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期,光伏企业三季报集中发布,总体基本符合预期。大部分企业业绩均有所回暖,部分企业还在第三季度实现盈利,但也有一些企业超出预期,例如在2024年亏损近27亿元的弘元绿能。
10月30日,弘元绿能发布2025年第三季度报告。前三季实现营收56.84亿元,同比增长6.54%;归母净利润2.35亿元,实现扭亏为盈。
乍一看,这个业绩并不是很亮眼,要知道的是,2025年上半年,弘元绿能实现营收32.29亿元,同比下降19.52%;归母净利润亏损2.97亿元。
到了第三季度,弘元绿能实现营收24.56亿元,同比增长85.50%;归母净利润5.32亿元,不仅把前三季度营收变成了正增长,还填上了上半年的亏损。
光伏黑马,再次震惊行业。
光伏黑马的诞生
资料显示,弘元绿能成立于2002年,2004年通过生产光伏专用设备切入光伏领域,2018年成为光伏切片机龙头,同年成功上市。
2019年,弘元绿能进军硅片环节,宣布在包头投资建设年产5GW单晶硅拉晶生产项目,总投资30亿元。
短短三年间,弘元绿能年营收就从30亿元提升至219亿元,归母净利润也从5.33亿元上涨至30.11亿元,并成为隆基绿能和TCL中环的第三大硅片供应商,被称为光伏黑马。
在此过程中,弘元绿能受到了硅料价格上涨的困扰,同时也看到了双良节能、华民股份等企业闯入硅片赛道,硅片利润率肯定难以持续。
刚刚在光伏行业站稳脚跟的弘元绿能,马不停蹄开始了全产业链布局。
2021年3月,弘元绿能宣布与江苏中能硅业进行30万吨颗粒硅生产及下游应用领域的研发项目合作;2022年2月,弘元绿能宣布投资建设年产15万吨高纯工业硅及10万吨高纯晶硅项目。
2022年8月,弘元绿能公告称拟在徐州投建包括年产25GW单晶硅切片及年产24GW N型高效晶硅电池生产项目,项目总投资预计150亿元。
2023年4月,弘元绿能又公告称拟在江阴临港经济开发区投资建设年产16GW光伏组件项目,项目总投资预计50亿元。
业绩急转直下
深度垂直一体化布局,不仅让弘元绿能的资本支出大幅增加,也让其业绩受到了大幅下滑,甚至出现大幅亏损。
2023年,弘元绿能实现营收118.59亿元,同比下滑45.87%;归母净利润7.41亿元,同比下滑75.58%。硅片出货量被双良节能反超。
2024年,弘元绿能实现营收73.02亿元,同比下滑38.42%;归母净利润亏损26.97亿元,由盈转亏。让弘元绿能的全产业链布局饱受质疑。
维科网光伏注意到,尽管在2024年出现大幅亏损,但弘元绿能的产销节奏把控非常精准。
2024年其硅片产销率为97.54%、单晶硅电池产销率101.55%、单晶组件产销率97.59%、硅片生产设备产销率250.00%。为其在2025年的盈利埋下伏笔。
率先盈利的深层逻辑
正如前文所述,2025年上半年,弘元绿能实现营收32.29亿元,同比下降19.52%;归母净利润亏损2.97亿元,同比收窄74.35%。在行业“寒冬”期止住了颓势。
进入第三季度,硅料价格有所回暖,弘元绿能凭借深度垂直一体化布局,率先实现盈利,再次显示其对产销节奏的精准把控,更展现其超强的执行力。
2019年,上市第二年的弘元绿能就敢于豪掷30亿元切入硅片赛道;取得成功后,又看到了大批企业涌入硅片环节,果断向上下游产业链延伸,深度布局光伏产业链;第三季度,很有可能是通过增加硅料产量,从而率先实现盈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