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态环境部近日向媒体公布了今年9月和1月—9月全国环境空气质量状况。前三季度,我国环境空气质量总体持续改善,全国339个地级及以上城市PM2.5平均浓度为26.0微克/立方米,同比下降5.1%;PM10平均浓度为45微克/立方米,同比下降4.3%。平均空气质量优良天数比例为87.6%,同比上升1.8个百分点;平均重度及以上污染天数比例为1.1%,同比持平。
从168个重点城市来看,咸阳、兰州、天津等20个城市空气质量相对较差;海口、拉萨、黄山等20个城市空气质量相对较好。
根据生态环境部公布的数据,今年1月—9月,空气质量较差的后20个城市依次是咸阳、兰州、天津、太原、焦作、开封、新乡、西安、徐州、临沂、鹤壁、唐山、安阳、邢台、聊城、德州、菏泽、阳泉、临汾和淄博市。
其中,陕西省咸阳市、甘肃省兰州市、天津市空气质量较差,在168个重点城市中排名靠后。
今年以来,咸阳空气质量排名下滑明显,上半年多次进入空气质量较差后20,且一季度咸阳位列168个重点城市倒数第2位。除咸阳外,西安作为省会城市,排名亦不容乐观,位列168个重点城市倒数第8位。上述2地是陕西省仅有的两地进入后20的城市。
此外,山西省有3地落入后20,分别是太原、阳泉、临汾。近几个月,太原排名下滑明显,8月曾位列168个重点城市倒数第1位。
作为汾渭平原重要省份,陕西、山西两省大气环境质量能否保持稳定并实现持续改善,关系重大。数据显示,1月—9月,汾渭平原13个城市PM2.5平均浓度为30.9微克/立方米,同比下降16.5%;O3平均浓度为165微克/立方米,同比下降9.3%;平均优良天数比例为75.3%,同比上升9.4个百分点,区域空气质量整体改善成效显著。
前三季度,甘肃省兰州市空气质量排名靠后,位列全国168个重点城市倒数第2位,是甘肃省唯一进入空气质量较差后20位的城市。近几个月,兰州空气质量出现反复。其中,7月、8月两个月,兰州同时进入空气质量较差的后20和PM2.5浓度较高的后20,大气污染防治面临阶段性压力。
从省级层面来看,前三季度,山东和河南两省分别有5地进入168个重点城市空气质量较差的后20,数量相对较多。
具体来看,山东省有临沂、聊城、德州、菏泽、淄博;河南省有焦作、开封、新乡、鹤壁、安阳。上述城市均位于京津冀及周边地区。数据显示,今年上半年,河南省有9地进入空气质量较差的后20位城市,根据1月-9月数据显示,许昌、漯河、洛阳和郑州四地已退出后20,空气质量改善成效显现,但焦作、开封、新乡、鹤壁、安阳5地改善情况相对较为缓慢,仍处于后20之中。
山东省进入空气质量较差后20的城市包括临沂、聊城、德州、菏泽、淄博。对比上半年数据,此前上榜的枣庄已退出该榜单,但德州、淄博两地新增进入后20,导致全省前三季度上榜总数较上半年增加1个。
从省级层面来看,前三季度168个重点城市中,空气质量较好的前20城市,广东省有5地,分别是珠海、惠州、深圳、中山、江门,数量最多。
与1月-6月相比,前三季度广东省进入前20的数量虽然减少1个,但仍以5地入选的规模保持最多。从具体排名来看,珠海、深圳、惠州等城市稳居前列。
除广东省外,浙江省有3地进入前20,分别是舟山、丽水、台州,数量仅次于广东省。
此外,河北省张家口市、承德市,福建省福州市、厦门市也进入前20,两省各有2地入选。
从整体来看,空气质量较好的城市多集中在东南沿海地区。尤其广东、浙江两省份表现突出。京津冀及周边地区近年来在降低PM2.5浓度方面成效显著,但在前20排名中的占比仍然较低。此外,汾渭平原没有城市进入前20,仍需持续深化相关工作,推动空气质量进一步改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