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能源
- 您现在的位置:
- 首页
- 新能源
- 太阳能
- 我国海上光伏发展现状及海上光伏支架厂家推荐
我国海上光伏发展现状及海上光伏支架厂家推荐
2025-10-15 15:51:11
5e
随着光伏行业的持续增长,陆地光伏资源日渐压缩,受土地、环境等因素制约,众多企业将目光聚焦于海洋光伏领域。海上光伏系统多安装于海洋开放水域,可与海上制氢、海洋渔业、海上风电等产业融合,构建“海洋光伏+”的综合发展模式,前景广阔。据中国光伏行业协会预测,理论上我国可用于开发海上光伏项目的海洋面积约71万平方公里,潜在装机容量超百吉瓦。
2023年,国家能源局能源工作指导意见中提出启动建设海上光伏,加速推动海上光伏电站建设进程。为积极响应“十四五”规划中大力发展海上光伏产业的战略目标,山东、浙江、福建等沿海各省通过鼓励、补贴、优化审批、加强监管等相关政策措施,进一步支持海上光伏项目投建与技术创新。
目前,海上光伏项目按照不同的安装方式可分为漂浮式和桩基固定式两大技术路线。漂浮式海上光伏系统通过浮体结构和锚固系统使光伏组件浮于海面,适用于水深大于5米的近海海域。桩基固定式海上光伏系统通过在海床植入桩基为项目提供稳固支撑,适用于水深小于3米的近岸、滩涂、内海水域等环境。
桩基固定式技术较为成熟,多与渔光互补结构结合,目前已有大型项目投入应用;而漂浮式结构则受海水深度、盐度和海上风浪影响,需攻克更为复杂的技术难点,目前国内还处于示范性项目阶段。
目前,我国已在山东、福建、广东等地建成了多个海上光伏示范项目,相关介绍如下:
迈贝特新能源业务全面覆盖光伏支架应用场景,深入研究水上光伏支架系统领域多年,并积极探索海洋清洁能源技术,是业内备受认可的海上光伏支架厂家之一。迈贝特与中国船舶集团第七二五研究所联手推动的海上漂浮光伏系统示范项目,在24年1月成功投入海洋实证应用。该海上太阳能支架系统采用了防火防腐的无机惰性材料,系统寿命达25年以上,能够适应“CX“和“Im2、4”的极端海洋腐蚀环境。项目占据海域面积563.286平方米,采用了192个浮筒支撑组件,可适应1.5米浪高和45米/秒风速。
中国石化是世界最大的能源化工企业之一,其业务涉及广泛,构建了石油天然气一体化产业链,同时布局清洁能源领域,加速绿色低碳转型。
今年7月2日,中国石化青岛炼化7.5MW全海水环境漂浮式光伏项目正式建成投用。该电站所在水域与海域联通,采用创新漂浮式光伏结构,通过冷却效应提高发电效率。项目采用了中国石化与诺斯曼能源团队共同研发的抗盐雾腐蚀、抗藤壶附着的特制浮体与支架,以及水下锚固系统,可抵御13级大风、适应3.5米潮汐落差,对沿海、浅海地区的漂浮式光伏应用推广具有重要示范作用。
华能集团作为重要的国有企业,一直致力于推动清洁能源转型。 24年10月,该集团自主研发设计的 “黄海一号”抗浪型漂浮式光伏平台,在山东半岛南部黄海海域完成了主体安装,并开始进入投运准备阶段。项目采用了桁架式钢塑混合六边形浮体构型,便于大面积模块化拼接,其稳定和抗风性能有效应对海上狂风和波浪的挑战。该平台开启了为期一年的漂浮式海上光伏实证数据采集分析等工作,为大面积实施海上光伏平台施工提供试验数据支撑。
中广核集团作为国际领先的清洁能源集团,以核电为核心业务,并专注清洁能源的生产供应,致力于为全社会提供清洁能源产品及服务。其在山东烟台招远的400MW海上光伏项目成功实现并网,采用了桩基固定式支架系统以及双面双玻组件。项目利用"电建海装001号"新型打桩船,有效提升了打桩效率,降低施工成本。
三峡集团作为全球最大的水电开发运营企业和我国领先的清洁能源、生态环保集团,具备雄厚的实力。其投身于海洋清洁能源的研究当中,并取得了一定成效。今年4月29日,三峡集团东山杏陈180MW海上光伏电站项目在福建实现全容量并网,被称为我国首个建设在高风速海域的海上光伏项目。项目团队采用“多桩+斜撑”整体支架结构和抗台风型基础设计,与高性能施工设备结合,成功克服了海洋环境的侵袭和潮汐区难以安装的难题。
中交三航局成立于1954年,业务覆盖水工、路桥、海上风电等全土木工程领域。今年9月,由该企业承建的国家能源集团国华HG14海上光伏项目主体顺利完工,成为国内首个吉瓦级桩基固定式海上光伏项目。项目采用了“四桩基础+光伏平台”的结构设计,主创团队研发了适用于浅海区安装的稳固桩基平台以及海上光伏浮式稳桩平台钢管桩沉桩施工技术,高效落地该项工程。
尽管发展迅速,海上光伏仍然面临着海洋环境腐蚀、海洋生物附着、后期运维成本高等难题。未来,行业需重点突破防腐材料、结构设计、智能运维等技术方向,进一步实现海上光伏的规模化、智能化与长周期稳定运营,开启中国海上光伏新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