甘肃电力工业写下了浓墨重彩的一笔——今天上午8时16分,在位于河西走廊戈壁深处的甘肃电投常乐发电公司,随着6号机组满负荷试运行完成,该公司总投资205亿元的6台100万千瓦燃煤机组全部投入商业运营。这标志着我省建成全国最大百万千瓦级调峰火电厂,将为甘肃新能源送出提供必要的支撑,有效提升新能源外送能力,为国家“西电东送”作出重要贡献。
我省风光资源丰富,然而,风力、光伏发电具有间歇性和波动性,会对电网造成冲击。通过建设高效节能的煤电能源,为河西走廊新能源基地建设做配套电源,从而提高电网调峰能力,迫在眉睫。2017年9月,作为我国首条大规模清洁能源外送通道——祁韶±800千伏特高压直流输电工程唯一配套调峰电源,常乐发电公司一期4台100万千瓦机组开工建设。
历经3年艰辛努力,2020年9月,常乐发电公司1号机组投产发电。随后,剩余3台100万千瓦燃煤机组陆续建成投产,常乐发电公司调峰能力逐渐增强,甘肃风电、光电等新能源与火电得以打捆起来,源源不断地输送到湖南。截至目前,常乐发电公司1-4号机组累计发电747亿千瓦时,与我省河西地区打捆外送至湖南等华中地区电力累计达到1632亿千瓦时。
为了持续提升调峰能力,为甘肃绿电外送“强筋壮骨”,甘肃电投集团抢抓“双碳”机遇,于2023年4月开工建设常乐发电公司二期2台百万千瓦机组扩建工程。
二期5号、6号机组开工建设以来,3000多名建设者在酒泉市瓜州县茫茫戈壁滩上,克服夏季高温暴晒、冬季寒风刺骨和长达百天大风天气带来的重重困难,仅用不到一年半的时间,建成超级“能源工厂”。常乐发电公司工程技术部主任王慧说,二期项目建设之所以能够提速,同时又更安全、质量更好,关键在于AI智慧工地、网格化精细管控、全过程监督体系等一系列创新管理方式的广泛应用。
八载艰苦鏖战,今朝一日梦圆。现在,常乐发电公司二期5号、6号机组投产后,可与一期1号—4号机组同时“火力全开”,年发电量可达330亿千瓦时,年工业产值可达100亿元。可支撑我省河西地区新能源基地每年发电600亿千瓦时,外送400亿千瓦时,实现我省河西地区火电和新能源打捆稳定送出和跨区域大范围优化配置,助力甘肃打造全国重要的新能源及新能源装备制造基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