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我们 | English | 网站地图

  • 您现在的位置:
  • 首页
  • 新能源
  • 氢能
  • 梁志鹏:能源绿色低碳转型需要绿氢这条新路径

梁志鹏:能源绿色低碳转型需要绿氢这条新路径

2025-11-07 09:47:55 氢能促进会   作者: 氢能促进会  

11月3日,由内蒙古自治区锡林郭勒盟行政公署、中国产业发展促进会主办,锡林郭勒盟能源局、西乌珠穆沁旗人民政府、中国产业发展促进会氢能分会承办的“绿色氢氨醇产业集群推进会”在锡林浩特召开。

中国能源研究会可再生能源专委会主任委员,国家能源局新能源和可再生能源司、法制和体制改革司原副司长梁志鹏出席大会并发言。他指出,绿氢是能源绿色低碳转型乃至经济社会绿色低碳发展的重要途径,既是风电和太阳能发电消纳转化的一种方式,也可以对工业生产的煤炭、天然气等原料进行清洁替代。我国亟待完善支持绿氢(氨、醇)的相关政策,推动氢能这个未来产业尽快实现产业化发展,为能源绿色低碳转型开辟新途径,为经济发展增添新动能。

01

绿氢发展大势所趋

绿氢作为一种清洁能源载体,可储存和运输,有助于解决可再生能源的间歇性问题,同时又可以作为新型的工业原料和交通燃料,推动工业和交通领域深度脱碳。从具体的应用领域来看,绿氢主要应用于以下三个方面:一是替代化石燃料,绿氢可作为无碳燃料替代石油和天然气,减少温室气体排放,助力能源绿色低碳转型。二是储能与运输,绿氢具有高能量密度,可作为储能介质,还可以转化为便于运输和储存的氨、甲醇等液体燃料。三是工业原料应用,绿氢可用于钢铁、化工等工业领域,替代传统碳基原料,减少对矿产资源的消耗,降低工业生产过程中的碳排放。

目前,美国、德国、英国以及我国在内的全球主要经济体,已制定清晰的绿氢发展战略和路线图,制定阶段性的绿氢使用规模目标,采取财政补贴、税收抵免等政策,并支持氢能输送管道等基础设施建设。我国制定的《氢能产业发展中长期规划(2021-2035年)》明确到2025年可再生能源制氢量达10-20万吨/年,到2030年,形成较完备的氢能产业技术创新体系和清洁能源制氢供应体系,规划确定的发展目标与核心任务,为我国绿氢产业发展绘就了蓝图。‌

“十四五”期间,我国涌现出一批绿色氢氨醇示范项目,包括首个年产能万吨级光伏绿氢示范项目——新疆库车绿氢示范项目、年产能32万吨的远景能源赤峰绿氨项目、年产能18万吨国家电投大安绿氢合成氨一体化项目等。与此同时,我国钢铁企业的氢冶金应用也如火如荼,涌现出河钢张宣科技120万吨氢冶金示范工程、宝武湛江100万吨氢基竖炉项目、兴国铸业高炉富氢冶炼项目等。

02

破解绿氢发展难题

梁志鹏分析认为,当前绿氢发展面临成本高、缺乏稳定市场需求、基础设施尚待建立、缺乏足够政策支持以及监管不适应五方面制约。

基于上述分析,他就完善支持绿氢产业发展等政策提出四方面建议:一是聚焦电价政策,鼓励按照绿电自发自用或者绿电直连模式为绿氢(氨、醇)生产提供绿电,研究对此类绿电使用减免电力消费等方面有关附加的政策。同时地方政府应积极推动降低风电、光伏发电项目开发的非技术成本。

二是聚焦市场需求,对绿氢应用的重点领域,如石油炼化、合成氨、甲醇,国家可采取政策措施拉动市场需求,包括设定单位产品碳强度限额指标,在产能调控中鼓励上绿色产能,绿氢消费的产能可转为增量产能,以及国家直接规定有关行业的绿色能源消费最低比重等。

三是聚焦产业发展,绿氢还处于技术产业化发展阶段,应鼓励产业链、供应链协同创新。他建议国家支持依托重大工程集中开展绿氢科技攻关和集成应用示范,加速有关先进绿氢技术的产业化发展。

四是聚焦监督管理,健全国家能源管理部门牵头、多部门参与的氢能产业协调管理机制,重点解决制氢项目的厂址选择以及审批管理、氢能安全监督管理机制、制输储用设备检测和认证体系。

对于锡盟绿氢产业高质量发展,梁志鹏提出以下建议:一是发挥资源优势,放大自发自用或者绿电直连低成本绿电生产绿氢(氨、醇)的优势;二是地方政府支持,统筹规划风光绿氢发展,降低企业使用风电和光伏发电的用电成本,将绿色资源优势转化为经济发展优势;三是优先就近用氢,优先选择当地潜在使用绿氢企业,就近建设绿电-绿氢-用氢设施;四是完善监督管理,严格执行国家标准,对项目的先进性提出要求,要求项目单位采用经过严格监测和规范认证的产品,鼓励项目投资企业与上游设备制造企业,按照产业链、创新链协同模式,推进技术研发和项目建设。




责任编辑: 张磊

标签:绿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