8亿千瓦时以上,10月4日更创下2.07亿千瓦时的历史单日绿电量新高——相当于每秒输出约2400度电,可满足约2000万户家庭一天的用电需求。
“满发状态下,每台机组每小时发电70万度,7台机组同时运行就是490万度的‘绿电洪流’。”集控中心调度大厅值班员介绍,为确保高水位下机组“开得出、稳得住、顶得上”,集控中心强化了24小时设备监控:一方面,通过智慧设备系统实时监测水轮机、发电机等核心部件的温度、振动等关键参数,提前预警潜在隐患;另一方面,通过智慧大坝系统加密对大坝、左右岸边坡等重要设施的巡检频次,确保龙滩这座“大国重器”以最佳状态运行。
作为广西第一大、国内已投产第七大水电站,龙滩水电站不仅是红水河“清洁能源走廊”的龙头,更是区域发展的“动力引擎”。此次拦蓄水位至375米,不仅刷新了工程拦蓄洪水纪录,更将长期发挥“调节器”作用——高水位状态下,电站的年调节能力与发电潜力将进一步提升,未来将通过灵活调度平抑流域来水波动,保障枯水期电力稳定供应,并持续为广西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输送绿色动能。
截至目前,龙滩水电站累计生产清洁电能已突破2312亿千瓦时,相当于节约标准煤约8366万吨,减少二氧化碳排放约2.21亿吨,为助力“双碳”目标实现作出了重要贡献。
当前,龙滩水库水位正稳定维持在375米附近,集控中心相关负责人表示:“我们将继续依托中心各类智慧化平台,统筹安全与效益,充分发挥龙滩‘龙头’作用,以更精准的调度、更高效的发电,为保障公司能源安全、推动社会绿色发展贡献力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