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我们 | English | 网站地图

地上铁2025届创连大会八大关键词解码产业未来图景

2025-10-13 15:46:17 5e

10月11日,地上铁“三力共擎·拐点革新”暨2025届创连大会在深圳举行。作为新能源物流行业一年一度的行业盛会,本次大会通过主论坛的深度分享,清晰勾勒出产业发展的“大势全景图”,系统擘画未来前行方向;而三大分论坛则聚焦细分领域,以精准解读与深度研讨,层层剖析产业转型升级中的 “关键深水区”,为破解行业痛点提供了极具价值的思路与视角。

2025年正值地上铁成立十周年之际,在本届大会上,地上铁绿色科技(深圳)股份有限公司创始人兼董事长张海莹发表了《十年铺路 十年急行》主题演讲,在回顾了地上铁过去十年成长的历程的同时,也展望了行业下一个十年的发展蓝图。

交通运输部规划研究院城市交通与现代物流研究所副所长甘家华、国家信息中心信息化和产业发展部副处长、商用车市场研究负责人谢国平、车百会副理事长师建华、宁德时代商用产品总工钟瑞坤、华夏金租副总裁郑静、罗戈网CEO TRACY等三十多位各行业及领军企业代表分别就政策解读、行业趋势、技术创新、生态协同、场景共建等发表了演讲,共同为新能源物流行业的下一个发展周期锚定了核心基调与行动路径。

本文梳理出大会上高频探讨的八大行业关键词,精炼展现2025年创连大会核心成果,全景化描绘从“竞争逻辑”到“发展范式”的深刻变革。

关键词1:【质变拐点】

从政策端交通物流趋势研判、新能源车辆智能化路径解读,到市场端商用车渗透率逼近关键阈值,新能源乘用车50%与新能源商用车30%的渗透率之间的差距,是新能源物流行业已跨越“政策驱动求量”的初级阶段,进入“效率驱动求质”的质变周期。这一拐点并非 “触底复苏”的被动调整,而是行业发展正式换挡提速,驶入高质量增长的快车道。交通运输部规划研究院城市交通与现代物流研究所副所长甘家华先生对此表示,“十五五”期间,交通物流产业将围绕“一体化融合、安全化提升、智慧化升级、绿色化转型”四化推进,进一步巩固拐点成果;2025年交通物流市场保持较快增长,公路、铁路、高速公路运行稳中向好,货运量与GDP增速匹配,市场基本面扎实,成为行业变革的支撑底座。行业层面数据显示,今年商用车市场的景气度走高,呈现出“重、轻卡共同驱动”的新格局。物流行业则告别单一运输方式、单一环节运营,向“门到门”“端到端”的全程物流服务演变,多式联运成为主流。除此之外,行业对新能源的态度发生根本转变,从过去政策倒逼合规,变为市场、技术赋予信心后的主动选择,大规模设备更新政策进一步推动这一趋势发展,行业质变拐点已现。

关键词2:【价值共生】

拐点之上,没有企业是孤岛,从主机厂的车型定制、后市场的维保网络联动,到数据端的跨主体流通、金融端的场景化支持,唯有通过深化产业分工、强化能力互补,构建一个价值共生的新型生态体系,才能聚合全链条力量。

地上铁绿色科技(深圳)股份有限公司创始人兼董事长张海莹在会上表示,价值共生的核心是行业生态中每个企业、个体、从业者及终端用户都能拥有生长空间,而非单一企业的独大,这也是创连大会“三生万物”的内涵。下一个十年,地上铁更将自身定位成“行业连接器”,致力于连接八大行业、八千多家客户及城乡物流,构建能源、信息与实物交互的立体网络,推动产业链各环节互联互通,共同将行业“孤岛”连成“大陆”;与此同时,地上铁更将同行业中的各家企业、机构一道,制定行业标准,全力促成行业的SOP,真正实现“车同轨,书同文”,将行业、产业做强做实,惠及千千万万的终端客户。

关键词3:【数据资产】

人工智能的范式正从“以模型为中心”转向“以数据为中心”,高质量数据不再仅是训练的原料,更是AI能力跃升与“人工智能+”落地的核心驱动力。从顶层政策研判与市场决策、车辆配置优化、服务定制升级到补能网络布局,数据资产应用贯穿于技术、场景、运营各个环节。

地上铁绿色科技(深圳)股份有限公司车服网络首席市场官康平陆明确,地上铁从成立之初即确立“数字化”基因,新能源物流车与传统燃油车的本质差异在于可植入“数字化能力”,这使得车辆数据、运营数据能成为可管理、可挖掘的“数据资产”。他还进一步强调,地上铁的数据资产价值挖掘分两个阶段,第一阶段为赋能后端资产管控,提升存量资产价值;第二阶段为赋能前端产品创新,创造增量资产价值,最终贯穿汽车“研、产、供、销、服”全生命周期,让数据资产成为驱动行业价值升级的核心载体。最终,依托 生态协同放大数据资产的网络效应,以安全合规保障数据资产的长期价值。

关键词4:【数智化驱动】

无论是运营决策的智能优化,还是产品服务的精准匹配,或者是风险管控的效率提升,数智化正推动新能源物流车从粗放的“经验依赖”向精细化的“算法管理”跃迁。

车百会副理事长师建华认为,新能源物流车智能化驱动具备技术基础、现实需求与发展条件,且呈现明确的推进趋势,同时需突破瓶颈并协同发力。在技术基础与融合价值上,大数据、人工智能、5G、云技术、物联网、传感技术的突破推动汽车行业智能化网联化发展,电动化与智能化 “两化同行” 可实现智能能源管理、数据协同共享以提升运营效率,并促进新能源汽车与智能交通、绿色能源、智慧城市的融合。倡导自商业模式创新入手,推动行业从单点优化迈向系统化提效,商业体系从重资产转向轻资产,车辆从单纯承载工具向智能终端、移动仓、分布式储能延伸,形成“选车-购车-用车-换车”全生命周期服务平台。

关键词5:【标准共建】

行业正告别“技术路线分散、标准不一”的野蛮生长阶段,数据基础设施标准建设、技术路线的收敛融合,不仅是国家政策的导向,更是走向高质量发展的必经之路。统一数据接口、规范流通机制、构建可信生态,成为数场融合落地的前提,而掌握标准制定权的主体,将在未来产业竞争中占据主导地位。

中国汽研后市场事业部/车百中汽公司董事长许书军认为,当前汽车行业数据流通面临数据孤岛、确权模糊、安全无保障、定价无依据等痛点,而统一的行业标准与共识规则是打破这些壁垒的关键,需从规则体系搭建、标准内容覆盖、联合共建机制三方面推进行业标准共建。他强调,数据流通的核心矛盾在于数据持有方不愿共享与行业需要数据协同的冲突,因此需建立系统化、闭环化的共识规则,明确数据流通全链路的“权责利”,具体需联合全产业链企业,制定可落地的行业标准,更需以“可信数据空间”为核心载体,推动技术体系收敛、场景应用融合、生态主体协同,最终服务全产业链数字化转型。

关键词6:【灵活配置】

面对市场需求的不确定性与场景的多元化,从车辆参数的动态调整到资产资源的按需调度,再到服务模块弹性组合,“灵活配置”成为企业应对变化、降低成本的关键,也是实现精准服务的基础。

本届大会上,地上铁和罗戈研究共同发布了《2025TCU柔性配置白皮书》,其核心围绕TCU(全生命周期总使用成本)展开,TCU用更全面的全生命周期视角,衡量车辆服务对成本效率的影响,为行业提供标准化、可落地的配置方案,推动“三力”在细分场景的深度融合。

白皮书强调,柔性配置需通过场景化灵活落地的核心是按场景、按线路动态搭配资产与服务,而非单一模式套用。灵活配置不仅涵盖“资产获取”还延伸至“全链路服务”,无论选择购置、租赁还是外包均需匹配场景化服务,最终达成从“车的管理”到“效率的柔性释放”的终极目标。

关键词7:【全链提效】

效率是行业的“血脉”,只有将数据转化为效率提升的动力,才能真正实现产业价值。“运营效率”已从传统成本控制升级为新能源物流车全生命周期的“价值创造”。通过模式创新整合资源、通过网络共建填补认知短板、通过技术应用优化流程,行业正形成一项关键共识:竞争焦点必须从单纯的“车辆供给”,转向更高维的“全周期效率服务”。

广州从盛货运总经理曹飘雨称,物流企业全链路效率提升需从工具、司机服务、资产运营及外部协同多维度发力,实现全链路效率最大化。他还特别强调,运营端可借助地上铁“安行达”系统提升驾驶安全与事故处理效率,通过其“车管家系统”大幅节省人力成本,外部协同端则深化与地上铁的合作,依赖其历史数据优化资产决策,同时扩大租赁体量、加强售后维保,弥补自身在金融资源与全国性服务网络上的短板,实现全链路效率互补与提升。

地上铁绿色科技(深圳)股份有限公司销售渠道中心总经理常向军指出,地上铁未来将以资产赋能为基础,链接生态伙伴(主机厂、合作伙伴、服务网点等),通过产品、资产、保险、维保、系统的全环节协同,提升整体运营效率,共享绿色收益;与此同时, 提出以“HIO 模式”(资产赋能、网络共建、助力效力提升)为全链提效基础,将地上铁储备的能力转化为方案移植给合作伙伴,弥补其能力缺口,形成市场竞争力;该模式未来将占地上铁业务40%份额,与合作伙伴共建新能源运营主流模式。在新能源快速增长期与合作伙伴共同做大市场,实现利润与社会责任双赢。

关键词8:【场景价值】

城配物流需要更灵活的智能配置,餐饮冷链需要更精准的温控安全,快消分销需要更低的运营成本,城际快运更需要兼顾续航与司机收益,新能源物流车的落地只有通过实战验证技术可行性、商业模式可持续性,才能让创新真正转化为行业价值。

本届创连大会上,来自蜀海供应链、时代新安的代表分别从冷链、快消快运等行业分享了不同场景“新能源化”时面临的痛点。蜀海供应链自营车事业部运营总监吴瑞锦强调,餐饮供应链场景下的运力价值落地,要聚焦餐饮连锁门店配送场景,围绕该场景的夜间高强度、多温层需求、多点配送、数据断层等痛点,通过与地上铁合作,实现场景化运力价值释放。时代新安坤势产品线总监刘李盼则聚焦城际物流场景(250-300公里以上),针对该场景高速能耗高、续航不足、高寒适应性差的核心痛点,以其坤势底盘技术为核心,实现场景化技术价值落地。




责任编辑: 江晓蓓

标签:地上铁,新能源物流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