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秋十月,决战收官战的号角已吹响。东方氢能产业园内一片热火朝天的忙碌景象,作为四川氢能产业发展的“主力军”,园区正围绕燃料电池产能攻坚、全省首条氢气瓶检验线等重点任务,以实干按下四季度“快进键”,为成都“绿色氢都”建设注入滚烫动能。
燃料电池生产冲刺:
保订单交付 建产业链闭环
走进园区燃料电池生产车间,自动化设备轰鸣作响,工人们各司其职,每一条生产线都在高速运转。
东方电气氢能(成都)有限公司副总经理陈亮介绍:
今年四季度,企业肩上扛着的任务担子很重——既要完成成都市“揭榜挂帅”项目后续燃料电池产品的交付,还要精准对接物流企业、市政单位等客户的订单需求,确保全年生产目标稳稳落地。
为了让产能“跟得上”订单,陈亮介绍:
企业在供应链协同与生产线调试上下足了功夫:一边紧锣密鼓打通上下游环节,解决原材料供应、零部件配套的堵点;一边优化生产流程,让每一道工序衔接更顺畅,全力保障燃料电池生产“不停步”。
更让人期待的是,园区制氢加氢一体站的投运筹备已进入冲刺阶段,陈亮表示,园区正积极对接成都市经信局,推动加氢站管理办法尽快出台。待一体站投运后,将为园区企业带来稳定、低成本的氢源,不仅能支撑燃料电池研发与生产需求,更能串联起“制氢—储氢—用氢”的产业链闭环,让产业发展“底气”更足。
氢瓶检验线全面运行:
解企业难题 强产业支撑
另一边,园区内的国家市场监督管理总局技术创新中心,四川省首条氢气瓶检验线的“服务热度”同样高涨。
自今年9月投运以来,这条检验线已成为氢能汽车的“安全卫士”,从公交车辆到运输车辆,各类氢能装备均可在这里得到专业检测。
陈亮在采访中透露:
检验线目前已为德阳公交、郫都公交、乐山运输等企业提供氢能车“体检”服务。
据悉,全省首条氢气瓶检验线集成多项智能化、自动化专业设备,实现拆卸、传输、置换、气密性和水压测试等自动化作业,每年可满足5000支车用压缩氢气纤维全缠绕气瓶的检验需求,对检验不合格的气瓶,将立即判废并永久消除使用功能,杜绝再次流入市场,从源头保障氢能汽车的使用安全。
该检验线的运行填补了四川省氢瓶检验领域的空白,有效解决四川此前氢瓶“送外检验”的困境,帮助省内氢能企业大幅削减氢瓶检验运输成本。
陈亮举例说:
“家门口”的检测服务,带来的不仅是成本降低,更是效率和收益。氢能公交车完成检测后,当天就可重新投入线路运营,不用来回折腾,效率高太多”。这种本地化服务不仅大幅降低了企业的检验成本、缩短了检验周期,更帮助企业优化营运安排,提升了车辆使用效率。
生产、检测齐头并进,还带动了园区产业生态的“连锁反应”,为让燃料电池“有车可用”,园区凭借制氢加氢一体站优势,推行“以站带车”模式,通过与本地大型物流企业洽谈,计划促成1至2家物流企业达成合作,推动10至30台燃料电池物流车跑起来、用起来,让氢能应用从“实验室”走向“物流场”。
对于已签约的企业,园区更是拿出“全流程”服务,从工商注册、政策咨询再到市场对接,一路“护航”,确保签约企业四季度完成注册与装修设计,争取早日实现实质性入驻,让园区产业集聚效应越来越强。
从燃料电池车间的机器轰鸣,到氢瓶检验线的细致检测,东方氢能产业园正用实打实的行动冲刺四季度。
陈亮表示:
这不仅为完成年度目标任务,更在搭建四川氢能产业更完善的“制取—储运—应用—检测”链条,为成渝氢走廊建设筑牢安全保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