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我们 | English | 网站地图

解码川气东送

2010-09-07 17:00:04 能源   作者: 赵紫高  

8月31日,川东北一个名叫普光的小镇一片喧腾。这天上午,中国石化集团正式向外界宣布中国陆上第二条天然气长输管道——川气东送工程进入商业运营阶段。

普光镇位于四川达州市宣汉县,全境群山起伏、河道蜿蜒,一派典型的巴山蜀水风貌。作为川气东输的源头,从这里出发,直下重庆,穿越湖北、安徽,经浙江直达上海青浦的白鹤铺,干线全长1635公里,加上支线辐射的江苏、江西,总长达到2170公里——从四川盆地到黄浦江,正可谓“千里迢迢”。

2007年8月29日川气东送工程正式开工,历经两年多的全面建设,在今年3月29日最终全面建成投产。在投产运营到近日正式宣布的5个月内,中国石化上下屏息静气,测试观察工程的稳定与可持续性,以确保由建设周期向运营周期的平稳过渡。

截至2010年8月22日,川气东送工程已累计生产混合天然气29.1亿立方米,生产精净化天然气21.2亿立方米,销售天然气20.1亿立方米,这一数量比中国—中亚天然气管道前7个月20亿立方米的运量还要多。

据中国石化副总经理、川气东送建设工程部指挥曹耀峰向本刊记者介绍,川气东送管线工程总投资626.76亿元,工程年输送天然气120亿立方米。一条产量可以媲美西气东输一期的天然气流自此沿着它一路东进,七度穿越长江,最终源源不断地输往长三角及沿线省市,形成又一条名副其实的中国能源大动脉。  

这是一个被石油勘探开发商、燃气运营商和下游能源消费市场期待已久的重点工程项目。中国最长的天然气输送管道——西气东输管线自2004年建成以来,目前依然面临着供气量不足的问题。目前,江浙一带许多当初签署“照付不议”用气协议的工业用户如今仍在面临 “等米下锅”的窘境。陷入尴尬境地的还有民用部分,由于没有足够的天然气,东部沿海地区许多城市的居民在拧紧阀门过日子。

川气东送工程的运营,给国内能源供给格局带来的积极影响正逐步实现。同济大学预测,到2010年底,上海市天然气用户将达到360万户,比川气东输启动时的2007年增长一半以上;在“上有天堂,下有苏杭”的中国传统富庶之地到时也会有上百万用户彻底告别使用罐装液化气的历史,加入到使用这种更清洁燃料的行列中来。

毫无疑问,川气东送的建成投产,对加强中国能源安全和优化消费结构意义十分重大。8月下旬,本刊记者赶赴川东北,探访“川气东送”工程正式商业化运营前后的关键节点,还原这一能源大通道的开发过程。

海相之光

8月25日,从达州市区到普光镇的狭窄公路上,一路阴雨绵绵。颠簸将近两个小时后,记者抵达位于走马梁下的中国石化普光天然气净化厂。在一河之隔的西南角,是川气东送长输管道首站,中国能源新国脉的源头。

普光天然气净化厂后枕走马梁,隔着湍急浑浊的后巴河与巍巍屹立的杨侯山相望。在削平4座山丘后,中国石化在这里拓建了占地3000多亩的天然气净化气厂。普光天然气净化气厂厂长朱德华告诉本刊记者,“目前已建成年产105亿方酸性气的净化气厂,这个数据是亚洲第一,世界第二;年生产硫磺240万吨,这个数据同样是世界第二。综合起来,普光天然气净化厂已成为世界第一的天然气综合处理厂。”

更为重要的是,以普光为中心,涵盖附近毛坝、大湾、元坝等集气区和净化厂的西气东送源头,是基于海相勘探开发的背景下,所取得的重大突破。

海相油气田是相对于陆相生油理论而言。陆相生油理论是中国老一代石油地质工作者对世界石油地质理论的重大贡献,实现了中国石油工业的第一次创业。但随着我国国民经济的不断发展,油气缺口逐渐增大,中国石油工业界提出了“二次创业”的口号。而二次创业的希望正是中国的海相盆地。中国海相沉积共达450多万平方公里的土地中,总体还处于勘探初期阶段,探明程度很低,勘探潜力很大。中科院院士刘光鼎认为,随着时代的发展和勘探技术水平的提高,在油气第二次创业的海相生油理论和新生代海相残留盆地理论的指导下,会迎来更加广阔的空间和新的发展机遇。

但对普光气田而言,这片蕴含着丰富天然气的区块却面临着诸多世界级的难题。川气东送建设工程指挥部常务副指挥王春江将其归纳为“超深三高”。超深是指气层的深度,国际上4500米以上的深度即列为深度气层,普光气田平均深度则达到接近6000米;三高是指高压、高产、高含硫,其中高含硫,则是本次工程中最为艰苦的考验环节之一。

高含硫是指在普光气田混合气中,硫化氢含量高达13—18%,这不仅在国内,即便在国际上也非常罕见。硫化氢是一种剧毒气体,在开采过程中,一旦发生泄漏,后果不堪设想。国内曾发生过硫化氢泄漏事件,造成了重大人员伤亡。而且,普光气田所在区域,是国家二级水源地。这无疑给川气东送工程增加了重大工程难度。

在重重考验下,“安全、优质、生态”等目标被放在突出位置,工程领导小组明确要求进度必须服从安全和质量,坚决不搞不计代价的突击会战。他们先后研究制定了50多项工程技术与安全环保标准,配套形成了高酸性气田勘探开发技术系列及安全环保体系,为我国大规模开发同类气田积累了宝贵经验。

曹耀峰告诉本刊记者,中国石化在普光气田建设过程中,始终严控安全生产关,从气田到净化厂建设四级紧急连锁关断系统,净化厂从单列装置、联合装置、区域联合到全厂,均具备四级紧急连锁关断能力,并做到气田与净化厂之间关断系统的联动,从建设过程到如今平稳运行5个月,从未发生过硫化氢重大泄漏事故。

自2003年中国石化在普光气田首度发现普光1井气流开始,后又相继在川东北达县、宣汉、元坝、通南巴、重庆涪陵等9个探区展开勘探,根据中国石化储委最新评价,总面积达28130平方公里。截至2009年底,累计探明天然气地质储量4981亿立方米,累计控制天然气地质储量4032亿立方米,预测天然气地质储量5598亿立方米,合计三级储量为14611亿立方米。这些数据已冠绝全国。

到现在,几代石油人的梦想终于成真。今年内,川气东送向“长三角”地区的输气量预计为36亿立方米,据曹耀峰估计,未来两三年内,川气东送长输即可达到120亿方/年的负荷,同时,川气东送已经完成150亿—170亿方的后期开采运输工程建设,以满足东中部地区等下游市场不断增长的需要。

国土资源部油气资源研究中心副主任车长波评价道:“通过中国石化石油人的不断努力,四川盆地目前已经形成了较好的资源替代阵地,主要包括普光、元坝和通南巴等地区,将来能较好满足川气东送的气源要求。”

绿色财富道

曹耀峰介绍说,作为国家保障能源安全、促进区域经济协调发展的战略举措,川气东送是一项集勘探开发、净化集输、管道输送、市场销售、资源利用于一体的系统工程,主体工程包括了我国第一个超百亿立方米酸性大气田、亚洲最大的酸性气体处理厂、干线全长1635公里的长输管道三大部分。

正因工程所涉巨大,这步出川大棋局无疑全方位地考验着中国石化领导层和建设者的智慧及运营能力。

川气东送工程无论是气源地还是长输管道沿线,环境敏感,生态脆弱。川东北地区一年四季雨量充沛,河流交错,是国家主要饮用水源地。长输管道途径四川、重庆、湖北山区,动植物种类繁多,自然保护区、国家森林公园多。在建设过程中一着不慎,将对自然环境造成毁灭性破坏。[page]

为此,川气东送管道工程按照“能在山下敷设的,不上山敷设;能打洞通过的,不爬山敷设;能利用荒地的,不占用耕地”的原则,对原线路进行了优化,巧妙地避开了重庆梁平东山国家森林公园、宜昌长阳丹水风景区、武汉梁子湖湿地自然保护区等8处环境敏感区域。据统计,因增加隧道,全线少砍伐300万棵以上的树木,最大限度地保护了青山绿水。川气东送工程管道项目部要求将开挖隧道带来的弃渣,用土覆盖,给当地农民增加耕地。山区管道完工后,除做好地貌恢复和水土保护外,还对管道沿线进行绿化。工程在宜昌长江段穿越隧道位于中华鲟自然保护核心区域下游的3.5千米,为了不影响中华鲟的生长和繁殖,使隧道施工污水排放达标,施工单位在原有一个泥浆沉淀池的基础上再建一个,控制污水注入长江,经环保部门检测合格后才进行施工。

川气东送这条绿色财富通道,还极大地促进了区域经济发展,并带动了相关产业升级。在中国石化勘探开采普光大气田之前,川东北这片大巴山余脉的丘陵地带是块名副其实的偏僻乡村。不仅道路泥泞,交通极其不便,且因山洪时常爆发,村民们多数居住在山腰或山顶上,经济来源较为匮乏。

在工程建设中,中国石化充分考虑地方利益,合理规划工程项目布局。在工程各项目选址和长输管线路由选择上,兼顾地方经济社会需求,对长输管道主干线路由进行多次优化设计,对支线进行增减调整,优化主要目标市场,扩大了管网覆盖区域,为地方及相关企业发展提供契机。

在普光气田开发建设中,先后投资7.23亿元修建了清普公路、巴中清白公路、明月江大桥等基础设施;投资2848万元援建了学校、医院、饮用水源等公用项目;援助地方消防气防、应急救援等设备和器材1220万元;同时,投资2613万元援建了编织袋厂、砖窑厂、石料厂等项目,提供了2000多个就业岗位。结合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配合地方政府建设新农村示范区,安置拆迁居民16700人。

据不完全统计,川气东送工程的建成投产,直接拉动沿线城市基础管网和天然气项目投资约460亿元,拉动地方投资2000多亿元。

技术难题是横亘在中国石化面前的又一座大山。川气东送工程技术部主任杨玉坤告诉本刊记者,工程在建设过程中,共攻克了包括南方海相勘探技术、超深高酸性气田开发技术等八项技术难题。其中,有些技术达到了世界先进水平甚至破了世界纪录。

同时,在工程建设过程中,中国石化有意识地加强与国内有实力的知名企业合作,在多项技术和工艺上填补了国内空白,促进了国内装备制造业水平的提高,降低投资23.77亿元。

2006年8月,由中国石化物资装备部牵头,组成了由中国石化、宝钢和第三方科研机构共同参加的联合攻关小组。按项目联合小组的安排,宝钢成立了以宝钢钢管研究院牵头的项目小组。最终,在中国石化、宝钢和石油大学等研制单位的共同努力下,试制出G3高镍基合金油管,实验结果均达到国外同类水平产品的先进水平。并于2007年7月通过了中国石化组织的专家评审。

高镍基合金油管是涉及国家能源安全的重要产品,其合金含量高达80%,被誉为钢铁产品中技术含量最高的产品,其核心制造技术一直被美国特钢、德国曼内斯曼、日本住友等少数钢管企业垄断,在中国市场售价每吨最高达70多万元。

同时,川气东送工程建设,还使大口径管道材料、高抗硫射孔专用钢、陆地超万米钻机等成功实现国产化。通过积极推进国产化研发,形成了一系列自主知识产权的新产品以及一批重大石油装备、管材,有力地推动我国石油装备产业升级和结构调整。

据统计,普光主体及周边区块在开发建设中,累计使用国产高抗硫镍基合金油管620余吨;比进口同类产品节约资金7521万元,采用国产抗硫钢阀门3950台,比进口节约资金11.92亿元,长输管道大口径X70钢厚壁直缝埋弧焊管和热煨弯管首次全部实现国产化,填补了国内空白,节约资金8.02亿元。

能源新国脉

近几年来,天然气供应紧张来临时加油站前排着的车队长龙正逐步复制到加气站前,长三角等地区的居民也不得不忍受拧紧阀门过日子的生活。去年入冬之后,在我国湖北和湖南等地出现了大面积的天然气供应短缺,天然气供应紧张给工业生产带来巨大风险的同时,也给华中地区的居民带来了恐慌。随着相当于西气东输一期工程的川气东送工程的投运,市场普遍认为,将极大缓解下游的燃气压力。

业内专家普遍认为,天然气具有高热值、低污染等优势,天然气消费会逐步成为主流方向之一。但作为能源消费大国,2009年,我国能源消费折算相当于30.66亿吨标准煤,其中天然气仅占3.9%。在我国快速工业化、城镇化和机动化过程中,如何满足人们对环境质量提高的要求,提供廉价、清洁、可行和方便的各种供应,直接关系到国家的稳定和长治久安。目前,国内比较认可的能源安全状态表述是“清洁、稳定、经济”。而天然气资源恰恰是传统能源中最为清洁的选择。

从市场角度看,我国天然气资源与消费市场逆向分布的特点十分明显,西部地区资源丰富,消费重心则主要集中在东部和中部,阻碍了能源结构调整的步伐。随着经济的发展,长三角等经济发达地区环保压力大、生态空间逼仄,对清洁能源的需求非常强烈。

“普光气田从2003年发现到2010年外输,只用7—8年就形成产能,创造了我国的高速先例。”一位资深业内专家说。不仅如此,投运后的川气东送工程,将形成一个重要的桥梁和纽带,让西部资源与中东部市场对接,对加快我国能源结构调整、拉动沿线相关产业发展及优化产业结构将带来极大促进。

据中国石化初步测算,长输管道横贯8省市,其中东部地区作为经济发达地区,清洁能源的稳定供应是经济高速发展的主要“引擎”之一,作为我国仅次于“西气东输”的第二条能源大动脉,川气东送管道干支线辐射79多座城市、数千家企业、近2亿人口,平稳达产120亿方/年后可使沿线天然气供应量增加29.10%,管道沿线城市清洁能源一次消费结构比例可由目前的3.27%提高到4.23%。年输120亿立方米净化气,相当于减少二氧化碳排放1696.64万吨,减少二氧化硫等有害物质排放79.82万吨。

作为世界最大的能源化工一体化企业之一,中国石化目前拥有2亿吨原油加工能力,几乎占中国全部炼油厂产量的一半。但与此同时,由于去年自产原油仅4200万吨,加上中石油和中海油各600万吨的原油供给,进口率高达75%。正因如此,在国际油价高涨、而国内成品油价格受到控制的时候,中国石化损失巨大。在此背景下,向上游能源开采延伸成为公司战略重要举措。

川气东送的成功运营将在天然气方面打开重大缺口,2009年,中国生产天然气830亿立方米。中国石化只占86亿方。若川气东送工程达到稳产120亿方/年,将极大增强中国石化在上游方面的话语权。普光气田的发现与开发提升的不仅是中国石化的油气上游业务版块,对于陷入“油气依赖症”的中国高速增长的经济也意义重大。

业内有专家认为,从宏观面来说,川气东送的影响并非仅仅局限于国内,也将可能对处于高度垄断的全球天然气供应格局带来冲击——目前困扰中国三大国有石油公司的艰难的进口LNG谈判,将由此获得较为宽广的价格谈判空间。

与西气东输横贯东西遥相呼应,川气东送工程不仅将加强与东部地区管网连接、为形成覆盖全国的天然气管网创造了良好条件,也将在途经地区实现多气源联网供气的格局。湖北、安徽等地将拥有西气东输、川气东送两条供气管道,上海、浙江等地将拥有西气、川气、液化天然气等多个气源,将使这些地区的供气安全保障度进一步提高。国家能源安全保障由此得到极大增强,有业内人士乐观预计,随着川气东送工程满负荷输气、总量达300亿方的西气东输二期工程的投运以及我国从西亚、中亚等周边国家进口量的加大,天然气供应紧张问题或将会得到有效缓解。

目前,根据国家发改委核准政策,川气东送出厂基准气价提高了0.23元/立方米,达到1.51元/立方米,具体气价供需双方可在此基础最高可上下浮动10%。多种气源供应格局的形成,对国内天然气进一步市场化势必带来良好的促进效应。

相关专题:“川气”东征之路




责任编辑: 中国能源网

标签:川气东送