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我们 | English | 网站地图

电力数据看经济丨浙江经济的韧性与挑战

2025-11-25 14:22:03 浙电e家
数据显示,2025年1月至10月,浙江全社会用电量6087.8亿千瓦时,同比增长7.8%,显示浙江经济在“十四五”规划收官之年的强劲韧性与结构优化。
 
电力数据整体上反映经济发展的趋势,并映射经济发展的健康程度。从前10个月用电数据来看,浙江经济整体向好。
 
然而,宏观增长态势下,行业分化趋势加快。以“十四五”期间浙江行业用电量观察,谁在高速突进?谁又在蓄势待起?
 
传统电力数据的局限性
 
2025年是“十四五”规划收官之年,在此关键节点,经济运行的“韧性”与“结构”成为衡量发展质量的核心指标。
作为经济大省,浙江经济动态不仅是区域发展的缩影,更对全国经济走势具有重要参考价值。电力作为基础能源,其消耗规模、增速与结构变化,是经济活力最直观、最实时的反映。
 
2025年前三季度,浙江交出一份亮眼的电力“成绩单”:全社会用电量5456.1亿千瓦时,同比增长6.7%,增速在主要经济大省中稳居第一,分别高出江苏、广东、山东等三省2.4、2.4、2.3个百分点。
 
进入10月,势头持续攀升。数据背后,既显示浙江经济在复杂外部环境下的强劲韧性,也暗藏着产业结构优化、新旧动能转换的深层逻辑——工业用电以63.5%的占比贡献55.8%的增长,成为“压舱石”;第三产业与居民用电分别以9.7%、7.5%的增速,折射出服务业繁荣与民生需求升级;第一产业10.9%的用电高增速,则体现了农业现代化进程的加速。
 
然而,传统电力数据多停留在“总量统计”层面,或可短时反映行业发展现状,却难以精准捕捉行业细分动态与长期发展趋势。
 
为破解这一局限,国网浙江电力牵头构建“电力活跃度”指标体系。体系以2020年以来分行业月度用电增速为样本,通过43个细分行业用电量同比增速的历史区位(活跃指数)与变化趋势(扩张指数),将零散的电力数据转化为系统化的经济“诊断工具”。
 
这一指标体系的价值,不仅在于“回溯总结”——客观呈现各行业的运行轨迹,为评估规划完成质量提供数据支撑;更在于“前瞻指引”——通过实时监测行业“活力”与“扩张”态势,提前预警潜在风险、识别增长亮点,为政府制定产业政策、企业调整发展策略、电网优化资源配置提供精准导航。
 
洞察经济运行的新维度
 
这两个指数代表什么?
所谓“活跃指数”是行业当期用电增速在“十四五”期间历史增速区间中的“百分位排名”。可以理解为:将某行业近五年的分月用电增速按由高到低排序,由此形成历史增速区间。若该行业当前用电增速高于历史上70%的月份,其活跃指数即为70%。通过大数据分析,将活跃指数值33%作为判定行业是否处于“活力”状态的阈值,即当活跃指数≥33%,表明当期增速位于历史区间的前三分之二区位,判定行业处于“活力”状态;反之,活跃指数<33%,表明当期增速位于历史区间的后三分之一区位,则处于“低活力”状态,需关注其增长动力不足问题。
 
“扩张指数”则聚焦行业增长势头——通过加权计算近4个月用电增速的环比变化,衡量行业增速是“持续加快”“逐步放缓”还是“保持平稳”。例如,某行业连续三个月用电增速从5%升至7%再到9%,其扩张指数为正值且数值较高,说明行业正处于“加速扩张”阶段;若增速从8%降至6%再到4%,则扩张指数为负,反映增长动力减弱。
 
打个形象的比喻,把每个行业都想象成一个人。一个人身体是否活跃,可以看他跑步快不快。同样,一个行业是否活跃,就看它的用电量增长快不快。怎么算“活跃”?如果一个行业今年用电增速,比过去“正常水平”要高,说明行业干劲十足,处于“活跃”状态。“活跃指数”就像一个体温计,读数越高,说明经济的“身体”越热。从目前来看,大部分行业都处于比平时更忙碌、更繁荣的阶段。
 
光跑起来还不够,需要关心的是谁跑得越来越快。这就是“扩张指数”的价值所在。怎么算“扩张”?不仅看一个行业现在跑得多快,更是看它最近三个月是不是一个月比一个月跑得更快。而且,这种“加速”势头,还要超过所有行业平均加速水平。“扩张指数”就像一个“加速度计”或“势头探测器”,找出那些不仅现在表现好,而且增长动力还在增强的行业。这些行业是当前经济发展的“火车头”和“新引擎”。
 
简单来说,“活跃指数”看的是行业“当前跑得多快”(静态状态),回答“是否活跃”的问题;“扩张指数”看的是行业“近期跑得是否越来越快”(动态趋势),回答“能否持续”的问题。
 
注:纵坐标为活力值,上半区为活力状态区,下半区为非活力状态区,活力值越高越靠上,以活力值33.33%为界;横坐标为扩张值,右半区为扩张状态区,左半区为非扩张状态区,扩张值越高越靠右,以扩张值1.44%为界;圆的面积反映行业用电体量,用电量越大面积越大。
 
两者结合,便能精准勾勒出每个行业的“发展画像”。国网浙江电力将活力值大于下三分位(33.3%)界定为“活跃状态”,扩张值大于所有行业平均扩张水平(今年9月为1.44%)界定为“扩张状态”,由此将43个细分行业划分为四大类发展态势:加速向好、稳健运行、加速修复、增势偏弱,分别对应行业发展态势分布图中四个板块。
 
以此区分,一目了然。
 
经济运行总体稳健局部承压
 
2025年前三季度,浙江多数行业运行稳中蓄势,新兴行业展现持续扩张动能,部分传统行业下行压力凸显。
 
活力状态方面,“十四五”规划中后期,浙江行业整体保持高位,自2024年一季度高点(93.0%)以来持续保持高位震荡,今年三季度全省67.4%的行业处于活力状态,但受全球经济增速放缓和国际贸易博弈等因素影响,仍有14个行业处于非活力状态,尤其是电气机械和器材制造业受价格下行、利润压缩等多方因素叠加影响持续下跌,纺织业受中美贸易战订单萎缩影响始终偏弱,需特别关注。
 
扩张状态方面,“十四五”规划中后期整体平稳波动,今年三季度全省58.1%的行业处于用电增速持续加快或降幅收窄的扩张状态,先进制造业引领扩张动能持续修复,特别是计算机/通信和其他电子设备制造业、汽车制造业等先进制造业显现出强劲活力,其中计算机/通信和其他电子设备制造业行业增加值今年以来保持10%以上高速增长。
 
数据显示,浙江近七成行业平稳向好,但欠景气行业需针对性关注。
 
15个行业处于加速向好态势,呈现高活力与高扩张双高并存,是当前发展势头最强劲的板块,涵盖新兴制造业(计算机通信电子、汽车制造等)和服务业(金融业、信息传输软件业、交通运输业及公共管理组织等),覆盖产业链多个关键环节,具备较强的经济带动作用,其中计算机/通信和其他电子设备制造业的扩张度为3.14%、活跃度为55.10%,受集成电路产业链拉动,今年以来累计用电保持两位数增长。
 
14个行业处于稳健运行态势,呈现高活力但扩张势头不明显,整体以“稳”为主。涵盖资源能源类(采矿业、石油煤炭加工)、基础制造业(化学原料、非金属矿物制品)和民生消费类(烟草制品、酒、饮料及精制茶)等行业,多为经济运行的基础支撑行业,稳定性优先于增长性。
 
10个行业处于加速修复态势,呈现低活力、高扩张状态,增长潜力逐步释放。涵盖政策影响类(建筑业、房地产业)和民生制造业(纺织服装/服饰业、食品制造等),多为前期承压较明显、当前处于政策推动或需求回暖下的修复阶段。
 
4个行业处于增势偏弱态势,呈现低活力、低扩张状态,行业增速低于合理水平、且近期无明显好转,涵盖批发和零售业、住宿和餐饮业、医药制造业和纺织业,受消费需求和外部环境影响,行业恢复基础不牢固,其中纺织业扩张度为1.28%、活跃度为29.30%,今年以来用电增速持续低位徘徊,是用电体量最大的增势偏弱行业。
 
结语
 
前三季度6.7%的用电增速,不仅是浙江经济韧性的“直观注脚”,更是“双轨转型”的“动态切片”——一边是计算机/通信、汽车制造等先进制造业以“高活力”+“高扩张”领跑,推动产业结构向高端升级;一边是纺织、批发零售等传统行业在“低活力”+“低扩张”中承压,倒逼转型步伐加快。
 
通过电力活跃度,可以更精准把握行业的现状和发展态势。
 
于政府而言,它能精准识别“加速向好”行业的增长逻辑,为扶持先进产业、打造产业集群提供方向;能及时捕捉“增势偏弱”行业的风险信号,为制定针对性帮扶政策、稳定产业链供应链提供支撑。例如,针对纺织业困境,可通过技术改造补贴、外贸渠道拓展等政策,推动其向高端面料、品牌化方向转型。
 
于企业而言,它能帮助企业看清自身所处行业的“活力”与“扩张”态势,调整生产经营策略。例如,“加速修复”的建筑业企业可适度扩大产能,“稳健运行”的基础制造业企业可聚焦技术创新以激发新动能。
 
于电网企业而言,它能引导电力资源向“高活力”“高扩张”行业倾斜,优化电力供应结构,为新能源消纳、新型电力系统建设提供数据支撑。
 
从“被动反映”到“主动赋能”,电力数据不仅为浙江高质量完成年度目标任务、确保“十四五”规划圆满收官提供决策支撑,也成为电力公司服务企业转型、保障民生需求的“核心工具”,体现“电力与经济协同共进”。



责任编辑: 江晓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