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冬明春,南方电网经营区域用电需求将保持较快增长,预计最高负荷需求达2.39亿千瓦,同比增长9.4%,电力供需形势总体平衡。天气方面,季节内气温变化呈现“冷—暖—冷”的“过山车”式特征,12月中旬起将迎来今年首轮大范围低温凝冻天气,凝冻最强时段预计出现在明年1月下旬到2月上中旬。
在黔桂交界海拔近千米的高山大岭间,南方电网公司正加快开展“黔电送粤”关键线路500千伏黎桂乙线抗冰加固改造。现场人员克服地形陡峭、阴雨湿滑、运输不便等困难全力开展组塔,力争在寒潮到来前完成新建杆塔11基、改造线路4.123公里的抗冰加固改造项目。
在地处高寒山区的云南昭通,输电线路常年经受冰雪“袭击”。近年来,南方电网公司持续完善昭通地区网架结构,形成了以5座500千伏变电站为电源支撑、10座220千伏变电站为骨干网架的坚强主网结构,同时完成238条输配电线路抗冰加固,220千伏及以上中、重冰区输电线路全部具备融冰能力,建成9套固定式、1套移动式、2套配网交流在线融冰装置,9套融冰装置75条线路具备程序化融冰功能。
今年以来,南方电网公司共安排实施119个主网、186个配网年度防冰项目,增强电网韧性,并组织相关单位完成全部158套融冰装置、3234套覆冰监测装置的预试定检及消缺。
南方电网公司将“电力+气象”作为应急指挥决策、资源前置的关键指挥棒。11月10日,贵州电网公司铜仁供电局在35千伏万豹兴下T线021+3号铁塔上成功安装投运南方电网公司首个气象多物理量传感器。
“以往,输电线路主要通过人工、无人机等方式巡线,但这些方法易受天气制约,且输电线路多跨越崇山峻岭,运行维护难度较大,现有的在线监测设备往往功能单一、信息集成度不高。”铜仁供电局生产技术部总经理李辛巍说,该设备专门针对输配电线路微气象区域环境设计,集成导线温度、振动、电流、海拔、可见光图像、红外图像、环境温湿度等10个物理量和低功耗神经网络处理器,可实时采集温湿度、风速风向、气压、降雨量、光辐照等关键气象数据,实现复杂微气象环境全要素监测。
南方总调最新发布的南方电网经营区域今冬明春(从今年12月到明年2月)气候趋势预测情况显示:南方地区平均气温接近常年同期至略偏低,降水偏少,以“干冷”为主,云南、贵州、广西覆冰范围接近常年。风光方面,云贵准静止峰略偏强,影响云南冬季风光发电较常年偏小;广西整体风速偏大、光照偏强,尤其是寒潮影响期间,北风增强。
据了解,自2021年以来,南方总调与国家气候中心、区域气候中心、五省(区)气象局等专业气象部门定期开展会商,提前揭示冬季前暖后冷、汛期丰枯逆转等重大天气转折及超强龙舟水、持续性高温、干旱等异常气候事件,对电力供应、清洁能源消纳和防灾减灾具有重要指导作用。
“我们研发的新一代气象系统,与南网智瞰系统实现了‘设备+气象’深度融合。”南方总调水新处经理王皓怀介绍,这套系统将电网设备、智瞰地图、气象信息深入融合,实现灾害影响区域关键线路和厂站信息的可视化展示,更加精准预测对电网安全可能造成较大影响的电力设备设施,为抗灾应急提供了更为翔实的依据,有力推动应急抢修资源前置决策从被动响应到主动引导、从经验驱动到数据驱动。
“在防灾减灾系统,我们首次建立了覆盖短中长期的覆冰预测能力,研发并上线生产指挥防冰智能体V1.0。”南方电网公司输配电部输电管理主管钟华赞介绍。今年首次上线了数据驱动的覆冰中长期预测算法,对已有的物理机理驱动的覆冰短期预测形成了有效补充;通过生产指挥防冰智能体,可以实现寒潮强度、融除冰需求、主配网设备受损、用户停复电风险的预估研判,支撑生产指挥“六预”作用发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